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教学创新研究》研究报告

时间:2022-10-25 09:15:01

《幼儿科学教学创新研究》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已席卷世界,我们既面临着必须紧紧抓住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必须认真应对的严峻挑战。机遇和挑战,不仅代表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也突出地表现在以自主创新为标志的科学技术领域,而产业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创新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素质的竞争。所有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效益的后显性,又决定了教育必须先行。因此,要实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也必须把教育事业的发展放在首位。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园突破“教师做幼儿看,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科学兴趣、探索创新精神。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世纪人才作为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研究目标

1. 以萌发幼儿科学创新意识为出发点,以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为重点,初步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求异的创新力,促进幼儿形成积极主动、尊重科学的正确态度。

2. 进一步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形成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善于动脑、不断反思的科学作风,在教育观念和教育能力方面取得更大进步,以点带面,促进全园共同发展。

三、研究内容

1. 引导幼儿学习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探索与发现的兴趣,从而认识事物的特点及变化的规律。

2.让幼儿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

3.幼儿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学习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四、课题研究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收集相关资料,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反思时间――归纳总结――指导和改进实践。

第三阶段:总结验证阶段。在以上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撰写实验报告。

五、研究成果

1. 创设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幼儿天生好奇好动、喜欢探索,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我园从实际出发,建立了以科学发现室、小蔬菜种植园、小动物饲养角、室内自然角等,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同时充分发挥我园每位教师的专长,选择有利于幼儿动手操作、贴近幼儿生活、对幼儿发展有现实意义的教育内容制作学具、教具,供幼儿进行科学实验、科学探索、科学创新。

2. 有效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创新科学教育内容。

科学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包括有动物、植物、空气、谁,气候与季节、岩石与矿石、力、声、光、电、小实验等,我园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抓住我园的优势,有效利用高校、社会和家长的教育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灵活的教育方式,注意结合季节特征设定课程内容,不断地摸索、实践、开发、创新。

如在教师和幼儿谈话中,发现大多数幼儿经常问恐龙长的什么样?它有多高?岩石是石头吗?动物都有哪些本领?……为此我园有针对性地组织幼儿到地质博物馆参观恐龙化石、触摸岩石与矿石,聘请专家为幼儿讲解;观看动植物园动物表演等。

3. 拓宽教育思路,将科学教育融于幼儿一日生活中。

科学的现象无处不在,我们拓宽科学教育的思路,将教育内容融于一日生活之中。注意发掘幼儿身边丰富的教育资源,从他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中增加科学经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幼儿常看到许多自然现象,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为什么会下雨”“树叶为什么会掉下来?”“我是怎么长大的?”等等,教师都要随时随地以科学角度解答,也要随时启发幼儿思考。而在进行一些其他的教育活动时,教师也注意进行这方面的渗透,如绘画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注意颜色的变化,鼓励幼儿创造性地使用颜色;玩沙、玩水、搭积木时他们也都可获得科学知识的机会。班里的科学发现区中,植物的发芽记录、昆虫标本、品尝自己种植的蔬菜果实,无一不在告诉幼儿一个真实的生态世界,使他们明白其中一些简单的生物生长、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道理,并从中体会人与生物之间的联系,学习用一种辩证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在这种生存的教育中体验一种危机感,而这种意识的建立对与他们今后的发展都大有成效。

4. 促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转变

即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角色的转变、教学态度的转变。多数教师能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注重为幼儿创设主动学习的环境、材料,及时了解每个幼儿不同的发现,以积极的语言肯定每个幼儿,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提高。

5. 幼儿发生的变化

在创造性活动中,幼儿主动积极去创造、探索、增强了自信心,使幼儿的探索精神、动手动脑能力、创造意识得到健康的发展。使幼儿愿意观察、愿意提问、愿意尝试、愿意思考、愿意创造。

上一篇:音乐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 下一篇:浅议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