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盆地可地浸砂岩的地球化学特性及铀潜力分析

时间:2022-10-25 08:03:36

二连盆地可地浸砂岩的地球化学特性及铀潜力分析

摘要: 二连盆地是一个大型中新生代产铀盆地。近期,在不断的对该盆地进行考察之后发现,其蕴藏着大量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本文从系统研究和找矿成果分析两方面入手,逐步寻找出二连盆地找矿目标层的方法和途径。其找矿目标层主要分两个层级,第一层级是赛汉组,第二层级二连组和伊尔丁曼哈组。并且,在二连盆地运用的找矿类型是层间氧化带型(含潜水-层间氧化带)。进而得出了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存在的依据。然后从理论的角度列出二连盆地的找矿前景和找矿方向。

Abstract: Erlian basin is a large cenozoic uranium-productive basin. Recently, after the ongoing visit to the basin, it found that it contained a large number of leachable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From system analysis and prospecting results analysis, this paper finds the ways and means to ore-finding target layers of Erlian basin. Its ore-finding target layer mainly comprises two levels, the first-level group is Saihan group, and the second level is Erlian group and Yierdingman group. And, the ore-finding type used in Erlian basin is interlayer oxidized zone type (including dive-interlayer oxidation zone). Thus it concludes the basis of leachable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From the theoretical point, this paper lists prospects in Erlian basin and its ore prospecting direction.

关键词: 二连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前景;找矿方向

Key words: Erlian basin;leachable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metallogenic prospect;prospecting 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5-0044-02

0 引言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将寻找铀矿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上面,并且取得了重大突破。二连盆地是一种沉积盆地,其不论地址构造还是铀源条件都十分的优越。最近几年,我们发现在赛汉高毕和白音乌拉地区的可地浸砂岩铀矿的储存量很好,将来肯定会成为一个新的铀矿盛产盆地。

1 二连盆地地质概况

二连盆地是在海西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位于兴蒙褶皱系南缘。盆地基地的岩石种类有碎屑岩、碳酸盐岩等几种。他们的空间结构是南、北、中三方位隆起的,使得二连盆地存在于温都尔庙隆起带和巴音宝力格隆起带之间。

二连盆地由五个层系组成,分别为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

2 找矿目标层

2.1 从始到成形,盆地由于沉积旋回,形成了不同时代不同组成的沉积高层,我们所要研究的可地浸砂岩型轴矿往往会受到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层位的影响。因此,确定矿源的目标层是整个铀矿寻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目标层的确定因素如下:

2.1.1 原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类型 地球化学类型是底层还原容量和能力的直观反映。一般情况下灰色层都是比较有利的目标层,具有次生还原作用的杂色层和红色层也可能成为目标层。而对于中小型山间盆地、陆相断拗符合型盆地黑色层也会是目标层。

2.1.2 底层的埋深 考虑到目前可地浸砂岩铀矿工艺技术水平不高,结合经济指标,将目标层位埋深范围控制在490米以内。

2.1.3 岩相及砂体发育条件 有像河流相类型的有利的岩相带,相区内砂体发育良好,厚度适中,并且有利相带和砂体的分布范围较大。

2.1.4 底层结构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必须具备泥-砂-泥互层结构。而潜水氧化带或古河谷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必须具备韩矿砂体与顶底板构成良好的隔(水层)-砂-隔(水层)结构。

2.1.5 构造变形强度 对于可地浸砂岩型铀矿而言,有利的地层为有适度强度的构造变形的底层。

2.1.6 后生蚀变与铀矿化显示 后生蚀变包括氧化蚀变和还原蚀变两种。后生蚀变就意味着存在矿化现象的可能性,铀矿化就标明该层已经生成铀成矿的前期条件,可作为目标层。

2.2 二连盆地目标层确定 根据目标层确定的依据,赛汉组(K1bs)为主要目标层,而二连组(K2e)、伊尔丁曼哈组(E2y)为次要目标层。

2.2.1 赛汉组(K1BS)目标层 赛汉组属于含煤碎屑岩系,有利于铀矿的形成。它的埋藏深度浅;且发育存在2-3层厚度的较大砂体的有利相带和沉积相带。其次,该层次是比较理想的找矿目的层,拥有比较好的聚铀环境和容矿空间,在马特尼凹陷拥有具备了泥-砂-泥结构的纵向河道。到目前为止,在该层次已发现3个铀床点。

2.2.2 二连组(K2e)和伊尔丁曼哈组(E2y)目标层 二连组和伊尔丁曼哈组两个地层都是半干旱-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淀产物;它们都缺乏还原性物质,后期聚铀的基础条件差,还原能力和聚铀能力不足,但是如果有深部还原性物质流入,提高了其还原和聚铀能力,这两个层位依然有成矿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均有据可查,所以这两个层位局部地区依然是有利的找矿层,但是其有效范围受限,寻找铀矿的能力要比赛汉组小很多,只能作为次要目标层。

上一篇: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硬石膏体系的干缩变形... 下一篇:配电企业状态检修的应用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