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卫生职业教育中预防医学课程改革

时间:2022-10-25 06:46:27

初探卫生职业教育中预防医学课程改革

【摘 要】任何改革的实施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预防医学课程改革也是一样。有改革就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这些困难。首先,要明白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其次,要大胆地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误区,勇于尝试新颖的教学方法,以达到预防医学课程改革的目的。

【关键词】卫生职业教育 预防医学 课程改革 必要性 教学内容

卫生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全能型的医疗人员。预防医学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多,在卫生职业教育中属于重点课程,这也说明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现代医学对于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大都忽略了预防医学知识的重要性,没有形成预防意识。那么,如何增强学生学习预防医学课程的兴趣,并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时运用预防医学知识,就成了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

一、预防医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且能够应付各种突发问题的学生,加速改革预防医学课程的脚步,成了必然趋势。受目前大环境的影响,各行各业对于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日益严格,不但要求学生有极高的专业水平,对于学生的个人魅力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学生只有不断进步,不断提升专业素质与实际操作能力,才有可能不被社会淘汰。预防医学课程是临床专业的必修课程。加强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可以使现代医学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于培养优质的综合型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预防医学课程改革的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的管理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很多人开始认识到养生保健的重要性。因此,培养具有预防和治疗等技能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就显得非常重要。医术的核心在于实践。对于预防医学课程改革来说,也要以实践为主,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教育理论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对于预防医学课程改革来说,要让学生树立预防意识,并将预防知识与医学理论相结合运用在实践当中;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来进行人才的培养,使学生运用所学的医学知识更好地服务社会。

三、教学内容改革

(一)理论教学改革

把对人身体产生巨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便于学生对预防方法的学习。要让学生全面地学习疾病的预防、康复以及保健知识。还要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加强对学生进行应对突发疾病及传染病的预防等方面的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知识进行筛选,摒弃一些落后繁复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并且可以熟练地将这些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以便更好地应对真实的病例。理论教学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这也是预防医学课程总是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枯燥的文字理论制作成学生更易接受的图形、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实践教学改革

医术只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学生探讨,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医学问题。让学生对一些与生活贴合度高的集体事件进行探讨,可以有效提高其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如让学生针对心血管疾病、感冒等病症进行分析,探究这些生活中常见病例的预防和控制技巧,以此来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可以利用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对各种素材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逻辑性。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规划与组织,以此训练学生的团体感和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独立地进行规划、分析和总结,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实践,提升动手能力,才能紧跟现代医学的发展步伐,避免被社会所淘汰。

(三)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的改革

预防医学课程的改革要以教学模式的改革为起点。教师要充分利用传统教学中的有利因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师生互动,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相互探讨中得出结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多鼓励,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内容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一步步接触预防医学的各种概念。

教师还要学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医学知识理论比较枯燥,尤其是预防医学课程,要求学生具有极大的耐心。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原本枯燥无味的学习变得有趣,课堂变得更有活力,教学效果自然较好。

问题是学习的动力。为了了解“带着问题学习”这一授课方式的成效,笔者对某个班级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学生觉得采用“带着问题学习”的方式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授课内容,并且认为这样的方式更加形象,有活力;80%的学生认为这样的授课方式能够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医学知识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另外,认为采用这种授课方式的课堂教学环境更加轻松有趣的学生达到75%以上。通过以上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对于“带着问题学习”的授课方式是认可和接受的。特别对于案例讨论课堂而言,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四)预防医学课程考核方式及内容的改革

过去的课程考核更重视对知识点的考查。在预防医学课程改革后,实践显得越发重要。因此,改革后的课程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也将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建立更加系统规范的考核方式。可以将考试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核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环境对人健康的影响等内容;第二部分考核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运用情况,并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给出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总结;第三部分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解学生对操作过程的熟悉程度,如对社区常见病的调查研究、通过论文的形式进行展示等。采用分段式的考试方法,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从而对下一步教学进行改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自身的情况有所了解,了解自身的优势,明白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加强。这样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四、结语

对预防医学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可以提高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视度,使学生能够真正地了解公共卫生服务的内涵,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预防意识也非常有帮助。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中,为培养全能型的医疗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我国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奉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晏渠如,李松柏.新体制下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宜春学院学报,2012,34(04):142-143.

[2]郑琳琳,胡玉乾.护理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7):361.

上一篇:中职语文应用文理实一体化教学探析 下一篇:基于中职移动学习平台的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