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节育器嵌顿的病例分析

时间:2022-10-25 10:57:33

宫内节育器嵌顿的病例分析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 节育器嵌顿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252-01

宫内节育器是一种放置在子宫腔内的避孕装置,由于初期使用的装置多是环形的,通常叫做节育环。它的避孕原理在于:①干扰着床:炎症反应—损伤子宫内膜—前列腺素—白细胞及巨噬细胞增多;子宫腔液体性炎症—前列腺素—输卵管蠕动不同步—着床受阻。②影响受精卵的发育:内膜受压、吞噬细胞—激活纤溶酶原—纤溶活性增强—囊胚溶解。由于节育环对全身干扰较少,作用于局部,取出后不影响生育,所以具有安全、有效、可逆、简便、经济等优点,是最常用的节育用具之一。采用宫内节育环避孕者在我国占40%以上,有效率约为90%。宫内节育器的种类有以下几种:①惰性宫内节育器:以不锈钢丝或塑料、硅胶制成,如金属单环、麻花环及不锈钢宫形环等。②带铜宫内节育器: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活性宫内育器,利用铜对或受精卵的杀伤作用来增强避孕效果。③释放孕激素的宫内节育器:将载于宫内节育器的孕激素缓慢恒定地释放到子宫腔内,提高了避孕效果,并可明显减少出血。④释放止血药物的宫内节育器:可有效控制宫内节育器放置后月经量的增加。节育器的有效时间因节育器的材质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下不锈钢金属环可放15~20年;硅胶、塑料或其它类型的节育环可放置5~7年。绝经后的妇女停止排卵,也就不会再怀孕了,因此也就不必再避孕了,可以取环,一般在绝经后6个月至三年时取环。过早取环,由于绝经不稳定,可以再怀孕,太迟了,子宫萎缩,会给取环带来困难。在一般情况下节育环是放入在子宫中,并不是贴在子宫肌壁上的。子宫内膜每个月都要发生一次脱落、出血、排出和再生的周期性变化,这样节育环就不会固定在子宫内膜上,更不会长在子宫肌层中,因此,也就不会嵌在子宫内了。但是在宫内节育器的放置过程中仍有以下并发症:①出血;②疼痛;③子宫穿孔;④感染;⑤节育器嵌顿;⑥节育器异位;⑦带器宫内妊娠;⑧带器异位妊娠;⑨节育器断裂、变形、脱落。其中节育器嵌顿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现将近2年来我院发生的节育器放置过程中的并发症加以总结、归纳如下。

汇总2010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有关节育器方面疾病的患者,一共选取200人作为观察样本。选取样本时是随机抽取包括要求取环的患者、阴道不规律出血的患者、腹痛待查的这三类患者约300人,经过治疗后筛选出200人疾病与宫内节育器相关。筛选掉的100人中包括因子宫粘膜下肌瘤引起的阴道出血,包括因异位妊娠引起的腹痛,还包括因人流术引起的腹痛和出血等患者。这200人中发生感染的占15%,约30人。发生阴道出血的占40%,约80人。其余45%为要求取环的患者。在这90人中,发现节育器变形、脱落的患者3例,带器宫内妊娠的患者2例,带器异位妊娠的患者3例,其余82例均为节育器嵌顿,约占91%。这82例患者中,节育器嵌顿于子宫体粘膜层的为77人,约占92.8%。嵌顿于子宫肌层的为3人,约占3.6%,嵌顿于子宫颈粘膜层的1人,约占1.2%,嵌顿于子宫粘膜下肌瘤中的1人,约占1.2%,嵌顿于子宫前壁肌层,并向前游离,部分伸入膀胱内的患者1例,约占1.2%。

经过对以上统计数据的分析,认为:在节育器的放置过程中,节育器异位是占并发症的发病首位,占第二位的是阴道不规律出血,占第三位的是感染。在节育器异位中,又以节育器嵌顿为主要表现。其原因为:①损伤:放置宫内节育器时推送过度,损伤子宫壁;哺乳期子宫小、壁薄弱易受损;②放置时间过长:据统计放置15年光洁度好,一般不增加取环难度,若时间过长,钢丝变质,光洁度下降,增加嵌顿机会;③取器过晚:绝经后取环,因子宫逐渐萎缩,节育器相对过大,易损伤宫壁发生嵌顿甚至节育器异位至子宫外。随着人们对宫内节育器的认识逐渐加深以及其他避孕方式的逐渐开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发生节育器嵌顿的机会越来越少。

参考文献

[1] 王淑珍.妇产科理论与实践[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23

[2] 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上一篇:120例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报告 下一篇:教师义务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