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

时间:2022-10-25 07:59:41

浅析如何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

摘 要:主要从两大方面着手,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从学校的管理者角度、从教师自身角度。

关键词:教师;团队精神;学校管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委员会提出的《教育——财富蕴藏期中》报告中阐明的教育四大支柱:怎样与人共事、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和怎样生存。把“与人共事”摆在“四大支柱”之首,就说明了“与人共事”即团结协作是十分重要的。那么,何为团队精神?一位资深的人力资源专家说过,团队精神有两层含义:一是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二是与人合作的能力。如何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大方面入手:

一、从学校的管理者角度而言

和谐的学生教育在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和谐共进,教师团队从事着学校教育的重任,肩负着沟通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调工作,其工作绩效一定程度上受到学校管理者的影响和制约。

1.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人们常说:“文人相轻”,知识水平高的人之间很难相处。教师是文化层次比较高的一个群体,他们之间的“相轻”是难免的。因此,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必须让他们由“相轻”变为“相助”。

(1)要了解教师,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和各自的需要,只有知其求,才能供其需。

(2)用集体主义观念去教育他们,感召他们,使他们拥有一种以校为家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3)确立清晰的目标,培养共同愿景。学校要为教师制定目标,教师也要有自己的目标。当教师的目标与学校的目标一致时,便形成了共同的愿望,从而激励着每个教师都为着这一共同愿望去奋斗,从而培养出团结协作的精神。

2.高尚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的源泉

每个行业都有该行业的道德水准。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让教职工通过读书学习、自我反思,让他们明白在师生交往中、课堂教学中、与家长的交往中,特别是在同事的交往合作中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

3.倡导公正与公平,因为这两者是团队精神的最大动力

经济学家詹姆斯在他的《公正是最大的动力》一书中写到:公正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保证和目标。公正是对人格的尊重,可以使一个人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不公正则是对心灵的一种践踏,是对文明的一种挑战,是对社会的一种罪行。所以,坚持公正的管理和处事原则,是每一个人都要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所学校,在管理中,会遇到用人、晋级、评优、奖励、处罚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恰恰关系到每一个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为此,要求管理者务必公正、公平地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尽可能地保护教职工的积极性,避免“怨声载道”。一个怨声载道的组织绝不可能形成凝集力与向心力。

4.关心、尊重与信任教师

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人从事某种工作并非纯粹为了谋生,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争取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人格平等。每位教师都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自信心、自尊心和荣辱感,其精神需要尤为突出。因此,学校应该运用多种情感激发手段,懂得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拉近学校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心理障碍,使教师工作顺心,生活舒心,相处开心。

我校在管理工作中,具有浓厚的民主意识,尊重、信任教师,鼓励教师大胆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地改进我们的工作。教师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找校长谈,校长要虚心听取,合理解决,遇到问题,要善于听取教师们的意见,集思广益。学校的重大决策,如,分配方案、奖励方案等的制定和修改,先通过学校领导和“教代会”一起商讨产生初稿,然后征求全体教师的意见,再通过、确定。并且定期召开教师“代表会”,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营造平等、民主的气氛,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发扬教师当家作主的精神。

5.为教师搭建交流、研讨平台

学校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和研讨,搭起区域间交流平台,挖掘、整合、优化区域合作性教育研究资源,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学校借助这样一个平台,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研究、学校学科活动交流、观摩学校特色活动、教师异校跟班学习、教育管理软件赠送等,让每一位教师在一种基于原生态的课堂教学、坦诚的思想交流和全开放的教研氛围中实现思维的碰撞,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是基于教师个人成长最核心的一种培训。学校为教师创建教研网络,盘活资源,搭建成长平台,提供了个性发展的空间。

二、从教师自身的角度而言

中国古代就有“师高弟子强”之说,从中国教育的发展来看,一般而言,有一流的师资就会有一流的学生。所以,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和生命。

1.从教育的特殊性入手

受“文人相轻”等陋习的影响,教师之间常常出现“教学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相互封闭、我行我素等怪现象,这是学校教师之间的常态,也就是所谓的合作缺失。《诗经》中说:“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师之间的合作,从理论上说,应该是一个“相长”的过程。因此,对于我们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来说,要想在复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尽快得到成长,提升素质,一方面需要不断参与教育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另一方面更需要与同事交流,相互学习,团结协作。

2.提升教学能力,适应教学工作

教师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专业功底,具有出色的教学艺术和对教育教学的深入研究。教学能力是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锻炼并逐步提高的。为了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尽快提升教学能力,提高业务水平,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实行导师制度,选聘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教学导师,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在承担一些辅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至少跟随学校老教师听完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全面把握教学内容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和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艺术的把握,切实提高教学能力,以便尽快适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倡导合作——形成教师团队精神的核心

“成功靠自己,完美靠合作。”教师的协同合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宋朝的朱熹曾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即用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敬业奉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共同奉献的原则,教师团队就不成为团队,只是松散的个人集合。也就是说,一所学校的成功是全面的成功,单凭某个老师、某个学科、某个方面的成功,不足以支撑起一所学校的成功。一所学校的长远发展必须靠一支结构合理并能协同合作的教师团队,具体到一个年级组,一个教研组,甚至一个备课组,这一个个小团队的合作程度、协同工作水平,往往就决定了整所学校的工作绩效。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和合作意识。学校工作的特点、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团队的所有工作绩效最终会在一个点上得到检验,这就是协作精神。而协作精神的最大特点是:个体在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最终追求的是整体的合力、凝聚力和最佳整体效益。

4.尊重个性——夯实教师团队精神的基础

从表面上看,张扬个性与团队建设矛盾,实则不然。因为教育教学工作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它有更多的生成性与创造性,它是充满个性化的工作。所以,张扬个性,培养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团队建设的基础。而一个教师团队的教育教学业绩源自何处?从根本上说,首先,来自于团队成员个人的成果;其次,来自于集体成果。所以,一所学校,最不能忽视的是教师团队高效率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形成,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重要举措是区别对待。设置不同的岗位,选拔优秀的人才,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给予不同的待遇、培养和肯定,努力让每一个教师拥有特长,发挥特长,这样的氛围越浓厚越好。

5.树立终身教育观

终身教育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学会共同生活”作为终身教育需要建立的四个支柱之一,要求培养学生与他人共处的能力。未来社会群体之间的合作将越来越频繁。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体系的人群接触起来难免产生摩擦和冲突,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这就要求教育要使学生理解人类的多样性,认识到地球上的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了解彼此之间需要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认识自己和他人,学会互相尊重、互相信任,而这些需要学生伴随社会的发展适应社会的变迁,学会终生学习。这客观上要求教师团队建设也应把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基本理念。

总之,团队精神的培养和教师能量的提升,是学校不断优质化的一个源泉,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优质学校的发展,但就教师个人而言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全体教师拧成一股绳,化个体智慧为集体力量,才能达到“众心齐,泰山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晓雯.如何构建教师团队的合作精神.科技信息,2010(35).

[2]叶小燕.凝聚团队精神 创新教研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012(3).

[3]李强,李栋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人民日报,2012-03-29.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D2011 02∕511)“农村中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

上一篇: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