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圣之绝学 开万世之太平

时间:2022-10-25 10:31:19

摘 要:所谓“经典”是历史赋予人类的珍贵文化财富,无论身处何种时代,我们都有将其保留传承的义务和责任。但在当今社会发展中,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似乎正在日益漠然对于经典的关注,而将阅读中心转移到快餐式的网络读物上。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中心,理应肩负起推动青少年经典阅读的责任。这不仅仅有利于青少年的自身成长,对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更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图书馆;青少年;经典阅读;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3-049-3

1 图书馆推动青少年经典阅读的必要性

何为“经典阅读”?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说道:“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经典作品阅读使人们得以从空虚、单调、平庸和毫无意义的无聊乏味日常生活中逃脱出来;从一个变得苍老、冷漠而令人生厌的世界里逃脱出来――它将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新生,它将使光荣、崇高和英雄主义复活。它将赋予生命以一种超乎一切的目的,使人们摆脱邪恶、自私、伪善,净化荡涤这个世界的精神污秽――从而将诞生出一个更高的文明。”可见,经典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单从中国来说,古代的典籍虽浩如烟海,但并非所有的文献都称得上是经典。只有那些历久不衰、文质兼具又含蕴永恒之伟大精神的,方可称之为经典。

虽然经典具备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但在现代社会中,它的地位却受到了严峻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伴随着电子传媒事业的发展而迅速崛起,它对整个社会主流文化的冲击是有目共睹的。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由于对大众文化片面理解而被其所营造出的光怪陆离的表象所迷惑。在其影响之下,阅读的重心也发生了转移,对于那些曾经带给我们精神动力和文化营养的经典作品已渐渐不感兴趣,转而对那些充斥着流行和时尚元素,崇尚轻松化、功利性与感官刺激的畅销书和网络文学等新的阅读文本和阅读形态趋之若鹜。随着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他们逐渐沉迷于畅销书所营造的五彩斑斓的迷幻世界的同时,经典阅读作为一种精神建设的内容,其权威性正在被渐渐淡化。

面对青少年的阅读危机,图书馆界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阅读场所和资源、保证公民信息权利和信息公平的社会机构、促进公共阅读的一个重要支点,更应主动参与其中,成为推进青少年经典阅读活动的主要阵地。毕竟青少年阅读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经典阅读的重要推广方,图书馆界首先要明确推进青少年经典阅读对于凝聚民族精神,振兴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此方能保证经典阅读工作的不断开展和创新。

2 图书馆推动青少年经典阅读的方法

那么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做好经典阅读的宣传和开展呢?笔者以德清图书馆举办的活动为例,希望能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中归纳出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2011年1月22日至28日,浙江省德清县图书馆联合县新华书店、杭州诺亚舟电教公司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名为“走进历史,快乐国学”的国学周活动。其内容如下:其一,制作相关展版,将图书馆收藏的《二十四史》,《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等经典文献及窗口现有国学资料、新华书店的国学类图书向广大读者进行宣传和推介;其二,开放古籍阅览室,允许读者入库参观浏览;其三,与新华书店合作,进行国学类图书优惠展销活动;其四,开展一次国学知识有奖竞赛,将1000份答卷放于图书馆和新华书店内发放回收,并批改评分,给予一定奖励;最后,在图书馆和新华书店不间断播放国学讲座视频,加深市民对经典的了解和认识。

总的来说,活动获得了读者的积极反应,取得了较为圆满的结果,也为图书馆经典阅读的推广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

2.1 具备较高水平的导读素质

在开展经典阅读的过程中,如何对青少年读者进行必要有效的阅读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好的导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图书馆工作者,对何谓经典必须要有准确的把握。“经典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特殊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所以,图书馆工作者在实际的导读工作中,要针对青少年的自身实际情况,引导其有意识地多接触经典著作,方法很多,其中定期制作推荐书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途径,下表即为我馆在“国学周”活动中较受青少年欢迎的馆藏经典书籍统计:

书目 作者 出版社

《老子注》 王弼 中华书局

《南华真经注疏》 郭象,成玄英 中华书局

《论语注疏》 杨伯峻 中华书局

《周易大传今注》 高亨 齐鲁书社

《史记》 司马迁 中华书局

《坛经校释》 郭朋 中华书局

《金明馆丛稿初编》 陈寅恪 三联书店

《中国思想史》 张岂之 西北大学出版社

《中国哲学史新编》 冯友兰 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钱穆 中华书局

《中国禅宗史》 印顺 江西人民出版社

《宋明理学》 陈来 辽宁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化概论》 张岱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间词话》 王国维 中国文史出版社

《古学甄微》 蒙文通 巴蜀书社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方立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论语别裁》 南怀瑾 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儒家思想史》 张君劢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以上可知,即使是在县级地区,青少年读者对于经典的涉猎范围还是具备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若能加以积极的引导,即可进一步提高其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因此,作为图书馆,要帮助读者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人阅读规划,并在计划的进行中与读者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对其加以指导;要不断评估导读效果,引导读者不断修正阅读方向;要在读者中树立这样的阅读观念,即经典是需要反复阅读的书,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发现。在导读实践中,图书馆工作者必须把握一定的程度和方式,注重读者的自我发现体验,使其在获得指导的同时,也能得到阅读经典的乐趣。

此外,要联合家长倡导并传达阅读的正确理念。通过各种类型、各种层次、各种规模的公共性宣讲,倡导书香家庭的建设,使家长树立起早期阅读、亲子共读的观念,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唤起家长要尽早带领孩子开展阅读的紧迫感,明确成人在青少年阅读推广中的重要意义,并解决家长在指导孩子阅读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2.2 加强与各类社会资源的交流和合作

政府机构、出版商和书店、网络图书馆、协会和民间机构及传媒机构等是当今世界组织读书活动的主要力量。应该明确,正是它们出于不同动机的努力,才能使得现代经典读书活动丰富多彩,深入人心。譬如在“国学周”活动中,我馆就借助了新华书店和诺亚舟电教公司的力量,不仅在物质上保障了活动的顺利进行,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因此,图书馆在开展经典阅读实践活动中,也必须借助政府、企业级各类社会组织的力量,取长补短、相互协作,共同推动青少年经典阅读活动的开展。从国外的实践来看,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研究型的大学图书馆,其信息资源服务都已经向所在的社区不断进行着全方位的拓展,其与各个文化机构的联系正在加深,与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合作也成为一种趋势。所以,在当代的信息和知识型社会中,图书馆应努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资源,与企业、学校、媒体、出版社、公益组织等合作,协同为青少年经典阅读服务,并通过各类阅读推广活动来促进其自身素养的培育和发展。

2.3 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推进青少年经典阅读

网络信息发展的这十几年来,图书的定义已不仅仅只包含纸质型图书。但读网和读纸,只是阅读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其本身并未陷入困境。既然经典阅读已不能拒绝网络,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图书馆就要利用自身拥有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扩大网络经典读物的数量。作为一种低成本的阅读方式,网络阅读是维护知识和信息公平获取的重要途径,同样,推广网络阅读也是图书馆的一个社会职能。电脑、手机、网络等都可以成为经典阅读的媒介,当传统图书馆以新的数字技术开辟经典阅读阵地时,这也许就是图书馆实现传统和现代结合的最好体现。

譬如,可以在图书馆网站开辟青少年阅读专题,宣传青少年阅读的观念、方法,介绍推荐书目;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各种青少年阅读相关调查;以邮件、手机短信的方式传播活动信息、精彩图书片段,吸引青少年阅读;开展在线咨询服务,解答家长和青少年的阅读问题;与青少年阅读推介的著名网站、论坛进行链接;搭建青少年阅读论坛,逐渐将图书馆网站发展成为青少年阅读推广的网络中心。

2.4 在青少年经典阅读推广的旗帜下开展各类读书活动

将图书馆开展的各类青少年读书活动统一到青少年经典阅读推广的旗帜下,使青少年读书活动品牌化、系列化、常规化、规模化,营造更大的社会影响,积极培养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图书馆意识及利用公共资源的意识。一方面,可以开展阵地服务,尤其要借助“4•23世界读书日”、寒暑假、全民读书月、公众假期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节日塑造读书氛围。另一方面,要主动出击。公共图书馆可以以动画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创作出能吸引他们的经典短片,并争取学校的支持,将短片内容结合阅读指导直接开设到课堂上;为学校提供上门办证、集体办证、优惠办证,争取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借书证;开办集体外借点,为缺乏图书的学校、班级、社区送书上门;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类文化活动,让图书馆标志经常出现在孩子面前;组织各种层次的读书会,促进读书组织在这一领域的成长和成熟;培养青少年阅读推广志愿者,实施其阅读理念和方法的主动传播等。方法很多,这就需要图书馆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中多动脑子,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能力了。

3 结 语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的整体力量大大的增强了,但是,人却越来越被独立出来,个体性的增强,愈显出个人在社会中的渺小和无助。庄子曾说:“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可见,经典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承文明,更重要的是在我们面对人类无穷的欲望时,懂得一点超脱的艺术,体会心灵虚静恬淡、精神畅游的痛快,能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时刻保持一份自由与平和的心态,而这正是出于青春期的孩子所缺少的。“少年智,则中国智”, 青少年的素质培养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作为公共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图书馆理应担负起这份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 王志军.公共图书馆与全民阅读.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8(3).

2 周崇弘.沐浴书香快乐成长――浅谈少儿阅读现状及阅读工作指导.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9(2).

3 陈瑞湘.阅读推广指导服务工作――公共图书馆需拓展的服务领域.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5).

4 刘沫.论全民阅读中图书馆的协调、指导作用――以佛山市图书馆为例.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8(4).

5 孙枫.大众阅读推广与参考咨询服务――图书馆咨询服务体系的优化与创新.四川图书馆学报,2009(5).

上一篇:培养学习兴趣,学好电子技能 下一篇:浅谈怎样培养良好的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