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小成本电影发展趋势

时间:2022-10-25 07:56:44

华语小成本电影发展趋势

摘 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走进电影院看电影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随之而来许多演员作家各行各业的人才开始转行向电影业进军,将华语电影推上了一个小高峰。小成本电影越来越为人所关注。本文就近年来走红的一些小成本电影发展趋势作初步探析。

关键词:小成本电影;群体崛起;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141-01

2006年,青年导演宁浩在天王刘德华的资助下,以一部投资仅330万的《疯狂的石头》换取了2000万的票房收入奇迹,实在可以称得上小成本电影开创者。随之而来的几年中,陆续出现了《人在途》《决战刹马镇》等陆续走上荧屏与观众见面,作为新生力量,中小成本电影在稳定电影质量,平衡商业、艺术关系,为大众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作品等方面,正显示着巨大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下面就其发展趋势作一些探析:

一、小成本电影现状

所谓小成本电影就是指不需要在演员、场面、服装、效果等方面有额外支出,所需资金仅限维持正常制作、发行的电影。有媒体称中国小成本电影现状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小成本电影:一种是独立于主流体制之外的“独立电影”,例如吴文光的《流浪北京》;另外一种是《夜店》这样资金来自于市场,最终也要对市场负责的低成本公映成片。在宁浩成功之后,若干部打着“黑色幽默”的粗制滥造的电影妄图圈钱。

近年来中国电影大投入、大制作、大导演、大明星的中国“大片”已经占据了中国电影票房的半壁江山,但在中国每年产出的400多部影片中,投资在400万元以下的小成本影片占到了6成多。对于目前国内电影已形成“大片”和“小成本”电影现象,也有电影人评价到,中国的小成本电影只是水泊梁山,在好莱坞,小成本电影通常作为主流电影市场的板凳深度存在,而中国则是宋江的水泊梁山。中国的电影人确实很难自己在一个没有发稿平台、没有推介和发行系统的前提下树立起自己真正的美学形态和文化意志。贾樟柯和宁浩为小成本电影开创了一个先河,他们浓缩成了一个中国互联网式案例,那就是先打造一个概念,然后做出一个漂亮的报表,然后开始寻找投资方,最后上市,成为一个金光闪闪的商业英雄。

二、小成本电影“群体崛起”自身品质是成败关键

“拍电影不用抢银行”是崇尚小成本电影人的一句口号,也是他们努力实现的目标。从好莱坞到中国,小成本电影《断背山》等的走红给了许多人一线希望,随着观众观影口味的变化,许多业内人士表示“就像吃惯了鱼肉后要吃青菜,住惯了城里要去乡下”。寒暑假档期给予中小成本电影较大发挥空间,鱼龙混杂中还是有一些有着好故事,平民化题材的电影脱颖而出,没有大牌明星的助阵,在这个以主流电影为支撑的电影市场中,导演们另辟蹊径,选取小人物的故事,摆脱了商业大片的层层束缚,随着电影观众进一步年轻化似乎就在一夜之间银幕上充斥的主题满是怀旧、青春、回归。

从反面来看当前我们的电影院线机制不健全,银幕的数量有限,而且多被商业大片所占据,小成本电影进入电影院的机会寥寥可数。更多的小成本电影在不断探索着新的推广渠道。由于资金有限,小成本电影在制作质量上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也正是因为其本身的良莠不齐,也使得其在面对市场的检验时表现出了题材和类型上的不足。

三、小成本电影发展趋势初探

影片质量一定程度上保证的情况下,开阔的营销渠道为影片进一步争取了票房,除却在国外先拿奖后回国,避开大片档期等技术性手段,小成本电影在宣传造势上显示出了制作团队的智慧。拿近期的《后会无期》举例,早在电影开拍之时就开始微博宣传,“国民岳父”韩寒的影响力使得电影拥有了一大票忠实粉丝,加之同期上映的《小时代3》两部电影在郭敬明和韩寒的粉丝之间被愈炒愈烈。在当前三网融合和互联网渗透率逐渐扩大的大前景下,利用多方位渠道,发展多方面的推广成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小成本电影发展的路子很多也很漫长,需要外界的推动才能有更快更强的发展,相关机构的政策扶持,放映方的时间安排,宣传方式的突破创新,观众欣赏习惯的引导,等等。

影评人周黎明说过:“一个成熟的电影工业结构是金字塔形,资金人才在其中循环流动。”现如今,小成本电影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在坚守自己艺术原则的同时,中小成本电影导演必须要考虑到市场。如今的电影产业已经是一根长长的链条,在市场机制下,电影制作与宣传、发行密不可分,需要充分考虑商业规律。小成本电影亟待更多人的关注,有志的青年导演和他们的作品需要一个健康的机制。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鲍威尔等编著.表演圣经.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2012.

[2]林洪洞著.表演艺术教程――演员学习手册.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2000.

[3][美]克莉丝汀・汤普森著.世界电影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4]飞了等著.远去的默片时代.《意思Ease》珠海2012/4月刊.

[5]李会章等.影视艺术鉴赏.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2012年.

[6]杨忠贵.低成本电影生产的市场化运作.视听纵横,2008.

上一篇:浅析钢琴曲《翻身的日子》的演奏方法 下一篇:舞蹈表演“想象无意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