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中的优秀作品《墨攻》 等

时间:2022-10-25 06:47:52

大片中的优秀作品《墨攻》 等

大片中的优秀作品《墨攻》

130分钟的电影很快就放完了。当放映厅灯光亮起的那一刻,我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在《夜宴》《霍元甲》《无极》《十面埋伏》《英雄》等大片被骂得狗血淋头的时候,我也觉得有一半的电影票钱是白花了,可看完《墨攻》后我提笔写了这篇文章,因为这部影片中一些优秀的东西是前几部大片所缺失的。

《墨攻》的主题“非攻”、“兼爱”具有积极性,即使在当今社会也同样需要宣扬。如果将故事结构比喻成电影的骨架,故事情节比喻成电影的血肉,它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墨攻》的故事结构简单完美,故事情节真实感人。130分钟的电影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紧凑的故事情节一个接着一个。前几部大片最大的败笔就在故事结构和故事情节上面。作为编剧、导演、制作人的张之亮八年磨一剑,他为这部作品付出了多少心血,只有看过影片的观众才能体会。

革离是故事的灵魂人物,这个角色是为刘德华量身定做的,非他莫属。华仔的表演收放自如,将角色塑造得形象而生动。尤其是用眼神表现出了战争的残酷性,更加深入人心。最让我遗憾的是革离和逸悦的爱情,真的很希望他们能永远在一起,相爱一生一世。爱情在这部影片并非居主要地位,但是恰到好处,张之亮将尺度拿捏得很好。革离和逸悦的爱情刚刚开始,却又悲剧性地结束,我想正是因为这种遗憾,才会让人们更加讨厌战争,更加渴望和平安宁的社会,才会使这部影片在人们心中留下更深的印记。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不想过多地批评某些作品或过多地赞美《墨攻》。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这部影片,如果你是一位电影爱好者,我希望你不要错过这部影片,我敢说看过《墨攻》你不会遗憾的。

重庆作者:袁作兵

贺岁档繁荣背后的迷雾

《黄金甲》公映档期提前一周的消息一经放出,去年年底的贺岁档原本基本即定的格局瞬时变得有几分扑朔迷离。国内这种一部商业“巨片”在某个档期一手遮天,其他影片只能围着当配角的情形的确很“中国特色”。去年贺岁档和前年同期看起来有些相似,但仔细一看,却又天差地远。

前年的贺岁档从十二月初开始,四部影片《无极》《情癫大圣》《千里走单骑》和《如果・爱》几乎霸占了整个档期,一共创造了三亿多的全国票房收入。去年,《黄金甲》目前以舍我其谁的气势早早让自己处于了不败之地,它自身惟一的挑战就是能否超越《英雄》当年国内的票房记录。贺岁档基本上是《黄金甲》一家独大,同时其他影片一片混战的格局。再加上《墨攻》的提前上映,干脆直接将“贺岁档”比前年又整整提早了一个多星期,档期拉长、影片数量增加,整个贺岁档期的票房总产出相对前年应该会有比较大的增幅。

在这种形势下,几乎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除了《黄金甲》谁都有可能成为去年贺岁档的“黑马”。但是,这么多影片都要挤在同一个档期上映,它们的档期却几乎都要受一部“巨片”的牵制,这只能说国内买票进影院的观众数量还远远不够,电影市场的格局本身还太小。另外,即使年底贺岁档期的票房收入比去年顺利增长两亿元,那我们真的就能简单得出中国电影市场在迅速增长的结论吗?如果从宏观的角度,国内电影市场专业化、产业化的趋势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市场增长方面,可能除了票房更重要的是关注这个产业的增长模式,是粗放资源浪费型的,还是集约有效型的?

北京读者:姚瑶

走出国产大片的误区

在好莱坞大片的轮番“轰炸”下,中国电影产业日渐与世界接轨,“国产大片”也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中国电影业呈现出了表面的繁荣,观众也开始在鱼目混珠的大片的鼓惑下找不着北。但笔者认为,国产大片并没有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的威力,它们不但没有给中国电影带来真正的繁荣,反而使中国电影走进了死胡同。

从《英雄》到《十面埋伏》,再到《无极》,不管是制作还是营销上,似乎都有了好莱坞的套路,懂得了运用特效,懂得了使用超级豪华演员阵容,更懂得大吹特吹宣传造势……每个人都说冲击奥斯卡,可还没进奥斯卡的门就被骂得体无完肤。近年来奥斯卡已慢慢回归到电影的传统本色,获奖的影片已鲜见用钞票砸出来的“大片”了。而在我国,名导们都以拍超级大片为荣,认为这是身份的象征和通往奥斯卡的门票,结果弄出一部部光怪陆离的“大拼盘”。这样做不但伤了观众的心,而且对中国电影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虽然在大片的带动下,电影市场有些“回暖”,但是代价是巨大的。许多国产导演根本不管观众们的真正需求,不去思考中国电影到底该如何实现自我突破,结果在“西化”的泥潭越陷越深,既丢掉了自己的特色,又没学到别人的精华,只有在观众的如潮口水中苟且度日。而拍大片的都是中国知名导演,本身他们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在这样的氛围中,那些名气小点的导演简直遭遇了绝境,一是难以吸引大量资金,二是拍出来没有人看。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如《庐山恋》《暖春》《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小制作的优秀影片恐怕再也不能出现在观众的视线中了。

电影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方面,文化主张百花齐放,但如果让“国产大片”主宰了中国电影市场,无疑是对文化的一种误导,容易产生不良的后果。

郑州读者:郑琳

真善美之《云水谣》

近年来,电影市场上“假冒劣质”产品泛滥,破坏了人们的胃口。可在观看《云水谣》后,眼前豁然一亮,在这幅真善美的爱情画卷中,我欣然看见了中国电影故事片的勃勃生机和希望。

电影《云水谣》之所以能征服观众,没有什么新鲜秘诀,恰恰是它坚持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坚持了勇于创新与继承传统相结合,坚持了电影艺术的创作规律。正如观众公认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和《英雄儿女》等经典影片一样,好故事、好演员、好画面、好音乐,依旧是支撑优秀电影故事片的基础。而这“四好”,又离不开真善美的原则。

这个充满浪漫和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画龙点睛地高度概括了近六十年来,海峡两岸那段动荡岁月的真实历史。它以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主线,向人们展现了台湾籍医生陈秋水和画家王碧云之间纯真而神圣的云水之恋。在真实感人的戏剧矛盾中,塑造了勇敢豪爽的假小子王金娣、开明幽默的牙医王庭武、敦厚善良的母亲徐凤娘等一批真实感人的人物形象。

表演的真实和分寸感,是文艺作品成败的关键。优秀演员的最佳创造,总是毫不矫揉造作,浑然天成。应该感谢《云水谣》的导演,从人物出发、剧情出发,挑选了这么一组合适的演员。他们的表演那么朴实无华,真实自然;他们的配合如此和谐得体。特别是年轻演员陈坤、徐若暄和李冰冰,他们精彩的演绎与秦汉和归亚蕾等前辈影星们相比毫无逊色。相信他们将是我国电影星空中正在升起的又一批灿烂新星。

遗憾的是,在一百人左右的放映厅里,观众不过廖廖十多人。我深为这些优秀国产影片遭到的冷遇感到忧虑和不安。不过看到那些满怀激动地走出影院的观众,我又坚信,在真善美的精品面前,那些哗众取宠的大片,都一定会黯然失色的。

南宁市:张化声

期待一个“平民化”的春晚

随着春节的逐渐临近,说起春晚,面对观众“一年不如一年”的指责,央视显得也很无奈。

就字面上理解,“开门办春晚”本算得上是个不错的主意。回顾过去的春晚,主要存在这么几大问题:一是形式老,二是节目差,三是变化少。按理说,在这个经济大发展的年代,文化早就沐浴到了经济的甘甜雨露,也当大有文章可做。但是,过去的春晚节目大多由各地选送,不时还有明星名角儿半推荐半照顾,春晚离人们的期望愈来愈远。

近两年,“平民选秀”节目很火。要说这些节目并非有多文化多奇妙,大多只不过是唱几首歌跳几支舞罢了,但是观众就是爱看。为什么?就因为这些节目常常不在乎选手有多大名气,观众的声音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尊重,节目公开、公平与公正性较过去有较大进步。

央视向来忌讳“平民选秀”这个词汇,一些民间“草根”也往往难入春晚导演的法眼,比如说去年的“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就始终未能出现在春晚舞台上。说到民间“草根”,小品王赵本山当年也曾土得掉渣,只是有幸得到姜昆的引荐,再加之后来与何庆魁的合作,才先后推出了一批观众堪称绝佳的作品。可有多少人知道,无论是赵本山还是何庆魁,他们初中还没毕业。能幸遇姜昆,这是赵本山的三生之幸,但天底下有多少人能有撞见“伯乐”的好运?

还是那句老话,春晚是全国人民的春晚。若依我说,“开门办春晚”的最大障碍不在别人,恰恰在于央视自己,在于央视究竟能否真的做到不拘一格,不拘门户。

上一篇:第2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提名名单(按片名和... 下一篇:印度电影的“心灵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