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造价控制在建设项目实施各阶段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5 06:33:01

探析造价控制在建设项目实施各阶段中的应用

摘要:文章主要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原则及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就造价控制在建设项目实施各阶段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建设项目;造价控制;原则;方法;应用

一、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工程建筑造价的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地向适应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是一项集管理、技术、质量、施工于一体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因此要求各专业人员从各自的范围着手,有效控制资金投入,才能解决建设资金的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加强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重大意义就是在于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从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原则

为了搞好项目工程造价控制,在管理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项目全员成本控制原则。项目工程成本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指标,涉及构成施工项目成本的所有要素及项目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和单位,因此,要降低成本,实现成本计划,就必须充分调动每个部门、每个职工控制成本和关心成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全员控制成本,否则,仅仅靠项目经理和少数管理人员的努力是无法达到目的的。

(2)项目施工阶段全过程成本控制原则。项目工程在确定之后,要经历施工准备、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回访保修等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人力、物力的消耗及费用的支出,项目施工成本的发生和形成自然也贯穿在从施工准备到竣工交付直至保修期满的全过程。所以,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使施工项目施工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3)实时原则。成本发生过程控制的时段应越短越好。即做到边干边算,实时控制。但工程施工是传统产业,不是自动化生产线,受到管理手段和反映能力的限制,全面的即时信息采集和反馈不易做到。但在一道工序执行过程中和完成后,岗位应进行自我成本核算。

(4)成本目标风险分担的原则。即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中,人人都负有相应的责任,为了明确职责,应将施工项目成本指标按岗位设置情况逐项分解,分解后的指标应落实到每个人头上,防止人人都有责又都人人不管的现象出现。

(5)例外管理原则。例外管理是西方国家现代管理常用的方法,它起源于决策科学中的“例外”原则,目前则被更多的用于成本指标的日常控制。

三、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方法

(1)以目标成本控制。成本支出在项目施工的成本控制中,可根据项目经理部制定的目标成本控制成本支出,实行“以收定支”,或者叫“量入为出”,这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以施工方案控制资源消耗。在企业中资源消耗的货币表现大部分就是成本费用。因此,资源消耗的减少,就等于成本费用的节约控制了资源消耗也等于是控制了成本费用。

四、造价控制在建设项目实施各阶段中的应用

(1)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前期工作阶段作为投资控制基础的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的作用不可忽视,否则将有可能造成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在建筑活动中,设计是“龙头”,对项目的建设工程造价、质量以及建成后能否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起着决定作用。设计标准的选择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巨大,工程设计的好坏不仅决定着建筑项目的工程质量和艺术美,更决定着工程造价的高低。实践表明,在保障安全可靠及适当的设计标准和适应性条件下,降低造价的潜力相当大,一般可达15%~30%,甚至更大。因此,要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必须树立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的经济核算观念,严格按照设计任务书规定的投资估算做好多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要在降低和控制工程造价上下功夫,积极推行限额设计,要在保证工程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按各专业分配的造价限额进行设计,保证估算、概算的层层控制。同时要做好项目的投资预测,造价人员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在完成市场研究以后,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遵循“效益至上”的原则,进行多方案比选。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经济意识,克服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倾向,造价人员应有专业知识,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工艺技术方案,和设计人员密切配合,用动态分析方法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要在降低工程造价上下功夫。通过方案优化,使工艺流程尽量简单,设备选型更加合理,从而节约大量资金。

(2)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1)减少工程中的“签证工”。 签证是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已签定合同的弥补,是施工过程中的动态调整,从合理控制造价的角度出发,对涉及费用的签证应把握以下原则:①正确把握签证的计价原则,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计价方式计算费用,同时签证要及时,尤其是一些隐蔽工程的签证,最好在隐蔽之前核定,避免事后扯皮;②签证应尽量做到有据可依,尽量把签证图纸化;③业主要加强内部管理机制,对项目管理人员分工明确,权取明确。签证管理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合同管理和经济管理知识,这是当好业主现场代表的必备条件。对于工程变更的内容应认真核查工程量清单和估算工程变更价格,做出经济技术性分析。预测该变更对总投资额和总工期的影响,并提出建议,将“先变更,后算帐”改为“先算帐,后变更”。

2)合理组织材料进场。改进材料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工作,材料采购实行货比三家,有条件的实行工程材料招标采购,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减少各环节损耗,节约采购费用的库存费用,减少资金占用,对施工班组实行材料限额领用制度,材料节约按比例提成,材料透支从劳务款中扣除。合理堆置材料,减少二次搬运,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制度,制订并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合理使用材料。

3)控制好工程款的支付额度和进度。工程由建设方、监理方初验合格后,方可申请支付工程进度款。对于劳务分包比例低于80%的工程,其进度款总额度支付比例不高于工程预计劳务费的30%;对于劳务分包比例不低于80%低于85%的工程,其进度款总额度支付比例不高于工程预计劳务费的20%。若单项工程预计劳务费不低于50万元,在工程进度完成50%后,可申请支付进度款总额度的50%,工程初验合格后,可申请支付进度款总额度的50%余额。具体为:劳务分包比例低于80%,在工程进度完成50%后,可支付工程预计劳务费15%的工程进度款,待工程初验合格后,其进度款总额度支付比例不高于工程预计劳务费的30%;劳务分包比例不低于80%低于85%,在工程进度完成50%后,可支付工程预计劳务费10%的工程进度款,待工程初验合格后,其进度款总额度支付比例不高于工程预计劳务费的20%。余款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并完成审计后计算工程结算款后予以支付。

(3)竣工决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竣工决算这最后一道关口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建设单位强化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法等。使工程建设投资达到最佳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计人员必须秉公办事,坚持原则,从严把关。工作中应坚持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工程变更内容及具体做法。熟悉工程变更、增减工程量情况,为决算审计打下基础。同时要建立严格的审计制度。只有坚持严格的办法和程序才能保证决算的真实性、严肃性。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控制,实施跟踪审计,掌握建设项目从设计到施工每一环节的第一手资料,为客观公正地确定工程造价提供可靠的审计依据。

五、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投资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只有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采用科学的计价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确定各个阶段投资估算、竣工结算,才能提高投资效益。

上一篇:陶土板在幕墙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建筑节能检测重要性与建筑的节能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