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故事的美术课

时间:2022-10-25 10:18:34

上有故事的美术课

摘 要: 绘本是图画和文字的有机结合,其以图画为主要内容,用简单的文字配合图画表现故事,突出阅读功能和教育功能。将绘本应用到美术教学实践中,不仅能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还能有效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让学生从绘本故事中学习更丰富的内容,提高美术艺术表现力及思想道德素质。本文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为例进行分析,希望为小学美术教学改革提供支持。

关键词: 小学教育 美术教学 绘本教学

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美术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是小学美术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新时期,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指导,小学美术教师应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措施,并尝试将绘本融入教学实践中,以期对学生的绘画能力、审美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等加以培养,有效借助美术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实施绘本教学的必要性

日本绘本研究人员在对绘本文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明确指出图和文的相乘表现方式才能称之为绘本,优秀的绘本作品实质上是将优秀的绘画和具有一定引导和启发性的语言文字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相对优秀的教育资源,合理应用绘本组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有效启迪儿童的思想成长,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绘本文化从出现伊始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并且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绘本艺术风格多种多样,表现技巧更丰富,在国内外著名作家或者画家所创作的绘本作品中,借助创作者们优秀的创作思想、联想和想象能力及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人文精神等通过艺术化的绘本语言呈现出来,体现出特殊的教育价值,对语文教学和美术教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合理应用绘本,教师对绘本中丰富的美术知识和思想引导内容进行充分的挖掘和整理,并对学生实施美术素质教育,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同时,在美术绘本教学中,在文字的辅助下,图画不是简单的教学工具,而是具有灵魂的教育材料,合理应用其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将心理情感和相关故事情节以图画的方式展现出来,促进儿童内心情感的表达,保证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1]。

二、将绘本应用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措施

为将绘本应用于小学美术课堂中,构建有故事的美术课程,教师应该充分挖掘绘本中的故事元素,然后将其与美术教育有机结合,充分体现美术教学的故事性,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审美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保证美育作用的发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借助绘本故事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绘本中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内容,并且因为画面简单、语言简洁,所以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想象和联想空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合理地应用绘本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为学生深入学习美术相关知识提供相应的保障[2]。

首先,有效促进学生多样艺术表现风格的形成。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类型的文化风俗,不同国家经典绘本的表现风格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针对不同的绘本合理选择教学方式,能够借助绘本中故事内容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表现风格,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3]。例如在《小蓝和小黄》故事绘本中,绘本以蓝色小蓝和黄色小黄的喜怒哀乐为主要对象,借助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抽象的情感特征。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借助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结合绘本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丰富故事情节。在学生基本对故事形成明确认识后,教师应让学生分析绘本中的哪些描写能够直观地反映喜怒哀乐,提高学生的绘画审美能力,并且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让学生学到表现喜怒哀乐情感的绘画技巧,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美术知识的深入学习。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富有想象力的构图。绘本一般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创作,因此能够表现出较强的色彩美、景色美、构图美、情节美,丰富多彩的绘画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对绘本的构图和色彩搭配进行分析,进而对学生的构图和色彩搭配能力进行合理培养[4]。如在《毛花婆婆》绘本中,作者对热带海岛、沙漠地区和海边小镇发生的故事进行描绘,并且将不同地区的场景作为背景图,教师在讲解绘本故事情节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图画中光线的变化和色彩的搭配让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变化及不同故事情节中所要表达的情感等,对绘本形成更系统的认识。借助绘本故事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如何借助合理的构图和色彩搭配表现不同的情感,绘本故事教学作用得到全面的发挥,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二)在绘本故事教学中合理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素养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后绘画和审美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但是学生结合自身想象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却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创作质量相对较差。而绘本的应用则能够借助具有创意的故事情节增强课堂的故事性,借助生动的画面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开发,进而促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下面结合学生美术创作素养的培养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让学生仔细观看,有效启发学生的想象。在将启发学生创造力作为基本目标的美术绘本教学实践中,教师合理利用绘本故事情节丰富、多变的特点,对学生实施递进式教学引导,让学生借助对绘本内容和情节的赏析启发想象和联想能力,进而举一反三地进行创作。学生的美术艺术创造能力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对学生深入学习美术知识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5]。

例如在讲解《毛一元青菜成了精》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看封面,然后借助层次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中对绘本故事情节形成系统的认识。如观察封面,你能发现什么?你认为为什么作者要这样绘画?再仔细观察,你认为哪个青萝卜是大王,为什么?其他人是谁?他们中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这样借助教师不断的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在大胆的想象中逐步融入绘本所描绘的故事情境中,并学习绘本添画、拟人和夸张等多种表现手法,为学生绘画技能的掌握和美术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借助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绘本本身蕴含着一个精彩的故事,教师借助一张张精彩的绘画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借助相应的情境创设让学生进入教学活动,进而产生个性化情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获得相应的学习感悟,促进学习效果的增强[6]。同样以《毛一元青菜成了精》绘本为例,教师让学生结合绘本内容组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欣赏绘本、演绎绘本的过程中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对绘本内容形成更深刻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进行仔细的学习和探究。由于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进行创作时将不同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创作中,对学生美术创造力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借助无限的想象引导学生实现对美的创造。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实质上是为了让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进行再创造,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应用所学知识将心中的形象或者画面表现出来,突出绘画的价值。例如教师在对《轱辘轱辘转》绘本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仔细观察发现绘画的细节,然后结合细节想象所要表达的故事情节和所要呈现的情感等,最终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将所有细节联系起来,构成特定的画面[7]。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借助对细节的分析,在想象中完成对美的画面的构造,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得到培养,艺术美的创造能力有所强化,为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美术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综上所述,绘本中不仅具有丰富的美术知识,而且具有相应的故事情节,合理对绘本中的教育内容进行充分的挖掘和整理能够全面发挥绘本的重要作用,建有故事的美术课堂。在对学生美术素养加以培养的同时,也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思想引导,促使学生结合自身思想认识进行有生命的绘画创作,保证小学美术教学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陈蓉.“绘”声“绘”色的美术课――小学绘本美术教学初探[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6(9):54-56.

[2]王颖.绘声绘色的小学美术课堂――将绘本融入小学美术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5(16):137.

[3]李树美.刍议“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6(30):78.

[4]潭凤娟.浅谈绘本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6(2):82.

[5]崔杰.小学美术教学中故事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5(3):189.

[6]白静.开放的教学才是创造的天堂――在美术教学中帮助学生发展创意思维的探索[J].才智,2013(12):37.

[7]汤小玉.让童年留下故事――小学美术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观察(中旬),2014(9):83-84.

上一篇:沟通心理学原理在中学班主任师生沟通中的应用 下一篇:精彩人生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