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翻译测试探析与思考

时间:2022-10-25 10:12:37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翻译测试探析与思考

摘 要: 本文对近五年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试题的考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对所在学院2013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425分以上的受试者就翻译试题的答题情况展开了调查分析,并就四级翻译测试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翻译测试 常见考点

一、引言

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自2005年改革并引入翻译题型以来,引起考生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翻译题型的诞生之初因其考查内容灵活、形式新颖而受到广大考生的欢迎和期待。但随着翻译题型测试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考生和高等教育界人士似乎对其表现出喜新厌旧的情绪,尽管褒奖和肯定犹在,但抨击和质疑也不容忽视。无论褒贬如何,各界希望CET-4更权威、更科学、更严谨的初衷是一致的。笔者在对历年CET-4翻译试题考点进行分析和概括的同时,还将对所在学院2013年6月CET-4成绩达到425分以上的受试者就翻译试题的答题情况展开调查分析并提出建议。

二、CET-4翻译常见考点解析

笔者通过对近年来CET-4翻译部分试题的分析,将翻译部分考查的内容即考点作出如下八类归纳和概括:虚拟语气、倒装、各类从句、强调句型、固定搭配(词汇)、比较和倍数、非谓语动词、时态语态。

这种分类无法保证绝对科学,而且就这些考点本身而言,它们虽然都具有各自的独立性,但就考题来说,往往是两个甚至多个考点的结合,因此试题考点的归纳和认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归纳某一具体试题的考点时,为了方便统计,会有一定的侧重和倾向。如2013年6月CET-491题:Sometimes giving up (有助你把时间和精力集中于) the few things that are truly important. 这里既考了句子的时态,又考了“集中时间和精力”的词组搭配,但笔者将其归纳为后者。再如2010年12月CET-491题:They requested that (我借的书还回图书馆) by next Friday. 这道题有多个考点,既可以考查虚拟语气、定语从句和时态,还可以当做宾语从句的考查,但笔者视其为虚拟语气的考点范畴。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几乎所有涉及复合句和并列句的考查都会牵涉时态问题。时态和语态作为一个最常识性的考点,已经渗透到了历年的试题中。可以说没有哪一道题是专门为考查时态或者语态而出的。正因为如此,从广义上讲,考查时态语态的试题很多;但从狭义角度看,笔者认为只有两道,即2012年6月CET-491题:The famous novel is said to (已经被译成多种语言).和2010年12 月CET-488题:The magnificent museum (据说建成于) about a hundred years ago. 固定词汇及搭配的范围较广,主要包括常用的动词、名词及动词搭配、名词短语、介词短语等的固定用法。表一呈现的是2008年12月到2013年6月CET-4历次大学英语四级翻译测试的考点分布。

表一几乎涵盖了历年翻译试题的所有考点,虽然不能代表绝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但还是能体现一些共性。从表一统计和结合具体的试题来看,历年翻译试题集词汇和语法的双重考查于一身,但略偏向于语法结构的考查,符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1](下称《考纲》)关于翻译试题的说明和规定。固定搭配的比例最高,几乎占到一半,有效地检测了考生对常用词汇和惯用表达的熟练程度和掌握程度。这种纯词汇结构层面的考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试题的难度,提高了题目的得分率,使试题更“基础”。虚拟语气种类繁多,依然是大学英语语法中的重点和难点,对其的考查比重也验证了这一点。除此以外的考点分布比较均匀且稀少,不具规律性。

三、对CET-4翻译测试的思考

(一)对考点设置及分布的思考

从表一可以看出,CET-4翻译测试的考点分布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虚拟语气和固定(惯用)搭配的考查上。如果说这两类考点的形式众多,在不重复的原则上稍有侧重也合情合理,那么其他考点(如从句和非谓语等)的过于冷落就难以理解了。这种格局的形成容易增加考生押题猜题的可能性,从而降低测试的效度[2]。此外,笔者通过对历年考题的观察和分析后发现,某些考点存在较大的重复性,如倒装和虚拟语气等。

英语的倒装分为全倒装和半倒装,是一种重要的语法现象[3],其考查主要侧重后者。倒装的考查有很多选择,然而实际情况是近十次试题中只考了四次,分别是2010年6月和2011年6月的neither和nor放在句首的倒装,以及2012年12月和2013年6月的only 型倒装。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道关于only的倒装,考点完全一样,句式也一样,且连续两次出现,让人颇感意外。而虚拟语气在十次测试中出现了十二次,分布如下:

表二反映出if引导的虚拟条件句是虚拟语气考查的重点,其中,与过去事实相反的条件句及其混合虚拟更易考查。2009年6月和12月CET-4连续两次出现关于过去的虚拟条件句,分别要求完成主句和从句。此外,2010年12月(89、91题)、2012年12月(89、90题)CET-4同次测试同时出现了两道虚拟语气的考题,显得重复。

从句的考查不多,但同样体现了重复性。从句分别考查了主语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其中主语从句考了三次,但毫一例外地都是考连接代词what引起的主语从句,显得单调,如“给游客印象最深的”(2010年12月)、“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2009年6月)及“大多数父母所关心的”(2008年12月),其实引导主语从句的连接代词、连接副词及连词还有很多。另外,诸如 focus on,have difficulty doing 等惯用结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重复考查。

(二)对试题题干设置的思考

题干和语境的设置应该都是为翻译的形式和结果服务,如果一道句子翻译题无需语境或题干就能直接得出答案,那么这道题的命制就值得商榷。看2010年12月CET-488题:The magnificent museum (据说建成于) about a hundred years ago. 这道题既可考时态又可考语态还可考主谓一致更可看成是对be said to do 结构的考查。题干除了能够给出谓语单复数的提示,没有其他功能和作用,几乎相当于直接翻译一个套语。再看2010年6月CET-491题:The 16-year-old girl decided to travel abroad on her own despite (她父母的强烈反对). 看中文提示就知道翻译结果是一个偏正结构的名词短语,看似冗长的题干和复杂的语境,其实对解题都没有多大的意义。

(三)对试题答案的思考

虽然四级的翻译测试有题干和语境的束缚和限制,从而有效缩小了答案的范围,但不少试题的答案仍然难以唯一。根据《考纲》,“符合英语的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并“用词准确”的答案,都应该是正确答案。如果答案不唯一,阅卷的难度也随之增大,判分的标准难以统一,误差的控制也就难以把握。如2011年6月CET-487题:The university authorities did not approve the regulation,(也没有解释为什么). 该题本意考的是倒装,即便如此答案也不唯一,如 nor did they give any explanation 或 nor did they give the reason for doing so 都是可以的。此外,译成 and didn’t explain the reasons either 同样可行。同卷的90题:George called his boss from the airport but it (接电话的却是他的助手). 此题的答案既可以写成一个强调句:was his assistant who answered the phone,又可以写成一个主语从句:turned out that his assistant answered the phone,还可以直接译成一个简单句:turned out to be his assistant。再如2009年12月CET-491题:The more exercise you take,(你越不大可能得感冒). 此题考的是比较结构,答案同样很丰富:the less likely you are to catch a cold,the fewer chances you will have of catching a cold,the less possible it is for you to catch a cold 等。

(四)对翻译测试性价比的思考

目前,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翻译测试是五个完成句子式的题目,卷面分值比重为5%,答题时间为五分钟。笔者就该部分的完成情况随机调查了所在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200名于2013年6月参加CET-4且成绩在425以上的考生,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显示翻译部分完成的好坏与CET-4整体成绩达标与否几乎没有联系。高达32%的总成绩达标考生竟然在翻译部分交白卷,导致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翻译被安排在最后,一般考生在认真完成前面试题后,翻译部分已经没有时间,即使心有余力也不足;二是相当一部分考生,尤其是老考生考虑到翻译部分的比重和时间问题,采取了直接放弃、看都不看的策略。只有大约10%的考生能够完成四道及以上的题目,但无法保证完全正确。有趣的是,这部分在翻译测试上似乎更有优势的考生,其总成绩却没有优势,在被抽样者中,其总分大部分处于中下等水平。能够完成一到三道题目的考生占到了抽样数的58%,他们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方面还是时间问题,只能做到一部分,剩下的试题能做但已经没有时间。另一方面,虽然时间不是问题,但能完成的题目有限。如果花了宝贵的时间,既不能保证正确率,又不能对总分有多大影响,甚至苦思不得其解,最后无果而终,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长此以往,想必没有太多考生愿意做。

四、结语

与以前专门考查语法和词汇的多项选择题相比,翻译这种构建型试题能更好地检测受试者的语法、句法和词汇的掌握和运用,也体现了四六级考试命题组对CET-4测试效度的追求和努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追求和努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回报。据此,笔者对CET-4的翻译测试提出下了列建议。

首先,必须避免考点的直接或间接重复。这要求命题者要有大局观,用系统的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同时还要有大胆的创新精神。虚拟语气的考查可以更深入更广泛更具创意,还可以结合其他考点一起考查,而无需陷入依葫芦画瓢的模式。倒装的考查也可以丰富多样,具有可考性的否定类型的词汇和结构还有很多,无需每次都局限于neither 和 nor。其次,建议增加从句的考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定语从句等每一种从句本身都有不同的考查方式,而且从句几乎都可以和其他考点,如虚拟语气、时态语态、惯用表达等结合考查。此外,还要尽量避免无效语境造成的直接翻译。最后,为了防止翻译测试成为鸡肋式题型,适当增加该部分的分值,改变考查形式或者变换编排顺序,值得尝试。

参考文献:

[1]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2006修订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Cyril J. Weir,Language Testing and Validation: 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M].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05.

[3]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上一篇: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探讨 下一篇: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课证融合”实用性人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