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声乐课钢琴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时间:2022-10-26 03:01:52

高师声乐课钢琴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师音乐系声乐课、钢琴课两大主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甚至出现与现行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目标严重脱节的现象。下文旨在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改革原来的“一对一”授课模式,形成一个以小组课、集体课、艺术实践课、个别课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先站稳讲台,又兼顾舞台,希望能引发大家探索具有特色的师范教学体系。

声乐课、钢琴课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主干课和必修课,是中学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多年来,我国高师的声乐课、钢琴课教学,一直是沿袭专业音乐院校“一对一”的个别课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能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精雕细刻。对于提高学生演唱、演奏水平,培养高、精、尖专业音乐人才,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随着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迅猛发展,面对21世纪对中学音乐教师的要求,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

改革的紧迫性

1. 小作坊式的生产已远远不能适应大教育的要求。随着学校的不断扩招,由过去每届只招几十人,发展到现在学生人数比原来多出几倍。学生多、教师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声乐、钢琴教师压力大。加之学生基础普遍差,程度低、时间紧、任务重,“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排课、上课,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有很大困难,改革势在必行。

2. 由于“一对一”的单兵操练,教师主观随意性大。易情绪化,自由化。授课缺乏完整的教学结构、计划内容,教师讲课几乎是随心所欲,即兴发挥,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达不到培养目标。

3. 口传心授,缺乏系统的理论讲解,师傅唱啥徒唱啥,声乐课变成了唱歌课。钢琴课的老师也只是听回课,布置作业,几乎不讲什么。学生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学习盲目性大,进步慢,容易走弯路。

4. 只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的学生只能唱不能弹,有的只能弹不能唱,有的只能弹五线谱伴奏,而不会弹简谱即兴伴奏,具有自弹自唱能力的人更少。这种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基本的教学能力的毕业生,很难适应21世纪基础音乐教育的要求。

5. 授课形式单调、枯燥,不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学生一年唱不了几首歌,不少学生由热爱唱歌到不爱唱歌,最后不敢唱歌。钢琴课教师一条练习弹几周,按部就班,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6. 教师各自为政,闭门造车。相互之间缺乏沟通交流,有的还互相否定贬斥,造成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间的不团结。这种封闭僵化的教学思想,不利于学生博采众长,影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发挥名师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再好的老师一节课只能上一个学生,不能使更多的学生受益,重复教学,造成资源浪费。

改革的思路

为了尽快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掌握和提高声乐演唱与钢琴演奏的能力,创出一条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路子,就必须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那就是:头两年,专业技能课教学,采取以小组课为主,辅以理论大课、自弹自唱与即兴伴奏;后两年,给专业主修生开设个别课,并加大舞台艺术实践课的力度。形成一个以小组课、集体课、艺术实践课、个别课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应是对高师声乐、钢琴课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具有新世纪师范特色的教学体系。

1. 实行师生双向选择,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级性。

学生选教师,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教学中去,使静态教学变成动态教学。一是可有效地激发、督促教师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钻研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二是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改善教风。

教师选学生,满足了教学双方的良好愿望,实行最佳组合,对号入座。使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双选从一年级开始,对于那些双方都没有选上的,再由教研室统一分配老师。

2. 变高、精、尖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学音乐教师的素质培养,实行二、二段培养模式。

明确培养目标,树立“立足师范,突出特长,强化多能”的办学思想。逐步改变高师音乐教育沿用的单一的、一竿子到底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根据高师特点,充实声乐、钢琴课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时数,将原来一进校就排上“一对一”的声乐个别课、钢琴个别课调整为“一对六”的小组课;声乐、钢琴理论集体课;即兴伴奏与自弹自唱课;后两年为个别课和艺术实践课。

小组课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头两年的任务,主要是打好专业基础。这种授课形式对于初学者来说主要解决带有共性的问题。如建立正确歌唱状态,歌唱呼吸的支持、演奏姿势、手形等。一般3―5人为宜,最多不超过6人。声乐课分组时应尽量考虑声部相同、程度相近、性别一样。这样有利于教师备课,因材施教。如选择相同的曲目,相同的练习,操作步骤为:集体练声,分别回课,典型指导,个别纠正,相互观摩,相互评议。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大家讨论,教师重点讲解、范唱、范奏,举一反三,学生听课观摩,取长补短,既节约时间又能互相学习,扩大了优秀教师的授课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行了资源共享。对教与学都有促进作用。

集体课

这种授课形式主要是对个别课、小组课的补充。加强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基础理论的讲授,解决学生知识面过窄的问题。主要内容为歌唱生理学、歌唱心理学、声乐基本理论、意大利语发音读法、艺术嗓音保健知识、欣赏中外著名歌唱家和演奏家的录音录像、演奏心理学、如何正确读谱和介绍钢琴大师风格等。向学生介绍名家音响资料,推荐优秀音乐书籍,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亦可以公开示范、观摩教学。

即兴伴奏与自弹自唱课

这门课主要要求学生不但能唱、会教,而且还能即兴伴奏,自弹自唱。这是中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讲授内容主要为各种伴奏音型,简单的和弦连接,各民族音乐特征节奏的编配。加强钢琴弹奏与钢琴伴奏的联系,基础和声与键盘和声的联系,活学活用。通过互相伴唱、伴奏,自弹自唱,使学生能活学活用钢琴弹奏与键盘和声知识,提高演唱与即兴伴奏能力。

个别课

个别课就是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传统授课模式,这种授课方式主要解决学生声乐、钢琴学习中个人技能问题。教师针对学生不同的嗓音条件、声部、气息、共鸣、演奏程度、艺术表现等方面的问题,讲解示范技术难点,教授如何解决和克服技术困难的具体方法。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给予恰如其分的指导,挖掘其艺术潜力,发挥其个性特点。

艺术实践课

声乐、钢琴学科都属于表演艺术,离不开舞台实践。舞台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演唱理论和演奏方法、有一定的听辨能力后,加强艺术实践活动有利于巩固和运用理论课、技能课中学到的知识、技巧,解决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积极为学生创造艺术实践的机会,指定有丰富舞台艺术经验的教师担任艺术指导,组织学生以班级、年级、系的名义举办各种演唱、演奏音乐会,成立学生艺术团,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充分锻炼和展现自己的艺术才能。一毕业就有舞台经验,能独唱、独奏或组织、指挥文艺演出。避免以往学生学了四年表演艺术,还没有上过舞台的现象。

声乐课、钢琴课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我校两年多的教学实践,学生的演唱、演奏、即兴伴奏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综合素质普遍得到改善,进步较快。学生从原来只重技巧不重艺术表现,只重专项不重全面,由“单打一”的学习转向现在重技能更重艺术,重专项更重全面的“多能一专”的学习方向发展。教师们亦从繁重的、重复的、效果差的课时量中解放出来,积极探索研究、勇于实践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总结新的教学经验,撰写教研论文,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王金宝广东肇庆学院音乐系

上一篇:美国音乐课程教案摘要 下一篇:谈高师音乐专业教育实习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