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三中深化中学科研的理念与模式的研究

时间:2022-10-26 02:52:42

哈三中深化中学科研的理念与模式的研究

摘 要:文化承袭传统,教育需要创新。21世纪知识大爆炸的冲击,促使教育工作者全面审视新形势下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哈三中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和职业自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习、探究、深化、创新,积累具有哈三色的深化中学科研工作的经验。从理论引领、初始实验、实践成果、存在问题等几个方面,全面概括了哈三中的中学科研定位与思考,尤其是形成了个性化的研究成果,值得深究。

关键词:中学;科研;教育;理念;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8-0090-03

新探

问题,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科研,则是启迪思维的试金石。不仅对于教师如此,对一个学校亦如此。传统观念里,人们习惯用“教书匠”定义教师的角色。但第三次知识大爆炸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告诉我们,“不思则罔”的窘境已迫在眉睫。但在这股“科研热潮”中,许多人隔靴搔痒,难窥门径;有些人在漩涡中迷失方向,不见“中学科研”的真容。

提到“中学科研”,多数人常觉缥缈遥远,认为那是教育专家和学者们的事儿,是教育科研部门的事儿,与普通一线教师没什么关系,我们只要教好书就行。对于教师职能“传道、授业、解惑”的品读,强化了教师的外化功能,而教师自我的内化提升却常常被忽略。科研,正是教师自觉提升的途径之一。正因为没有科研的自觉和意识,没有科研的态度和方法,教师才沦落为呆板的“教书匠”,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呼唤,做与时俱进的科研型教师。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的教师们,正是自觉思考的这群人。在张祥洲校长高屋建瓴的指引下,在校科研室的春风化雨里,一名名稚嫩的青年教师成为骨干教师,一名名努力践行自我价值的教师成长为哈尔滨市级科研骨干教师。历经二十载风雨,磨砺过二十载严霜,哈三中摸索出一条深化中学科研、呵护教师成长的经验之路。

一、摸石头过河――深化中学科研的尝试

教育靠实效,实效有方法。方法正是中学科研的目标。但一切都需要依托教师的智慧和汗水才能实现。为了帮助教师成长,哈三中将他们如雏鹰般地一次次推出巢穴,锻炼他们的翅膀,终于学会了飞翔。

首先,激发内驱力。虽然名师不是每一名教师的想法,但“不误人子弟”却是每一名教师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准则。这正是中学科研深化的教师内驱力的触发点。通过榜样的带动、物质的奖励、评价的推动,让教师在榜样的身上吸收能量,在奖励的刺激下找到目标,在评价体系中向科研骨干教师靠拢。所以,我校在385名教师中评选了5届校级骨干教师。其中有12名教师已经成长为哈尔滨市级科研骨干教师,并且能够独立承担课题立项、课题研究等科研工作。

科研室在吕春霞主任的提议下,连续两年对一线教师进行论文成果评比奖励,既表彰了科研工作突出的个人,也激励了更多的人向他们学习,并坚持教学反思和总结,撰写论文,参加评比或投稿。这种做法如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省市论文评比中,甚至部级论文评比中,我校教师喜报频传。

其次,“手拉手”助推力。一线教师的常规教育教学工作是繁重的,如何从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也是每一名教师无法回避的课题。有的教师善于思考和寻找方法,常常寻得妙法,事半功倍;有的教师,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却未必有效果。这正是科研的魅力。但是,一线教师不是专家学者,不是科研人员,对于科研的理论和方法知之甚少。因此,在中学科研的道路上,他们是泥淖中的挣扎者,是苦苦寻觅的思索者,需要有人拉一把。所以,科研室成了我们的家。无论是思想上的痛苦,还是工作中的困惑,还是师生关系处理上的窘境等,都可以在科研室得到解决。尤其是在中学科研工作中,如何选题,如何立项,如何分析,如何研究,甚至如何撰写申请和报告,从哪个角度进行研究等问题,都在科研室“手拉手”活动中得到解决。我们定期举办中学科研讲座,聘请省市科研专家答疑解惑,进行课题方法指导,论文写作模式讲解等,帮助一线教师学习和了解科研的理论和方法,从而指导他们的实践工作。

第三,课题组引领。教师在激励中成长了,课题和论文的数量与质量提高了。但教师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微薄的。团队凝聚力量,形成合力,会取得更大的成果。本着这个理念,我校鼓励一线教师在自由开放的条件下组成科研小组,进行团队合作研究。为解决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恐惧心理,我校特开展了校级特色的“小课题”立项研究。教师可以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出发,进行立项研究。

同时,我校建立了课题立项分级制。既有校长牵头的部级课题,也有部门牵头的省市级重点课题,还有教师个人牵头的校级小课题,全面覆盖了中学科研的各个层面和研究导向。其中校级小课题尤其生动,其以灵活、机动,便于调整和开展为特色,最受教师们欢迎。

最后,平台影响力。哈三中是黑龙江省乃至全国闻名的学校,它的平台和影响力也是我校科研的双刃剑。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和展示的平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必然会收到良好的研究效果。例如,物理教师殷雨露发明的物理学桌面游戏牌,就是融合了《三国杀》的桌牌游戏的框架和物理学中的原理,寓教于乐,极受学生喜爱,并获得了部级科研成果专利。通用技术罗富华和体育教师宋智宸也都有小课题的“大成果”获得国家专利,这在黑龙江同等院校中是难能可贵的。这正是哈三中的平台影响力和教师的自我规划与发展形成的合力,所取得的杰出成果。

此外,为了让“教有所思,思有所著”的教师,分享成果,共享经验,碰撞思想,展示自我,科研室从一线教师中抽调素质和能力过硬的骨干教师担任《学会会刊》(2014年10月更名为《三人行》)的编辑和美工。本着自主设计、自主撰稿、同事约稿的想法,充分锻炼和调动教师的各方素质和能力,同时兼顾科研刊物的学术性、严谨性和教师展示的生动性、活泼性,大大提高了《学会会刊》的阅读范围和关注度,甚至在省市业界交流中屡受好评。这个平台,已经形成良好的运营模式,其经验是值得大力推广的。

二、路在脚下――哈三中深化中学科研的新成果

从2012年11月开始,黑龙江省“十二五”重点课题“中学科研内容深化、形式创新的有效性研究”启动后,我校全体教师以极高的热情参与到了本课题的研究中,并在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实践的过程中,重新认识科研、解读科研、实践科研,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课题主持人张祥洲校长带领有志于学校科研事业的教师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研究实践,不仅提高了教师们对科研工作的认识,拉动了全校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自觉性,更形成了一个“人人爱科研,时时搞科研”的良好风气。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这就为“十二五”教育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用科研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用科研引领教师的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用科研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用科研培养学生新时代的信念作风。但是,目前中学科研也面临着一些尴尬。在许多学校还是可有可无的,是花瓶,是摆设,在需要的时候装点门面,平时则搁置一边。还有些学校因为对中学科研的定位、方法、理念等存在错误的认识,或者缺少专家学者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导致做了许多无用的科研,甚至不能称之为科研的科研,浪费了财力、物力和人力等教育资源,却没有实现科研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因此,我校领导和教师积极投入“中学科研内容深化、形式创新的有效性研究”,正是为了寻找规律和方法,与其他兄弟学校交流共享,共同推进中学科研的深化发展。

当前,在美国同样存在着这些问题。因此,斯坦福大学教育学教授阿特舍曾撰文指出,美国教育未能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教育研究脱离学校实际便是原因之一。教育要依靠教师的教育行为才能实现,而教师缺乏科研精神和研究的习惯,怎么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因材施教,满足社会和时代需要呢?所以,我们更应该认真研究中学科研的有效性方法,培养教师的科研自觉性和意识,真正实现以人文本的“人”的教育。

学生既是活生生的个体,同时也是社会的,更是时代的一部分。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知识大爆炸,使学生们接触了越来越多的信息,传统的方法和理念已经处于无可奈何的境地。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中学科研都是教师、学生期待的,是社会和时代的呼唤。

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困难,发挥主观能动性探寻教育教学背后的本质与规律,力争以最小的投入、最巧妙的教育方法获得最大的教育成果和收益,我们开展了深入、广泛且细致的学校科研必要性、重要性的宣传;加强对教师科研责任的认识;对科研理论、科研方法有选择的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提升广大教师科研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自觉主动地参与科研,探究教育规律,养成观察的习惯,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本领。同时,关心教师的心理期待和需要,尽可能不增加教师们教学之外的过多负担,使他们乐于科研、开心科研、争相科研,让科研的成就感和快乐成为加强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1. 领导有意识

三中的科研精神是有传统的,如今领导的科研意识更加强烈,并成为中学科研工作的先导和保障。每所学校的校长作为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育教学的引领者,必须是科研型、教育家型的校长。因此,才能把握全局,高屋建瓴地指导学校的管理和教师队伍的建设,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2. 专家有指导

专家学者多年呕心沥血的教育研究需要实践验证的土壤,学校教师们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渴望有专家学者理论的指导和方法的借鉴。因此,三中主动参与省市教育研究院等科研院所,聘请专家,举办讲座,搞培训、研讨会等,目的就是为了请专家进校园,为一线教师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学校科研的理念、技术和方法等。同时,教师们也可以把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以及教育理念和方法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效果进行反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3. 科研有阵地

三中的科研阵地主要有二,一是哈尔滨市教育学会下属的校《学会会刊》,二是科研骨干典型教师带动广大教师的个人博客。目的是给广大教师创作交流的平台,以点带面,拉动其他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具体方法有:面向全校教职员工征稿,设置教师个人风采图片展示角,开创教师心理疏导和保健板块,还有教师个人感悟和心里路程的回顾专栏,还通过物质奖励参加各级各类科研论文评比获奖的教师,刺激和带动其他教师的科研意识。目前已经很有成效,教师们自觉撰写教学小论文,自觉学习教育专著,自觉申请小课题,展开研究并收到了成效。

4. 人才有梯队

中学科研工作如果不想成为昙花一现,或者装点门面的面子工程,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建立一个校长――专家――科研室――教师的阶梯队伍。从学科带头人到省市科研骨干教师,我校已经基本形成了校科研骨干、市科研骨干、省科研骨干、省市兼职教研员为梯队的科研团队,而且特别注重年轻教师的成长和培养,定期举办青年教师培训,评选我校科研骨干教师,鼓励在中学科研方面有想法、有创新、有成绩的教师,同时带动其他教师乐于参与其中。

5. 人人有课题

为使我校的科研工作落在实处,我校领导和科研室的领导申报举办了三中科研立项申请,发挥教师们的自觉性和专业特长性,纷纷申报成了自己感兴趣和专业研究领域接轨的小课题。同时,科研室聘请专家学者对教师们的校级小课题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培训,使教师们的研究有法可依,在内容的深化和形式的创新上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已经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的良好风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的成长和进步是有目共睹的,成果也是丰厚的。全校教师多篇论文获得国家及省市的论文一等奖,并有专著文章发表,甚至还有的教师的科研成果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这样,就改变了原来教师盲目科研、缺乏有效性的科研造成的资源浪费,使我校的科研工作有实效、有目标、有成绩和有意义。还有部分优秀教师从校级科研课题研究开始成长为能够承担市级、省级、部级的课题研究的科研型教师,有了不做教书匠、争当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和信仰。

6. 立项有根据

我校的中学科研工作经过实践探索,依据和定位越发明确,主要有四点:(1)课题立项要立足于为教育教学服务。说到底,中学科研是要为中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实践作指导的,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的,这必须是中学科研的立足点和出发点。(2)为创办特色学校提供助力。教育是一种社会公共服务,同样存在激烈的生存与发展的竞争,因此,创办特色学校成为许多学校追求的目标。而如何办学,办什么样的学校特色,不仅仅是校长等领导们的选择,更应该是建立在广泛的科研基础上的研究结果的选择。只有用科研推动学校创办特色的方向和进程,才能实现客观、理性、合理的发展。(3)为学校决策提供智力保障。每一次关乎学校未来的决策都应该是广泛调研、冷静研究之后的理性选择。而中学科研正可以通过对中学阶段的教育教学的研究,对学校日常管理的研究,对学校未来发展的研究等,为学校的决策提供智力保障。(4)协助学校解决重大问题。哈三中是一所有着90年历史的名校,在90年的风雨历程中,所遇到的顺境和逆境、坎坷与挫折,充满了艰险和考验。许多问题的合理解决和英明决断,都要依赖于集思广益的研究与思考。中学科研恰恰在这一点上,为学校解决重大难题提供了客观的支持与指导。

7. 课题有管理

科研的热情有了,科研的意识具备了,科研的项目立项了,科研的成果取得了。但我们不能忘记科研的管理同样重要。在科研的过程中,要全程有监管,过程和成果有备案,并给予物质或荣誉上的认可和鼓励。

8. 突破有理念

因为中学教师有繁重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许多教师多年来都是披星戴月,舍小家顾大家,兢兢业业。因此,我校秉承小课题、大收益、真研究、求实效的科研理念,力求做到科研工作学生欢迎、参与教师幸福、师生受益,消除职业倦怠感。这就深刻体现了我校科研的内容的深化、形式创新的有效性研究成果。

9. 科研有培训

科研对教师们来讲毕竟不像教学那样得心应手,在思想意识和理论方法层面上存在先天的不足,但我校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已经形成了自主学习和专家引领、同事互助和专业培训相结合的有效而灵活的学习培训方式,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同时,为锻炼和促进校级及省市科研骨干教师的职业发展,由这些骨干教师进行关于中学科研工作方面的经验体会和研究方法,包括论文写作模式规范和技巧的培训学习,真正解决了在中学科研路上教师们的困难,很受欢迎。这样,既锻炼了科研骨干,又提高了广大教师,一举两得。

10. 成果有交流

课题结题并不是意味着研究的终止,而应该是刚刚开始,因为任何理论成果都应该接受实践的检验。这就需要学校大力搭建学校交流平台,促进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促进科研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同时,努力创造条件让市级科研骨干能够去全国科研先进单位学习、取经、进修,扩大科研骨干的研究视野。这样,能避免闭门造车的尴尬,使中学科研的内容走向深化,形式走向创新,研究成果真正客观有效。

四、存在问题

目前,我校的中学科研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学校受益,教师受益,学生也受益。教师参与科研,乐于科研,自觉科研的良好风气已经形成。主动向上级申请科研立项,主动跑科研室寻求指导和帮助的教师越来越多,可以说情形喜人。但是,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1. 工作繁重,精力有限

如果你问教师爱思考吗?教师爱科研吗?回答是肯定的。哪位教师在工作中不是勤思苦学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哪位教师不是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个性的“科研”。但是,教师虽为光荣的灵魂工程师,但教师也是血肉之躯的普通人,也有普通人具有的一切烦恼、痛苦和缺点。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和上有老下有小的琐碎家庭负担,已经让教师们力不从心,再加上科研的研究工作,一些教师是有心科研却无力,热爱科研却爱不起。在本课题的不断深入研究中,我们更多地听到了教师们的这种心声。所以,如何合理化地安排教师的工作内容,如何合理利用和分配教师的时间,也会随着本课题的继续深入而进行调研。

2. 资金匮乏,力不从心

中学毕竟不是专业的科研院所,国家和政府的科研资金很难申请下来,从而导致教师们有些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因缺乏经费的保障而无法实现。例如,本课题的研究如果想增强客观真实性和有效性,必须要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和观摩,甚至到大中院校和科研院所去请教学习,但因为缺乏足够的经费而不能成行。所以,我们只能关起门来根据猜想和自己的实践探索而摸索前行。这样的研究成果,就很容易受到主观性和片面性的干扰。

3. 走出去请进来,交流不够

目前本课题的研究有这样一个难题:为了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课题组成员和领导希望多看看省市甚至全国其他兄弟院校的中学科研建设情况和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我校的科研工作更上一层楼,甚至希望有机会到国外教育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和思维视角。但是因为两个原因而不能实现:(1)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各有本职教育教学工作,时间有限;(2)课题缺乏足够的经费保障而无法广泛和深入地开展。

4. 成果转化效果不佳

每一个课题的研究成果都是课题组成员和相关领导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也是广大参与教师的辛苦劳动,但由于缺乏与各兄弟学校的交流,缺少省市教育部门的推广,而不能使研究成果传播到每一个学校,自然也就无法实现研究成果向指导实际工作的转化。

虽然有困难和问题,但研究的过程仍使“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三中教师感到无比快乐,研究中取得的一点点成果仍令三中教师备受鼓舞。我们会克服困难,扬长避短,继续深入,把中学科研的内容继续深化,把中学科研的改革创新下去,使中学科研真正成为“有效的科研”“实用的科研”“教师学生喜爱的科研”,实现乐于科研、快乐科研的良性循环,从而使中学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陈进.中学教育科研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李焕萍,屈文妍.中学科研工作实效性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7(03).

[3]斯庆和.中学需要什么样的科研[J].中国西部,2014(06).

[4]杨舒伊,金光泽.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吉林省珲春市科研工作调研报告[J].现代教育科学,2014(02).

作者简介:张祥洲,(1967-),男,山东高密人,中学高级教师,硕士,从事地理教育、教育管理与研究;卢庆泽(1978-),男,辽宁台安人,中学一级教师,硕士,从事音乐教育、西方现代舞研究。

上一篇:“微”中探路――历史教学中的微课初探 下一篇:基站辐射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