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应如何改革实习教学

时间:2022-10-26 03:02:48

谈谈应如何改革实习教学

摘要: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实习教学应如何改革以培育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在完善硬件建设的前提下,更要提高教学质量,在实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教学实习论文点地做好学生管理、示范指导、巡回指导、强化技能训练等几方面的工作,以培养出高素质的技工学校毕业生。

关键词:实习教学质量提高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实习教学应如何改革以培育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没有教学质量做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能适应岗位要求和就业需要,更谈不上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工人,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而操作技能的培养只有通过加强生产实习教学才能实现,因此教学质量的提高,应突出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在生产实习教学中增加实习设备、完善实习条件,无疑是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前提,而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完善实习教学设施加强“硬件”建设的前提下,更要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地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抓好组织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管理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求实习教师应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用自身的形象影响学生,使他们培养自觉遵守实习纪律和认真操作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学生,既要观察学生在操作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又要观察学生的纪律情况,对思想不集中和纪律较差的学生,应及时批评教育,并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讲岗位要求、就业形势,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技术的重要性,从而使其转化。通过抓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养成自觉遵守纪律、敬业爱岗的良好习惯,从而端正学风,为学好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做好示范指导

示范指导是实习教学主要的指导方法,实习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向学生进行操作演示、教具演示和产品演示,使学生直观、具体、形象、生动地掌握操作技能,通过教师的分解动作、连续动作,边讲边演示讲清动作的特点和要领,让学生获得感性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既便于学生的理解又能加深记忆,为形成操作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示范指导中,教师要讲做一致,动作要标准化、科学化。当好学生的“典范”,让学生去模仿,给学生以鲜明正确的形象,从而掌握操作技能,做好示范指导,要求实习指导教师除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高超的实习操作技能。因此,实习指导教师必须走理论实习一体化的道路,加强学习、经常进行实习操作练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是实习教师永恒的话题。

三、 加强巡回指导

由于学生受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模仿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在掌握动作要领、掌握操作方法等方面,肯定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只有示范指导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习教学的成功与否,实习教师的巡回指导至关重要,首先要明确巡回指导的目的,针对性要强,根据实习操作的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检查指导重点。以加工一个台阶轴为例,要按下列步骤进行,第一节检查装夹是否正确避免加工废品,第二步检查学生加工工艺情况防止因加工顺序不对而出现废品,第三步检查学生切削“三要素”情况以便更快地完成产品,第四步检查产品质量,第五步检查学生的安全文明生产情况。

其次,实习教师通过巡回指导过程,对每个学生进行观察,并做到心中有数,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共性问题集中指导,个别指导可根据学生操作技能的差异程度,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在指导的同时要肯定学生的成绩,以提高其积极性,再指出不足,直到过程中发现值得推广的典型或可能出现的坏典型,可停止全班或部分同学的操作进行集体指导着重分析问题的实质。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操作水平加强巡回指导。实习教师还必须做到“五勤”:勤走动,勤观察,勤动脑,勤讲解,勤动手,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操作技能、技巧获得更快的提高。

四、 强化技能训练

学生动作要领的掌握,技能水平的提高,不可能通过一次、两次练习就能达到,“不受十年寒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要想使学生掌握过硬的操作技能必须强化训练,对一些较难掌握的要点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规范准确的操作要领,形成熟练的操作技能。

五、 抓好学生实习成绩的考核工作

生产实习教学成绩的考核,是实习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严格的考核、认真的评卷,才能及时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取得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另外抓好安全文明操作也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平时教学中应非常重视安全问题,没有安全保证就谈不上质量,要以安全操作规定为标准,天天讲,课课讲,使学生成为安全文明意识的操作者。

上一篇:新课改下如何上好政治课 下一篇:反思我国民事受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