论阿炳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中的成就

时间:2022-10-26 04:16:28

论阿炳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中的成就

【摘要】在“五四”运动新文化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中国民族音乐得到发展,民间艺人阿炳坎坷的一生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对黑暗的抗争、对人生的感慨,他的音乐创作立足于深厚的江南民间音乐,作品表露出民主、进步、爱国的倾向。

【关键词】阿炳

音乐创作

民族音乐

《二泉映月》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出现了众多爱国忧民的民族音乐家。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弓弦乐器在经历了上千年的流变之后,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二胡的独奏艺术,在“五四”运动新文化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卓越的民族音乐革新家和天才音乐家、民间艺人阿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试图通过阿炳音乐创作和音乐思想的论述,探讨他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中的成就。

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出生于1893年,父亲是无锡道教洞虚宫雷尊殿当家主持华清和。阿炳出生后不久,被送到老家无锡东亭小泗房村托亲戚哺养。东亭是一个民间音乐非常丰富的地方,四句头吴地小山歌、长篇叙事歌、滩簧、说因果、丝竹乐广为流传,阿炳自幼被这些鲜活又多彩的乡土音乐耳濡目染。8岁被父亲接回无锡,在雷尊殿当一名小道士。从他跨人道院起,道教就伴随了他的一生。雷尊殿是一所规模很小的道院,然而华清和在无锡道乐界颇有名气,他精通正一道梵音、锣鼓、笛、笙、胡琴、三弦等,尤以琵琶最精,素有“铁手琵琶”之美称。华清和对阿炳的管教非常严格,阿炳以他的勤奋、灵气,在他17岁时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结构复杂、技巧多变的梵音、锣鼓、以及吹、拉、弹、打、唱、念、做等,父亲常请众多道乐名师点拨阿炳,很快他成为闻名全城的“小天师”。18岁时,因其技艺超群已为道教音乐界所公认。20岁时,父亲去世,他继承了父业做了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他30岁离开道门,以卖唱、奏乐为生,被人们称为“瞎子阿炳”。

阿炳学习音乐起步于道教,源自家传,但是他并不拘泥于此,他曾向杨荫浏先生学习琵琶曲《将军令》中“撒鼓”的弹奏方法;向无锡华光国乐会的李永诚、马少初学习广东音乐,了解《三潭映月》的换把姿势;向滩簧的伴奏琴师学习唱腔中过门的演奏知识;曾求教过北方丝弦大王王殿玉演奏擂琴的琴艺;曾求教于评弹艺人张步赡的琵琶弹奏等。

阿炳的一生正处于我国近代史上最大历史变革时期,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复杂,此起彼伏,激烈地交织在一起,阿炳处于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身受残酷的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他耳闻目睹了统治者们的凶狠残暴和被奴役者的悲惨遭遇,亲身体验到了社会的黑暗和前途的渺茫。面对黑暗的现实,阿炳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鲜明的爱憎感情坚决站在被剥削被压迫的穷苦人民一边。由于生活的流动性,为他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音乐素材。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穷苦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他的音乐并没有因为生活的潦倒而低俗,反而透露出一种来自社会低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作品表露如民主、进步、爱国的倾向。从阿炳作品所反映的意境内容来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感慨,对黑暗的抗争,对未来的向往

这类器乐作品有著名的《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大浪淘沙》三首。《二泉映月》是对这一思想的高度集中和概括。乐曲主题委婉动人,柔美、静之中潜在着哀伤悲愤之情。随着主题的不断变奏发展,这一乐思被表达得淋漓尽致。乐曲深刻地揭示了阿炳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者的沉重和倔强的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用心灵体验生命的律动,阿炳的作品里不是悲观、懦弱、颓丧、消沉,而是深邃的思索、愤怒的反抗、热情的探求和超然的洒脱,这正是阿炳音乐中最积极最可贵之处。

二、对民族英雄的讴歌,充满强烈爱国热情

作为这一思想的代表作品就是二胡曲《听松》,阿炳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借古喻今,用岳飞击败金兀术的历史故事表达了他的抗日爱国思想。乐曲结构短小。构思新颖,以铿锵有力的音调,磅礴的气势表现出坚定的意志和民族气概。它是人民群众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思想在艺术创造中的生动体现,再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气节。阿炳才艺出众,他奏乐、说唱、特别是自己编唱各类新闻,“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编唱了《抗日名将马占山》,十九路军在上海孤军奋战,他编唱了《十九路军大刀队杀东洋鬼子像切西瓜》。抗日期间他又编唱了《汉奸没有好下场》,落魄贫困的阿炳虽然靠卖唱奏乐为生,从不随便收取施舍,得到报酬也不道谢。阿炳的音乐作品是他一生经历的概括,但又不是单纯个人意志的表露,阿炳爱憎分明,面对社会形形的邪恶势力,他通过奏乐说唱,敢于揭露抨击。

三、音乐作品中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民间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段是我国音乐创作中现实主义的源泉之一。如果说民主主义、爱国主义思想是阿炳音乐创作的思想基础,那么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则是阿炳创作的艺术来源。他自幼按照道教沿袭的习艺方式。不但熟炼的掌握了吹、拉、弹、打各种技艺,还广泛的学习了当地民间音乐的演奏、演唱艺术。他从常锡滩簧、吴地山歌、小曲、丝竹乐、苏南吹打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且能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如,阿炳在演奏琵琶曲《龙船》时,用琵琶模仿敲锣击鼓。一般三通鼓后,抬头做出朝前看的姿势,高声喊道:“看啊,第一条龙船来啦!”所谓的一条龙船其实就是他在锣鼓段后夹插的一首小曲。小曲则完,又一通锣鼓,他再抬头高喊:看啊,又一条龙船来了,边喊边忘情的弹奏,情景生动。阿炳器乐曲的创作是扎根于江南民间音乐土壤之中的,他的器乐作品在艺术形式上太都沿用了民间的创作手法和原则。如在结构上多采用了民间的变奏特点、段落连缀的特点;在旋律上运用即兴式的变奏发展手段以及民间调式、调性转换方法等。在他创作的音乐旋律中,人们可以享受到丝竹乐旋律的柔美丰满;曲调流畅、顿挫有致的道曲音乐;感受到锡剧音乐的明快风趣;体验到十番锣鼓节奏的抑扬顿挫;以及江南音乐柔情明媚的旋律和健朗的气质。这一切都十分协调的融于一体,使人亲切地感受到江南艺术的泥土芬芳。

四、对民问音乐有继承更有发展

没有丰富多彩的江南民间音乐,也就不会有阿炳的艺术创造。阿炳的音乐创作立足于深厚的民间音乐,但并不是民间音乐素材粗糙简单的堆积和翻版。他对民间音乐有继承更有发展。由于在创作中时代情感和乐曲意境的需要,他并不是呆板地墨守师承和技术上的单纯模仿,而是发挥了自己在创作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旋律个性,走出了自己的艺术道路。特别是在他的二胡作品中扩展了其传统表达思想感情的幅度和音乐意境范围,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境地。在旋律创作上,《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在保持江南民间音乐波浪式旋律线进行的基础上,恰当地交替运用二胡各个把位音色、音量的对比色彩,丰富了民间音乐旋律线的变化,为情感的表达和逐步深化开掘了层次的阶梯,配合多样节奏型的变化,构成了一幅完整旋律线图案。如在二胡曲《听松》中,阿炳运用了小鼓的节奏型,创造性地应用了民间音乐中罕见的曲首高音,并使之与传统五声音阶很自然地柔和在一起,使二胡这一古老的民间乐器奏出雄劲有力的号角声,赋予旋律鲜明的时代气息。特别在《昕松》第二段,旋律进行的突出特点是不断应用各种切分节奏音型,形成推动旋律向前发展的动力,音调挺拔,气势逼人,扣人心弦。

五、在演奏技巧上具有较深的艺术修养

阿炳特别注重“功夫与神韵”的结合,强调演奏技巧要为乐曲的意境和情绪服务。他在演奏技巧方面有深厚的功底和修养。阿炳不仅能用二胡惟妙惟俏地模仿鸟叫鸡鸣、男女的苦笑声、叹息声和用无锡土白讲话,而他却从不看好这些。在二胡演奏方面他突破了江南民间音乐传统多用一个把位内音域的习惯,发展了江南民间音乐的演奏。不断在演奏、创作上发展变革,为我国现代音乐史开辟了新的篇章,他为人类留下了二胡曲三首:《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琵琶曲三首:《大浪陶沙》、《龙船》、《昭君出塞》。这些优秀的作品不愧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最有生气,最富于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阿炳立足于本土文化为主的创作,在民族民间音乐领域内不断地向前伸延,特别是他的传世之作《二泉映月》,乐曲以其委婉流畅的曲调,无限深邃的情感深深打动了千万听众。二胡曲《二泉映月》已被改编成小提琴协奏曲、钢琴独奏、民族管弦乐、弦乐合奏、大合唱、舞剧等多种表演形式。也是当今世界著名交响乐团经常演奏的曲目。获“23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51阿炳的身世是不幸的,但是他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奉献给人类音乐珍品的艺术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上一篇:“境”“镜”的诗意:解读霍建起的自然影像 下一篇:儿童萨克斯基础教育中的兴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