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经常干呕是咋回事等

时间:2022-10-25 06:15:52

晨起经常干呕是咋回事

我今年62岁,平时身体很健康。最近,我经常出现晨起干呕的症状,去医院做胃镜检查后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我也没有其他的不适症状。我先后服用过胃复安、谷维素、维生素B6等药物,但干呕的症状并没有得到明显的缓解。请问这是咋回事,该如何治疗?

河北 刘丽芸

刘丽芸读者:

根据你所表现的症状和服用上述药物的效果,估计你可能患有慢性咽炎,即可能是你的口咽部黏膜发生了慢性炎症。该病患者常有咽部发痒、发紧、灼热、疼痛及有异物感等症状。由于其咽后壁黏膜常附有较黏稠的分泌物,因此该病患者在晨起时还可出现刺激性咳嗽、恶心或干呕等症状。但慢性咽炎患者没有吞咽困难、腹胀、反酸、嗳气等症状,故可与食道、胃病患者相区别。慢性咽炎的发病多与长期烟酒的刺激、辛辣油炸食品的刺激、说话过多、空气污染等因素有关。另外,长期患有慢性鼻炎、鼻窦炎的患者也容易患此病。

治疗慢性咽炎主要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①该病患者要戒烟戒酒。②要积极治疗急性咽炎及鼻腔、鼻窦、扁桃体的慢性炎症。③要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避免粉尘及有害气体的刺激。④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⑤要少吃辛辣油炸食品。⑥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⑦要避免说话太多。⑧要纠正张口呼吸的不良习惯。⑨可坚持用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或淡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及口咽部的清洁,也可含服有清咽利喉功效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如金果饮、清咽利喉颗粒、一清胶囊、六神丸、十味龙胆花颗粒等。若患者被确诊患有慢性肥厚性咽炎还可采取烧灼、冷冻或激光等方法进行治疗。老年的该病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

另外,干呕的症状也可能是由反流性食道炎、上消化道溃疡以及上消化道肿瘤等疾病所引起。因此,人们在出现晨起干呕的症状后应首先去医院确诊,然后方可进行对症治疗。

河北省雄县医院耳鼻喉科

副主任医师 刘江峰

何为低钾型周期性瘫痪

我是一名高中生。去年五月的一天,我突然觉得浑身乏力,然后就站不起来了。去医院检查后,我被诊断得了“低钾型周期性瘫痪”。虽然经过治疗,第二天我的病情就明显好转了,可是我仍然感到很不安。请问,何为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咋进行治疗?

江苏张林

张林读者: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是由于人体内的钾、钠、钙离子通道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该病的特点是患者会反复出现骨骼肌的松弛性瘫痪,病情发作时患者血清中钾离子的含量降低、尿钾减少、血钠可升高。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多见于中青年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发作次数可逐渐减少,直至停止发作。

该病常见的诱因有过度劳累、饱食、寒冷、焦虑等。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通常在夜晚或晨醒时发病,其肌无力的症状常由双下肢开始,然后可延及双上肢,呈对称性瘫痪。该病患者通常能保持神志清醒,其呼吸肌、咀嚼肌、吞咽肌、眼外肌等肌肉很少受到累及。一旦患者的呼吸肌受到累及可危及其生命。在发病的初期,该病患者常有肢体酸胀、疼痛、麻木、多汗、烦渴、少尿等症状。该病发作时,一般可持续6~24个小时或1~2天,个别患者的发病可长达1周。发作间期,患者的肌力一般处于正常状态。该病患者常为不定期发作。不同患者的发作频度不同,多者一天发作数次,少者一生中仅发作一两次。

该病患者在发病时可口服氯化钾片,每天服5~15克,或口服10%的氯化钾溶液,每次服30毫升,每小时服一次,直到好转为止。病情严重的该病患者可将氯化钾针剂2~3克加入到5%的甘露醇稀释液中进行滴注。多数此类患者经治疗后其病情可于2~4个小时后得到缓解。切忌用葡萄糖溶液或盐水稀释氯化钾,否则会引起患者血清中钾含量的进一步降低。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在发病的间歇期可不用服药。病情发作较频繁的该病患者需长期口服氯化钾,可每次服1~2克,每日服3次或每天在晚睡前一次性地服2克。同时为预防发作,该病患者应避免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和盐,避免剧烈运动、进食过饱和受到寒冷、紧张等刺激。

北京 王蒙

“老花眼”突然不花了是咋回事

我父亲今年55岁。他患“老花眼”已经多年了。可最近,他的“老花眼”突然不花了,看近处的东西非常清楚,甚至连看报纸也不用戴花镜了。我听朋友说这不是好现象。请问,这是咋回事?

河北 李万隆

李万隆读者:

从你叙述的症状看,你父亲很可能是患了早期白内障。白内障是眼睛晶状体发生混浊而引发的一种致盲性眼病。在该病的早期,病眼晶状体的纤维会发生变性,并会吸收很多的水分,导致晶状体的厚度加大,使其中央部分的屈光度增强,形成一个类似假性近视的屈光状态,这会抵消老花眼的症状,使患者在看近处物体时变得清晰了。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很久,一旦其晶状体内多余的水分被排出,病眼的视力就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由此可见,老花眼变得突然不花了是其患了早期白内障的信号。由于白内障是一种致盲性眼病(还可以诱发青光眼等致盲性眼病),因此,眼睛出现这种现象的老年人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并可使用以下方法预防白内障的进一步发展:

一、出门时要戴深色的太阳镜:临床研究发现,人的眼睛受太阳光(紫外线)照射的时间越长,患白内障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早期白内障患者在外出时一定要戴深色的太阳镜,这样可以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损害,防止视力的进一步减退,延缓白内障的发展速度。

二、可适量地补充维生素C:老年人的吸收功能与代谢功能大都较弱,这会使其晶状体内的维生素C含量明显下降,导致晶状体发生变性,最终引发白内障。因此,早期白内障患者可适量地服用维生素C,以抑制晶状体的变性。另外,维生素C还能减轻光线和氧气对晶状体的损害。

三、可适量地服用阿司匹林:临床研究发现,老年人体内的色氨酸含量较高。色氨酸及其代谢产物能与晶状体内的血浆蛋白结合,形成一种棕黄色的物质。这种棕黄色的物质一旦在晶状体内大量地沉积,就会形成白内障。而阿司匹林具有分解这种棕黄色物质的作用。因此,早期白内障患者可适量地服用阿司匹林,以延缓白内障的发展速度。

另外,早期白内障患者还应经常去医院检查,及时了解该病的发展情况,以便适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河南 刘玉书

中耳炎治愈后

不久前,我父亲患了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出现了耳孔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他的耳朵已经不再流脓了,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说他的中耳炎已经痊愈。但不知为什么,他的听力不但没有恢复,反而比他患中耳炎时更差了。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辽宁杨义军

杨义军读者:

声波是通过外耳和中耳传导到内耳产生音感的。一般情况下,中耳的传音效果要比外耳好。这是因为中耳腔是一个容积仅有2立方毫米的小腔,其内有一条由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组成的听骨链。这条听骨链分别与鼓膜(外耳和中耳的隔断物)和内耳相连,是声波在中耳内传播的主要传导物。另外,这条听骨链还具有调节音量的作用。可见,这条听骨链是声音在中耳内传播的关键。

当人们患了化脓性中耳炎后,大量的脓液会聚集在中耳腔内。若这种情况在一定时间内得不到缓解,脓液就会腐蚀鼓膜和听骨链,最终可导致鼓膜穿孔和听骨链断裂(或钙化),使患者出现耳孔流脓和听力减退等症状。此类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虽然耳孔流脓的症状可以消失,穿孔的鼓膜也可以愈合(个别穿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做鼓膜修补手术),但由于其听骨链已经断裂(或钙化),中耳传导声音和调节音量的作用已完全消失,因此其听力不但不会恢复,反而会比患中耳炎时下降得更明显。临床上将这种情况叫做传导性耳聋。传导性耳聋患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听很近的声音时就像是听相隔一个空房间之外的声音一样。对此类患者进行检查可见其鼓膜完好或基本完好。

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在将该病治愈后若出现了听力明显下降的症状,应首先去医院检查。若被怀疑患了传导性耳聋,可考虑做鼓室探查以明确诊断。目前,临床上治疗传导性耳聋的主要方法是对患者实施鼓室成形手术,以修复其断裂的听骨链。

江西 袁小艺

我最近总觉得周围湿漉漉、黏糊糊的,走路的时候也会又痛又痒。去医院检查后,我被诊断得了“肛瘘”。请问该如何预防和治疗肛瘘呢?

福州 李岩

李岩读者:

肛瘘,又叫做肛漏,是直肠瘘的简称。肛瘘是指肛管直肠与周围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其内口常位于直肠下部或肛管上,多为一个;其外口在肛周的皮肤上,可为一个或多个。肛瘘不能自愈。未经治疗的肛瘘会使直肠肛管的周围反复出现脓肿,并会从其外口间断地流出脓血或粪便。一般初期形成的肛瘘流脓较多,其脓液有粪臭味,色黄而稠,有时会有粪便流出。长期复发的肛瘘流脓较少,脓液可间歇性地流出。当患者进食辣椒、白酒等辛辣刺激性的饮食后,瘘口流出的脓水会增多。另外,由于脓液不断地浸渍患者周围的皮肤,可使其及肛周出现瘙痒、湿疹等症状。

肛瘘是常见的直肠肛管疾病之一,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应积极地进行预防。那么如何预防肛瘘的发生呢?①要积极地防治便秘和腹泻。这是预防肛周脓肿和肛瘘形成的重要措施。②要及时地治疗肛隐窝炎、肛炎以及可引起肛周脓肿的全身性疾病,如克隆氏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这样做能有效地避免这类疾病发展成肛周脓肿和肛瘘。③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时要做到膳食平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避免吃油腻辛辣的食物及酗酒等。④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每天要定时排便,要保持的清洁,内裤要勤洗勤换、常进行暴晒灭菌,每晚要进行坐浴等。坐浴时可用温盐水或明矾水或1∶1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及其周围皮肤。⑤一旦出现灼热、肿胀、疼痛等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治疗肛瘘应以手术治疗为主,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手术方式有瘘管切开术、肛瘘切除术以及挂线疗法等。

河北 蔡书宁

由药物引起的溃疡病

我父亲今年52岁。2年前,他患了类风湿关节炎,因此经常服用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等止痛药。最近几个月,他经常出现胸口痛、反酸和腹部不适等症状。去医院检查后,他被诊断得了胃溃疡,医生说,这是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所导致的。于是给他开了抑酸的雷尼替丁。可我听说在胃溃疡患者中多数人都会感染幽门螺杆菌,那么是否还应该让我父亲吃点可杀灭幽门螺杆菌的药呢?

西宁 张卫

张卫读者:

大多数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发病都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有关,因此对于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必须进行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但是,你父亲是因为服用了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所导致的消化性溃疡,其病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无关,因此不必进行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对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有明显的损伤作用,人们若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可诱发消化性溃疡,并可增加消化性溃疡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穿孔等)的发生几率。在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中,约有50%的患者会出现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糜烂、出血的症状,约有5%~30%的患者会出现消化性溃疡。此类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几率和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种类、剂量、疗程以及患者的年龄大小、是否吸烟、是否同时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研究表明,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造成一些人的胃黏膜损伤和出现消化性溃疡的两个独立病因。对因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所导致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若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既不能促进其溃疡的愈合,也不能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因此,此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可不必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而应立即停服所有的非甾体抗炎药,然后联合使用抑酸剂(如雷尼替丁或奥美拉唑)和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或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连续用药3~4周后,大多数的该病患者都可治愈。

陕西 副教授 魏开敏

如何应对干扰素的副作用

我女儿今年17岁。不久前,她被查出患有乙肝(小三阳)。医生建议她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可我听说干扰素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对人体伤害很大。请问,干扰素都有哪些副作用,该如何应对?

广东 苏芸

苏芸读者:

干扰素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它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临床上常用其治疗疱疹性角膜炎、病毒性眼病、带状疱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尖锐湿疣等疾病。然而,干扰素作为一种生物制剂,是有一定副作用的。这些副作用是:

一、可引起感冒样综合征:一些患者在首次使用干扰素2~4个小时后,可出现发热、寒战、乏力、背痛等症状,临床上将这些症状叫做感冒样综合征。此类患者可进行对症治疗,如有发热症状的患者可服用扑热息痛、消炎痛等解热镇痛药。

二、可引起消化系统症状:一些患者在首次使用干扰素后,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一般情况下,此类患者的症状可在2~4周内自行缓解。症状较重者可服用促消化药或维生素B1、维生素B6进行治疗。

三、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一些患者在首次使用干扰素后,可出现失眠、焦虑、抑郁、兴奋、易怒等神经系统症状。症状较轻的此类患者可进行对症治疗,如有失眠症状的患者可服用镇静剂等;症状较重的应停止使用干扰素。

四、可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些患者在使用干扰素后会引发甲状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样综合征、血管炎综合征和1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此类患者应停止使用干扰素,并可进行对症治疗。

五、可导致丙氨酸氨基转换酶升高:有些患者在首次使用干扰素后,可出现丙氨酸氨基转换酶升高的症状。丙氨酸氨基转换酶是衡量人的肝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它的升高表明人的肝功能处于异常的状态。对于出现了丙氨酸氨基转换酶升高的患者,应观察其是否出现了黄疸症状。若其没有出现黄疸,则可继续使用干扰素;若是已出现了黄疸,则说明其肝细胞被破坏得较严重,应停止使用干扰素,待其黄疸消退后再继续使用。

六、可使骨髓功能受到抑制:有些患者在使用了一段时间的干扰素后,其骨髓功能会受到抑制,可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症状。此类患者应停止使用干扰素,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待其血象完全正常后再重新使用干扰素。

另外,患者在使用干扰素后还可能引发癫痫、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肺炎和心律失常等疾病。此类患者应停止使用干扰素,病症明显者可进行相应的治疗。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教授 罗学宏

上一篇:这七种情况可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 下一篇:缺锌对人体都有哪些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