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我 第11期

时间:2022-10-26 01:29:17

超越自我 第11期

越是在艰险的环境中,越是感到一名记者使命的崇高,越是感到情感升华的宝贵。青海玉树地震中,她第一时间奔向灾区,成为中外媒体中第一批进入玉树的记者,也成为青海人民广播电台唯一一名派往灾区采访的女记者。请看本期“传媒骄子”第十届“长江韬奋奖”得主,青海人民广播电台王越的《超越自我》。

重大事件突然发生后,媒体的报道如何实现时效性和真实性的统一?请看本期“茶座”中国青年报综合采访部主任刘畅和广州日报机动记者部主任窦丰昌对此的探讨。

大众日报编辑部今年设立了大众青年新闻创新奖,本期摘发首届获奖者的感言,以飨读者。

越是在艰险的环境中,越是感到一名记者使命的崇高,越是感到情感升华的宝贵。

理想的职业状态应该是人的兴趣、爱好、所学专业、谋求生计与所从事的职业能够完美地统一。而我正是这样一个幸福和幸运的人。

我是一名从青藏高原走出来的女子,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从小时候起,做会计的母亲严谨细致的生活态度,做新闻记者的父亲刻苦好学、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就深深地感染着我,教育着我。1985年,我从青海师范大学艺术系音乐专业毕业。那年,正赶上青海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率成立,在严格的招考中,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青海人民广播电台。我第一次走进直播间,第一次通过电波传出声音,第一次说“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大家好”的问候,就这样走进了广播,也开始了我步入社会的第一课。

虽然身处祖国大西北的青海西宁,但是广播新闻工作者的经历让我见证了这座高原城市的迅猛发展,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做一个专业、专心、专注的新闻工作者,我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新闻业务,比较并借鉴其他新闻媒体的报道手法,自觉思考制作广播节目的新闻规律,不断探索广播节目新的做法。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对语言文字的熟练掌握、对新闻事件的持续关注也练就了我较强的直播驾驭能力。

拥有一颗热烈追求的心

刚到电台的那几年,我的日子是这样度过的,每天早晨5点30分起床,6点整出发,8点25分到岗,6点55分开始直播工作,8点30分,别人刚刚上班,我已经结束了一天中的第一段工作,接下来是选题、采访、写稿、直播。每天三档直播节目每月90多个小时的工作,给我带来了充实以及对工作的无比热爱。

15年,岁月如歌,一路走来,我的青春岁月因广播而熠熠生辉。

15年来,我一直在新闻事业中倾情奉献,虽然没有正常的作息和节假日。但正是15年的辛苦工作奠定了自己作为一名广播主持人,一名新闻工作者扎实的业务功底,我也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在节日中首先考虑的,就是贴近百姓的生活。为了事业,我会把自已的事放在一边,把更多的热情献给听众。

我边工作边总结,最终定义在“以人为本”这一理念上。“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听众,尽量贴近百姓,尽量想百姓之所想,尽量反映百姓的喜怒哀乐。从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日常小事入手,去关心百姓的真实生活。所讲话题取自百姓身边事,让百姓觉得他们与作品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只有心中始终装着百姓,时刻考虑到百姓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才能让自己的节目真正得到听众的肯定和认可,得到听众的欢迎与支持。心在一起了,自然就有了亲近感,广播作品就有了亲和力。现在回头看去,许多受到听众赞许、同行认可并在各类评比中获奖的作品,也都是那个时候积淀下来的。

挑战自我就是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近些年来,我一直在改革节目、创新形式、探索新选题上下工夫。2003年4月,《王越直播室》开播,这档节目给了我极大的历练和成长的空间。

《王越直播室》是青海电台第一个以主持人播音名命名的新闻访谈类节目,其特殊的运作方式,一方面为其“真实美”的实现提供了保证,另一方面为其“个性美”的展示提供了舞台。这档时长55分钟的节目从开播以来,已经有几百位不同身份的嘉宾走进直播室,我通过与嘉宾的娓娓交谈,从说小事入手,不断探索,力求以小见大、贴近百姓。在生活中体会生活,在生活中总结生活,增加了节目的互动与亲切感。同时,采用广播节目的各种形式,诸如采访、热线、短信等形式增加节日的互动性。

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嘉宾有很多,我始终不能忘怀的就是那期《生命的激情就像一团火》中的嘉宾。这个嘉宾是我偶然接触到的,他叫李传毅,这个嘉宾已经80多岁了,在他60多岁的时候查出了贲门癌。当时已经是中晚期。他和所有的患者一样,也经历了痛苦绝望的人生。但是一本书改变了他,他每天看着这本鼓励人们战胜癌症的书,扶着病室的墙一步一步走向了健康。他后来到了上海的癌症康复俱乐部和病友一起抗癌,大家每年都要集体过生日,他觉得新的人生重新开始了。在俱乐部里大家听到的是欢笑和歌声、振奋人心的演讲。“不是社会为你做了什么,而是你为社会做了什么”,这种信念支撑着每位癌症患者。所有的癌症患者都开始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回归社会。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正在努力地做一件事情,就是要成立一个青海癌症康复俱乐部。当时他遇到很多阻力,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厂家的推销员。他现在已经开始走进校园、走进工厂、走进企业,为人们讲述珍爱健康、爱岗敬业的话题。而他现在在推广健康知识,而且我觉得他老人家生命的激情就像一团火,无论他走到哪里,就像火种一样,帮助很多人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

由于本地化特色比较明显,适应不同听众的口味,并尽可能满足地域性群众的文化需求,注重从地方土壤中吸取营养,挖掘和表现当地的“土特产”,《王越直播室》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开播一年便进入青海新闻奖好栏(节)目的行列。7年间,《王越直播室》深挖事件背景,栏目以独特的访谈视角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5年来,我主持过的节目种类有很多,比如新闻类的《新闻聚焦》、音乐类的《音乐吧台》、《音乐之旅》、《乘着歌声的翅膀》、《老唱机》,服务类的《市场博览》、《经济立交桥》、《财富黄金档》、《越姐小亮齐当家》,综艺类的《七彩人生》、《假日总动员》;少儿类的《少儿乐园》、《青春白桦林》;访谈类的《王越直播室》等节目。我喜欢在不同的节目中转换不同的角色,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经过长期的学习积累,一直不减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我更加深切地热爱着自己的事业,在15年的工作经历中,我所主持的节目涉及面广,范围跨度大,但靠着扎实的基本功和勤奋好学的精神,我克服了每一个转换过程中的不适应和困难,取得了业内人士和听众朋友都认可的成绩。

15年来,一直支持我不懈前行的巨大动力来自广大的听众。一位名叫赵虎的听众给我写信说:“你的节目,我从初中听到了高中,现在,我工作了,小小

的收音机依然陪伴着我”,听众孟令贤发来短信说:“每天,在那个固定的时间,我总在等待你的声音出现”,所有这些我非常珍惜,听众让我感动着。我和听众一起追逐信息时代的脚步,和他们一起体会平凡生活的滋味。听众是真实而质朴的朋友,是为我带来讯患的老友,是永远为我祝福的未曾谋面的知音。这些汇成了一条温暖的小溪,围绕着我每天的工作和生活!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和听众在一起,每一点辛苦都有可能变成幸福的浪花!我把最完美的节目和最真诚的自己呈现给了听众,将真情实感,真诚的情与爱融入听众之中,爱听众之所爱,想听众之所想,急听众之所急,得到了听众的认可,主持的各类节目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好新闻就是要下工夫

一位老新闻工作者曾经对我说:好新闻就是要下工夫!所谓工夫,就是吃大苦,耐大劳,就是锲而不舍的追求,就是扎扎实实地深入生活、感悟生活,就是对事业的敬畏和尊重,就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顽强和执著。能够战斗在青藏高原的人,本身就是一种奉献,更是一种伟大,一种意志的拼搏,一种勇敢的释放,一种精神的展示。

15年来,我几乎走遍了青海的山山水水。每时每刻,我都被高原大地扑面而来的美好气息感动着。青海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促使我拿起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这里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促使我拿起话筒不停地讴歌,我与先进人物面对面,用他们感人的事迹洗涤自己的灵魂,我与先进典型零距离,用他们崇高的精神武装自己的头脑。我把感动通过电波和听众一起分享,我在不懈的努力中享受着职业带给自己的快乐。

高原上的人常说:只有见到宽阔的草原,才会感悟自己的狭隘。只有见到高耸的雪山,才会明白自身的渺小。耸立在青藏高原的一座座雪山,不仅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人间胜景,也是人们净化心灵的美妙去处。在青藏高原,绝不仅仅只有穿透力极强的阳光、雪山蓝天和变化莫测的云团。真正能代表这块隆起的大陆的,还应该是那些生活在这里的性格独特、心灵美好的高原人。

2007年12月7日,我来到了海拔4300米的格尔木肯德可克矿区。这里常年高寒缺氧,供暖期长达11个月,几乎每一个初到这里的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我们一行五人一下车,受到的是最热情最隆重的接待。我们乘车前往矿区,进入矿井斜坡道,一个现代化的大型矿井呈现在眼前,一二十吨的载重汽车可以随意出入。我们下到矿井深处300米的作业区,停车时脚下是深深的积水,虽然穿着硕大的雨鞋,仍然感到刺骨的寒冷。钻机的轰隆声、刺鼻的柴油味,无不向我们昭示着什么叫苦、什么叫脏、什么叫累、什么叫险、什么叫差,但是,矿灯下,我看到了矿工们真诚的微笑,他们的眼神是那样的深沉和坚毅,突然问,我明白了什么叫爱岗敬业、什么叫无私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英雄,就是他们,就是这群默默无闻的工作者,这群善良敦厚而可爱的人。当我回到地面,再次看到太阳,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感觉到是那样的幸福和快乐,我很荣幸我也很骄傲,因为我是第一个来到海拔4000多米矿区,并且下到矿井300米深处采访的女记者。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在第一时间联络多家单位,举办了“江源献爱――青海青年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活动现场直播”、“诗歌祁福会”等多场大型直播活动,募捐金额达140多万元。随后,我又成为青海省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团的成员。历时一个月,行程6000多公里。在翻越海拔4800米的巴颜喀拉山时,我感到头痛欲裂,呼吸困难,几乎昏厥,但这一路上,英模们的事迹体现出的民族精神感染着我,向他们学习的过程是对心灵的净化和提升。是对民族自强、自立精神的感悟,是成长道路上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我圆满地完成了报告和采访任务,并且荣获了“青海省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称号。

更有幸的是,我还参加了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起,全国140多家电合直播的北京2008奥运火炬传递直播活动青海湖站的主持工作。全国奥运广播联盟,将广播人的激情与梦想融入沸腾的旗海与鲜花的欢呼声中。2008年6月23日是国际奥林匹克日,在青海人民广播电台的主直播间,我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主持人一起主持青海湖站火炬传递大型直播节目。几个昼夜的忙碌之后,我们以满腔热情把这场国人的盛典用青海人的视角展现了出来。我为自己能赶上这样的盛事而骄傲,为能以这样的形式抒写人生而自豪。

在我全方位、细心接触广播的15年中,现场采访、大型直播主持、播讲长篇小说、担任多部广播剧的主角等,都少不了我的身影。15年来,我逐渐成长为台里的业务能手,凡是大型的活动,我都参与其中。这15年也是我全方位接触各种业务的15年,专题、各类节目、现场采访、大型直播主持,还参与录制多部广播剧并担任主角、导演。

好记者是要能吃苦

记者的勇敢品质,意味着时刻听从职业和理想的召唤。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区发生7.1级地震,灾情就是命令,我在第一时间奔向了玉树灾区,成为中外媒体中第一批进入玉树的记者,也成为青海电台唯一一名派往灾区采访的女记者。

越是在艰险的环境中,我越是感到记者使命的崇高,越是感到情感升华的宝贵。我和所有媒体的记者一直像军人一样活跃在灾区的最前线,活跃在千千万万受灾群众当中。我在灾区深入采访,发回了大量最新最快的独家报道、成为社会各界了解玉树抗震救灾情况的重要窗口。在最艰难的9天的时间里,我冒着余震、疫病的危险,勇往直前,无怨无悔,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报道任务。

广播人能够在玉树抗震救灾中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源于我们自身的准备,源于职业精神,源于我们对社会和公众怀有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

记不清是哪一年的冬天了,零下十几度的高原,滴水成冰,作为一部广播剧主角的我,在野外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整个人都冻透了。吃饭时,冻红的手指连筷子都抓不起来。我在怀孕9个月的时候,还奔波在采访的路上。在临产的前几天,还在野外录制广播剧,同事们心疼地对我说:“你可真够皮实的,也不怕肚子里的小家伙跟你急!”夜晚,我躺在床上,摸着隆起的肚子默默地说:“委屈你了,我的小宝贝!”

现在的我,日历上依然划得满满的,很难找出属于自己的时间。因为经常加班熬夜,我患上的偏头疼、关节炎的老毛病也一直未好。有人问我,你这么工作,家里人不抱怨吗?而始终以来,家人的支持、领导的信任、同事的认同,这些都是让我放心去工作的动力和原因。

15年的工作历练,虽然不算很长,但我从心底珍视这个过程,新闻工作磨平了曾经青春飞扬的棱角。释放了激扬文字的冲动,让我能在变化万千的新闻生涯中,更多地关注责任与大义,关注普通人,更多地感恩生命,感悟生活……这些年来,我尽自己的努力,做了自已该做的工作,但是,人民养育了我们,党培养了我们,又给了我广阔的舞台和无尚的荣誉。直到今天,大家又慷慨地把新闻人的最高荣誉“长江韬奋奖”的桂冠授予我,让我感觉到沉甸甸的分量。

15年来,因为感恩,我一直坚守岗位不动摇。因为热爱,自己一直坚守一线、愿意为广播事业倾注全部的心血……而其间的眼泪与欢笑、历练与收获,却在不知不觉中化为自己的一笔财富,见证了我的成长,也培养出我的沉静与从容。

感谢广播,让我拥有了话筒人生。感谢广播,让我丰富了生命的阅历,感谢广播,让我拥有了飞翔的梦想。感谢广播,给了我一段精彩的人生!

王海咏(播音名:王越):女,现任青海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率综艺部主任。青海省青联常委,青海省直属机关青联副主席。曾获得16项全国性奖项和30多项省级奖项。是中国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作品一等奖,全国金话筒铜奖、百优节目主持人,“全国健康金话筒”奖,首届青海省广播电视“十佳播音员。主持人”和“青海省劳动模范”等奖项和荣誉称号的获得者。在抗震救灾活动中因表现突出,荣获“青海省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称号。迄今为止,是青海广播电视界第一位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和“长江韬奋奖”的主持人。因工作表现突出,荣获青海广电局先进个人、青海省优秀宣传工作者,青海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上一篇:倒逼机制与文化产业的分类改革 下一篇:广州日报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