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2-10-25 07:16:29

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摘 要:钢琴作为乐器之王,经过三百多年的演化与发展,其艺术表现达到了极高的境界,钢琴伴奏则是从其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特殊、独立的学科。作为一名好的声乐钢琴伴奏,应该很好地了解它的意义,掌握它在声乐作品表演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注意声乐伴奏中的几个问题,充分树立合作意识,这样才能体现出钢琴伴奏在声乐作品表演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钢琴伴奏;声乐表演;合作意识

一、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中的合作意识

钢琴伴奏在整个演奏过程中,并不是一个附属品,更不是“节拍器”,钢琴不能够成为其他表演者的牵引,更不能成为他们的羁绊。音乐作品是以表达情感为主的,如果说演唱声部是作曲家情感的自然流露,那么伴奏声部就是对其感情的一份补充,只有将二者完美的结合,才能够完美的表现作品。因此,伴奏者和声乐演唱的地位是平等的。

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者,必须在进行演唱前做好足够的沟通,树立正确的合作意识。演出的过程就是相互协作,互相配合的过程。在完成作品的二度创作——表演的过程中,双方需要对速度、感情、力度等方面的艺术处理达到共识。钢琴伴奏必须明确自己在演奏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并依据作品的风格斟酌作品的情绪,同时还要兼顾到演唱者的音量、音色,演出的环境等各方面的特点,使之能够符合作品的风格以及表演主体的特质。

合作也是互动的过程,在与器乐和声乐进行配合的时候,钢琴伴奏者还需要引导、带动演唱者的情绪,比如用钢琴的明暗变化暗示声乐演唱者适当的改变自己声音的强弱,用伴奏音型的改变提示声乐表演者进行情绪的转变等。因此,钢琴伴奏还能够起到渲染气氛,引导和提示表演者的作用。一个优秀的钢琴伴奏无疑能够给表演者增添精神魅力,这种魅力就来自于二者之间相互配合及对音乐的理解。

二、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声乐表演中的钢琴伴奏是帮助演唱者创造完美艺术境界的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再创作的心态、情绪、艺术表现力、感染力、对作品解释的准确性等都与钢琴伴奏密切相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钢琴伴奏的前奏常常起着预示歌曲主题思想,营造音乐氛围,确定调性、速度,引导合作者投入作品意境的作用。

(2)在演唱进行中钢琴伴奏或以意境描绘,或以背景衬托或以气氛渲染,或以旋律及节奏的强化补充而完成对音乐作品的再创作。

(3)在演唱的间隙,钢琴伴奏则辅以对答呼应、变化重复或华彩经过句等间奏,实现声乐声部的深化、转折,推动整个音乐作品的发展。

(4)在演唱结束后,钢琴伴奏常常以短小的尾奏使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再次得到强化和升华,创造出余音缭绕,意犹未尽的效果。

三、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要明确钢琴伴奏所处的地位。很多人认为钢琴伴奏只是配角,大家最关注的只是演唱者,但是从音乐表演的角度来说,是有所失误的。钢琴伴奏不仅使音乐更加完整,艺术表现力增强,而且能烘托演出气氛,增加情趣。钢琴伴奏和演唱犹如旋律和歌词,歌词写的再好,也需要用旋律去表现。没有旋律的歌词,就没有音乐,没有歌词的旋律,音乐就失去了光泽。每部声乐作品的风格、内容等方面都是有所不同的,在节奏、力度、速度、音色、调性、织体方面有不同的要求。有的伴奏织体比较规整,如聂耳的《梅娘曲》,伴奏音型也比较简单,它是随着主旋律一起运行的。曲子中间也没有间奏,整个音乐织体显得简单明了,伴奏者能够根据歌词大意较好的表达出歌曲的含义。让人们不用听歌词就可以想象到春天来到以后冰雪融化、大地苏醒、百鸟鸣叫、百花争俏的壮丽景象,从而歌颂了祖国春光无限好的音乐主题。在演绎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时,伴奏者不是处于从属地位的,也是很重要的角色。因此,钢琴伴奏者除了具备精湛的演奏技术之外,还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等素质。只有这样,对于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才能用不同的力度、音色、音量、速度去表现,将不同的作品用不同的演奏手法去完成,轻松自如地去驾驭。

其次,要注意声乐演唱过程中的气口问题,这就需要钢琴伴奏者应对所伴奏曲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做到伴奏与演唱者共同演唱、共同呼吸,演唱者在台上唱,伴奏者则需要在“心里”演唱。

最后,重视踏板功效的发挥,“踏板是钢琴的生命”。踏板运用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钢琴音色的变化及音乐作品的整体性。作为钢琴伴奏者,要根据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合理地运用踏板。例如:古典时期的作品为了体现出古典乐派和声上的传统、单一,在弹奏这一时期的声乐作品踏板就不易使用过多,一般要短而浅;而在弹奏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时,为了突出这一时期丰富的和声色彩、多样的伴奏织体以及调性的多变,踏板可以运用得较多一些,为作品增添艺术色彩。

参考文献:

[1]刘新巧.声乐教学艺术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

[2]陈楠.论声乐钢琴伴奏音乐本体与声乐演唱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 2007

作者简介:

宋思洁(1994.7~),女,汉族,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2012级本科生,专业:声乐表演

通讯作者:

王袁(1981.9~),女,汉族,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师,从事钢琴伴奏教学

上一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美术素养 下一篇:浅议高校西方音乐史教学内容的科学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