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高校创业教育经验启示

时间:2022-10-25 07:08:02

发达国家高校创业教育经验启示

【摘要】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经历了构想酝酿、实践摸索和实践发展三个阶段,取得了成绩也暴露了问题。为此,应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突破落后型理念、打造专业化师资、形成体系化课程以及提供规模化资金等几方面出发,对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进行创新升级。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 发达国家经验 基本国情 创新升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创业教育”思想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经过不到30年的时间在全球范围掀起热潮,各国高校立足本国国情纷纷出台政策大力发展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梦想和热情,为本国培养未来的企业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我国,自从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创业计划大赛”以来,高校创业教育呈现发展快速、势头强劲、潜力巨大的特点,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制约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提高高校创业教育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发达国家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做法

理念先进超前。美国高校认为,创业教育是“通过培养创业意识、了解创业知识、体验创业过程,使大学生能像企业家一样行为,具备将来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特质”①,其精髓在于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素养,着眼于培养未来的企业家。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经历了从功利性(即促进学生就业)到非功利性(即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技能)的转变,重在“揭示创业的一般规律,传承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个性品质和创业能力”。②德国高校将创业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范畴,认为其是“培养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心理品质的素质教育”。

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并不把创业教育视为就业教育,出发点也不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目标,而是纳入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范畴,旨在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训,达到培养未来企业家的目的,适应了大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也为本国企业未来的发展储备了人才。

师资各具特色。美国高校重视专兼职两支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和使用,专职教师属于高校教师系列,兼职教师则起用具有创业成功经验、学术能力较强的社会人才队伍③,并通过相应的培训平台予以培育。比如,美国很多高校都与考夫曼基金会联办“创业教育者终身学习计划”来加强本国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特别强调终身性和实践性。英国高校对创业教育师资的要求更为严格,主要按照课程的两种不同性质分别加以建设:一是设计课程的教师,原则上要求他们具有实业管理经验并曾经自主创办企业;二是讲授课程的专职教师,也要求他们具有实际的创业经验或企业管理经验。德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师资主要由兼职教师组成,其来源主要是创业成功的企业主或管理者,特别强调教师的创业成功经验或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

发达国家十分注重教师的实际创业能力和创新素养,看中教师本身的创业成功经验,主要按照专业化甚至专家化的方向予以发展。同时,这些国家普遍注重教师队伍持续的素质教育甚至终身教育,有的依托专门机构强化培训,有的则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来进一步锤炼。

教学各成体系。美国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可谓领先全球,从大名鼎鼎的硅谷,再到微软、惠普等世界知名高新技术企业,无不得益于发达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其创业课程已经涵盖了正规学历教育全程,而且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不仅如此,美国高校还通过打造“创业中心”支撑大学生创业实践,如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了“校园创业中心”、“德斯潘德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校内“创业中心”。英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则与专业课程教育结合起来,并设有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其他课程中的创业教育和课外的创业活动。④德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创业理论教育或称经典教学,是其创业教育的主体;另一类是创业学习教育,主要是通过引导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达到创业教育的目的。

这些国家高校的创业教育各成体系,一方面注重创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则强调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实践活动,有的通过创业项目资助的方式予以扶持,有的则以案例教学的模式加以深化。

资金保障充足。成熟的资本市场和大量的风险投资为美国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他们可以便捷、迅速地得到项目的启动资金,仅“德斯潘德技术创新中心”就为90个项目提供了逾千万美元的创业资助,从而吸引了上亿美元的产业投资。⑤英国政府坚持资金提供的主体地位,从1987年至2007年,高校创业教育发展80%的资金来自政策投资,有效避免了高校的投资风险,激发了大学生创业的活力。德国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扶持,主要通过降低征税标准甚至免收创业投资税款的方式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支撑。

综上所述,发达国家的资金扶持政策,都形成了符合国情的支持性系统,通过国家、市场、学校甚至民间资助等不同渠道筹集资金,解决其创业亟需的大量资金、催发大学生创业的激情,尽最大可能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1989年~1997年:构想酝酿阶段。该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创业教育”概念的提出,“创业教育”一经提出,随即在全球范围特别是发达国家得以实践。但我国在随后的8年时间里仅局限于理论探讨,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极少,但提出的观点却比较超前,胡晓风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在1989年发表了论文“创业教育简论”,奠定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研究基础。这篇论文中提出,创业教育“以培养合理的人生为宗旨”,并进一步通过培植生活能力、培养劳动能力以及发挥创造力等三个方面阐述创业教育的目标,作者还探讨了创业教育的三大原则:科技、教育、经济三结合的原则,德育为本、创业为用的原则,学问与职业一贯的原则。此外,还有学者以职业创业教育、全民性创业教育、农村职校创业教育为切入点,初步探讨了创业教育的目标、内涵、方式、途径等内容。

回顾理论探讨初期,由于宏观环境的影响和创业实践教育的缺位,导致这一阶段的研究范围狭窄、研究成果极少,而以胡晓风为代表的学者则提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学术成果,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998年~2009年:实践摸索阶段。教育部在1998年12月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首次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同年,清华大学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在实践层面探索创业教育。1999年,、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联合举办了全国第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至今仍然是全国高校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部在2000年“全国高校技术创新大会”上允许大学生(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之后,更在2002年将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列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不仅如此,随着2005年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开发的教育项目―“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在我国首次开展,有了直接为我国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的专业平台。此后,全国高校创业教育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伴随着创业教育实践在全国高校的推进,理论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中国知网刊载的论文达3293篇,主要集中在创业教育模式的总结梳理、创新与创业的关系及融合研究以及对创业教育目标理念的深入探讨。

2010年至今:实践发展阶段。201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质量检测跟踪体系建设等方面作了全面部署,并强调了创业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就创业扶持政策、资金投入、创业培训、创业信息服务等方面出台了指导性意见,这可以视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大发展的里程碑事件。截至目前,我国形成了教育部高教司、科技司、学生司和就业指导中心“四局联动”机制,初步搭建了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政策保障和信息服务的“四位一体”布局,全方位保障高校创业教育向高层次发展。与此同时,大学生KAB创业教育的规模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截至2013年,已设立数十个“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共在1200多所高校培训了师资,在1000余所高校开设了专门课程,在200余所高校成立了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超过100万大学生直接参加了课程学习。可以说,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快速完成了构想酝酿和实践摸索阶段,在国家的大力推行下正在朝着新的方向稳步迈进。

当前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从无到有、从构想到实现再到迅速开展,走过了不寻常的发展之路,对我国大学生创意意识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然而,根据教育数据咨询研究公司麦可思每年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2010届1.5%,2011届1.6%,2012届2.0%,尽管呈逐年上升态势,但总体上创业的比例仍然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的高校创业教育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外,据麦可思《2013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披露,在2012届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中,60%左右的创业资金的来自父母或亲友,25%左右来源于本人积蓄和银行贷款,而由政府提供科研基金、创业基金或优惠贷款等资助的比例约为1%。放眼全球,发达国家高校创业教育取得了成功,这些国家大学生的创业理念、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乃至高校的师资队伍水平、教学课程体系以及社会、国家层面的政策保障等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

升级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

任何政策举措的制定和实施,都要适合本国国情才能形成自身的特色,进而产生强大的发展动力,高校创业教育也是如此。只有立足我国国情,在总结梳理以往经验教训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才能制定出适合我国高校特点的创业教育战略,进而提升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最终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突破落后型理念,奠定创业教育的基础。当前,我国高校虽然如火如荼地开展创业教育,其规模化效应也日益显现,然而在对创业教育的理念、目标等根本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功利性,很多高校甚至政府部门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划上等号,试图以创业率来拉动就业率,由此而产生的师资来源简单、课程没有体系、资金缺乏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又进一步使得创业教育偏离方向。笔者认为,创业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个人终身教育的重要环节,绝不能以短期的拉动就业率为目标,而在于立足长远、立足人的发展,培养大学生以企业家的思维考虑问题,通过一系列创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创业实践的开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为未来培养一批企业家提供知识储备和人才储备。

打造专业化师资,看中教师的实际创业能力。发达国家高校创业教育师资有着鲜明的特点,即强调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看中教师的实际创业能力甚至业绩。反观我国高校,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师没有接受过全面系统的师资培训,更谈不上具有成功的创业经历,有些高校聘请的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又没能形成规模效应,对于创业教育极为不利。笔者认为,首先,国家层面应当加快“创业学”学科的设置以及“创业学”理论研究的引导,通过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创业理论的创新带动师资队伍的培养,源源不断地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研究能力较强的教师。其次,国家及高校层面,应对现有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通过任职资格准入制度来设定准入门槛,通过与企业联合培养提高教师的创业能力,还可以吸收一批创业成功的高校教师任职,从整体上推进教师团队的专业化水平。最后,可以借鉴德国的兼职教师模式,即直接聘任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以及具有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担任兼职教师,作为专职教师的有益补充,达到多元融合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

形成体系化课程,强调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尚在摸索阶段,只是就创业教育开设创业课程而没能形成有效的体系。首先,应当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课程建设整体规划,改变过去主要由学生工作部门或者就业部门“单打独斗”的现状,更好地谋划创业教育布局,进而更好地配置教育资源。其次,应当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按照学科类别和专业的不同,规划适合本学科/专业学生学习的课程体系。这样的创业教育因为紧密结合了学生所学的专业,更有针对性和生命力,学生可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创业教育,为将来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自主创业夯实基础。最后,还要注重处理好创业理论学习与创业实践学习的关系。一方面,应当传授基本的创业理论知识,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还要强化学生的创业实践,整合已有的“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等教育资源,形成强大合力,连同创业理论教育一起整体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提供规模化资金,激发大学生创业活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没有充足、长效的资金保障,大学生创业活动将举步维艰,而过去主要依靠父母亲友资助创业的模式,也很难大规模开发大学生创业的潜力,这时,依靠政府、民间、高校的资金力量建立多元融资体系,就显得势在必行。首先,应当建立多元融资体系,建立各种级别的“大学生创业基金”,一方面可以作为项目的启动资金,另一方面可以延伸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需的资金。其次,应当调动银行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政府应当出台优惠政策,对一些微利项目承担部分甚至全部的银行利息,为大学生自主创办的小微企业铺平发展道路。最后,还应当注重对创业教育本身投入充足的资金,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师资队伍的培训、学生实训等,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投资兴建和使用,使得课程开展、师资提升不是一句空话。这样,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创业教育的师资培训环节、学生实训环节,甚至大学生自主创业环节都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企业家思维的储备人才,才能激发更多的大学生从事自主创业活动,从而整体推动创业教育上新水平。

(作者分别为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南京工业大学学生工作处教育管理科科长、副研究员)

【注释】

①刘帆:“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模式及其趋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②尚秀丽:“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可鉴之处”,《人才开发》,2011年第5期。

③李丽芳:“美国大学创业教育评析”,《高教探索》,2012年第4期。

④孙珂:“21世纪英国大学的创业教育”,《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第10期。

⑤张新:“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新趋向”,《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第10期。

责编/韩露(实习)

上一篇:论税收信用的形成机制及演进规律 下一篇:人太自私就会变成一部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