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巷故址读颜回

时间:2022-10-25 09:33:35

一处古迹,一个景观成为名胜,往往或因一段美妙动人的传说,或因一篇脍炙人口的诗文,或因某位贤才的清风傲骨。曲阜的颜庙当属后者。

春三月,齐鲁大地春寒料峭,在“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的曲阜,拜谒了“三孔”后,向北行不多远,便来到供奉孔门弟子颜回的颜庙,了却我几十年欠下的一笔文化债。

最早认识你是在20世纪60年代。小学语文老师讲“颜回拾尘”的故事,你的老师孔圣人领着你与众多弟子在陈、蔡断炊7日,是你寻来一点粮食,与仲由一道生火做饭。饭熟,当你揭盖盛饭时,屋梁上的尘埃正好坠入饭里。你心疼地将弄脏的饭粒捞取全吃掉。师兄子贡见了,告之老师,言你“偷饭吃”……

那以后,我明白了什么叫“穷则独善其身”,什么叫“冤屈”,懂得了知人不易。幼小的我开始仰视你。随着学历的增进,阅读的扩大,在《论语》、《史记》、《孔子家语》、《吕氏春秋》等经典中,我读出了你的“陋”与“乐”。而今我来到你当年身居之陋巷,站在你碑前,抚摸碑上“陋巷故址”四个大字,感受你那圣贤气象,胸中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斯文与充实。离碑几尺开外便是你当年饮用过的古井――“陋巷井。”睹物思人,使我想起你老师赞你的那句名言:“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你“饮”的便是这井中之水,你“居”的便是这“陋”了2500年之穷巷。然你未曾料想,这巷,这井,因了你而闻名天下,成了圣物。为保护圣物,明嘉靖年间修了亭,由六根石柱支撑起一个依旧简陋的六角檐顶,亭中井旁立一石碑,上书“陋巷井”,保持了你的“陋”风。

孔门72贤人中,你最穷,也最好学。鲁大夫季康子曾问你师曰:“弟子孰为好学?”答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你处穷闾厄巷,槁项黄馘,仍好学不倦;你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你以一介柔弱之躯承载起“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的夫子之道。29岁你就“白了少年头”。32岁你便离师而去,62岁的老师恸哭曰:“天丧予!天丧予!”

常人一穷便志短,一困便忧愁,而你则“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后人称你为“复圣”。我终于读懂了你:人陋,心不陋;身颓,志不颓!颜庙因了你的“陋”,便有了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你的隔代知音,诸葛亮、杜甫、刘禹锡均身居茅屋、陋室,“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你的“乐”,乃南面为王所不及之人间至乐,开启了后世文人见贤思齐之先河。1700年后的韩愈说:“颜子自惟其若是也,于是居陋巷以致其诚,饮一瓢以求其志,不以富贵妨其道,不以隐约易其心,确乎不拔,浩然自守”(《韩昌黎文集》卷二)。宋明理学自濂溪始,经程、朱至阳明,均以“孔颜乐处”为理想人格之楷模。明道先生颇得你之气象,诗云:“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秋日偶成》)。张岱年说:“历代知识分子过着清贫生活,住简陋房屋,穿粗布衣服,而志气高昂,奋发向上,这是一个可贵的传统”(《文化与哲学》)。你生前是一尊人格的丰碑,你倒下更令我明白永葆谦逊和恭敬姿态的必要,意识到世上有些东西必须仰视。

呜呼!圣地不常,胜景难再;斯人已去,陋巷丘墟。空留下我独自的徘徊,静寂的青石板路回响着孤寂的脚步声。我环顾庙宇,不忍离去,脑中想起象山先生言:“思颜子之大勇,奋然自拔,荡涤湮没之意不使有毫毛得以宿留于庭宇。光芒所射岂止在斗牛之间!正大之气当塞宇庙”(《与傅全美》卷六)。此刻,能拜谒圣贤,提升人格修养,与你同乐一空间,乃后生之大幸哉!

告别了――寂聊的陋巷、陋井。你宛如陆游笔下之梅,独处驿外,远不及你师孔庙那样的门庭若市。然明珠是不会在喧嚣闹市的,空谷幽兰总是开在那灯火阑珊处。

上一篇:博美廷抢滩中国市场 下一篇:请不要再将它们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