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那些消失的声音

时间:2022-10-25 06:12:44

不管是当年那人手一台、走街串巷的随声听,还是家居必备的VCD,如今都慢慢走出了我们的生活,技术的进步就会不停的淘汰那些老旧产品,网络化时代也让传播变得易如反掌,今天就让我们来细数那些曾经影响我们生活,现在逐步消失的播放设备,来发现曾经的经典和感动。

自从伟大的爱迪生在1877年发明留声机之后,民用音视频播放设备经历了数次的技术革新和演变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推进这些变化的动力就是广大的音乐、电影爱好者对声音回放的更高要求和对设备使用便捷性和性能的更高追求,而引领这些变革的当然是设备的生产厂商,就像前几年刚刚尘埃落定的蓝光和HD DVD之争,最终以东芝公司宣布放弃HD DVD事业而告终,以索尼为首的蓝光联盟大获全胜,引领新一代播放格式的浪潮,也宣告了DVD时代的结束。但是回顾历史,索尼公司也不是永远的赢家,其在1992年推出的MD制式及相关随身听产品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就因为苹果公司推出MP3技术而败走麦城,被迫停产,所以每一代新产品的推出,都是伴随着老产品的淘汰进行的,下面我们就来回顾那些曾经影响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但最终被市场淘汰的音视频产品,在技术变革的进程中去回味那些曾经带给我们的欢乐和情怀。

悲情骑士:黑胶唱机

淘汰原因:CD的出现使黑胶走出历史

之所以把黑胶放在第一位,是因为黑胶是迄今为止横跨时间最长,影响的范围最广,也是曾经最重要的音频播放源,虽然到现在还是有很多狂热的黑胶爱好者痴迷于黑胶唱片那种深邃、温暖的独特味道,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黑胶产品已经大势已去,除了少数发烧友还热衷外,大多时候仅仅只能起到一个怀旧的作用。对于追求极致回放效果的烧友来说,黑胶机依然是不可替代的播放源,喜欢黑胶的朋友对CD产品还是保留一定意见,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黑胶的价值和效果,比起我们接下来会写的的其他设备,它算是比较幸运的了。

我们经常能在影视作品上看见黑胶唱机的身影,特别是一些上海滩题材的电视剧、电影中,华丽的欧式建筑、名媛绅士、红酒咖啡,主人在木质唱机上放上一盘周璇的天涯歌女,在慵懒、华丽的歌声中度过一个午后,着实有一种旧时代的贵气和腔调,而黑胶带给那一代人的回忆,就是身份的象征和一种生活品质的表露。黑胶就是有这样一种情怀,它不张扬、不浮夸,但是又带着隐隐的贵族气质;不热情,但是温暖在声音中。

黑胶唱机作为最重要的民用音频播放器几乎占据了整个20世纪,直到80年代CD的诞生。我们国家也在1992年进入CD时代,黑胶生产线大量被淘汰,黑胶唱片当时的价格从30元左右跌至15元左右。但是由于收藏者的喜好,从1994年开始,黑胶唱片的价格逐渐回升,在1996年就已突破百元,目前珍藏版的数千到万元不等。1998年国内最后一条黑胶生产线关闭,目前国内市场的黑胶唱片都是引进海外的,或者二手的。现在二手流通市场上成色好的、知名品牌的唱机都是千元以上,加上更换唱针以及购买盘片的费用,所需花费不在少数,但是这些都不会影响真正的黑胶爱好者的热情。

虽然是近代社会的产物,但黑胶唱片依然被认为是音质的保证,黑胶碟片都经过了苛刻的制作,内容也是极为严格的录音,所以使成本较高,留存数量较少且价格不斐,少数甚至被称为天碟。正是这种对声音的严苛追求,才让黑胶成为声音品质的保证,比起现在流水线上生产的CD碟片,黑胶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也正是席卷全球的快餐文化的侵袭,让黑胶退出了历史舞台,自从1984年CD的发明和逐步推广,其便捷性和流行程度让黑胶望尘莫及并迅速衰竭,一代黑骑士就这样慢慢消失在了我们的生活中。

如影随形:随身听

淘汰原因:MP3的流行注定了随身听产品的消亡

如果说黑胶时代对现在的70后、80后还没有那么大的影响的话,那么随身听绝对是我们这一代人集体的回忆,在那个时代如果没有一台自己的walkman,那肯定是很苦恼的,小虎队、林志颖、张国荣、苏芮、那些80、90年代全民偶像的声音跟随着walkman走街串巷,一盒一盒自带歌词的卡带,是伙伴们之间交流的重要载体,男生必备的肯定是beyond和杰克逊的专辑,女生则是叶倩文、王菲等,在那个娱乐设备逐步兴起但是相对来说比较匮乏的年代,一台随身听可以就能满足我们的所有娱乐了,其中walkman产品中的精品肯定是song和panasonic等日系品牌的超薄产品,拿出去绝对拉风,外置的电池盒、制作精良的耳塞都彰显着主人的品味和富足,除了原配的耳塞,烧友们还是会去购买那些昂贵的名牌耳塞来提升设备的音质,而新华书店和音响店的柜台也是异常热闹,比起现在层出不穷的新艺人和不知所云的新专辑,那个年代新发的专辑都会引起大家的购买热潮。

播放磁带的随身听比起CD随身听设备普及度更高。而最早它的中文名字“随身听”就是由索尼的Walkman系列演变而来,世界上第一款随声听是由Sony公司于1979年研发出来的Walkman便携磁带播放器,标志着便携式音乐理念的诞生。不得不说song公司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创造出欧美生产厂家想都不敢想的随身音乐播放设备,并引领了市场潮流,比起那些笨重的卡带录音机,walkman实在是太方便了,随着CD格式的音频出现,CD随身听也应运而生,最早由SONY在1984年推出的,其后迅速风靡,刚开始价格很高,慢慢的也能够为大众所接受了。

比起卡带,CD格式对音质的损坏很小,压缩的比特率高,还原度高,音质非常出色,是追求音质一族的首选,在那个时代,sony绝对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品牌,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欢乐,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影响了一代人,对流行音乐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好景不长,科技的发展注定了曾经的英雄最后也只能沦为昔日的黄花,因为MP3出现了,MP3的流行是伴随着网路时代的来临而蓬勃发展的,没有互联网时代就没有MP3的今天。

MP3是利用人耳对高频声音信号不敏感的特性,将时域波形信号转换成频域信号,并划分成多个频段,对不同的频段使用不同的压缩率,对高频加大压缩比(甚至忽略信号)对低频信号使用小压缩比,保证信号不失真。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抛弃人耳基本听不到的高频声音,只保留能听到的低频部分,从而将声音用1:10甚至1:12的压缩率压缩。由于这种压缩方式的全称叫MPEG Audio Layer3,所以人们把它简称为MP3。

相对于以前的卡带和CD,MP3储存空间更小、使用灵活、虽然音质上还没法和CD相提并论,但是已经能满足绝大部分用户的需求了,更重要的原因是,网络免费时代让MP3成为免费的音乐载体,大家再也不需要去音响店购买卡带和CD,只要连上网络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音乐,也不需要再去排队等待新专辑,在自己家中就可以第一时间听到,这些优势导致随身听产品一夜之间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廉价的MP3产品,MP3产品的热潮一直持续到了现在,手机的普及也加剧了MP3的流行程度,加上ipod等流行符号式的MP3产品,相信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MP3都会一直存在在我们生活中。

数码先驱:VCD DVD播放机

淘汰原因:网络时代的来临

如果说黑胶机是没落的贵族,那么VCD DVD就可以说是彻底被遗弃在历史的角落里了,从技术革新的层面来说,HDDVD和蓝光DVD是取代它们的新一代产品,其实真正让VCD和DVD无人问津的最大原因,还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技术革新就是这样,一代淘汰一代,永无休止,周而复始。

当年VCD就是踩着录放机迅猛上位的,特别是在中国市场,随着光盘技术的破解,廉价的盗版光盘助长了VCD的流行,比起录放机时代大家还得出门租录像带,光盘就便宜太多了,花了100块钱足以看上几个星期了,最重要的是,自从中国开始引进大片以后,民众的观片热情持续高涨,一台价格低廉的播放机加上一台电视机,伴随很多家庭度过了欢乐的时光,而且整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正是港片的黄金时代,古惑仔系列、周星驰的喜剧、及其海量的TVB连续剧,软硬件的完美结合,造就了这个VCD的全盛时代,而之后的DVD产品,延续了一部分VCD的热潮,但是已然没有了那么一统天下的气势,一方面DVD光盘的价格要高于VCD,另一方面,普通观众对画质的要求还没有那么讲究,为了画质而去更换播放器的只是一部分人群。

但是从90年代后期,网络慢慢普及之后,它们的好日子就都到头了,第一次接触网络的人们欣喜的发现在网上能看到和下载到所有他们喜欢的影片和连续剧,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免费的,而且这些节目自己都有生之年基本都是看不完,选择过剩的结果就是丧失了选择的热情。曾经繁荣一时的音像产品店和出租店仿佛在一夜之间消失了,而以往那些喜欢看电影的年轻人也找到了新的更有激情的娱乐方式:电脑游戏。所以,一切的繁荣都化为虚无,更深一层的影响就是,VCD和DVD也让整个文化唱片产业开始持续走向低靡,很多音像公司倒闭关门,盗版的危害慢慢显现了出来,但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VCD和DVD还是带给了人们太多的欢乐,伴随大家度过了了一个又一个的夜晚。

午夜电波:收音机

淘汰原因:电视机的出现

其实收音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属于淘汰范畴,现在收音机最重要的工作场所是在汽车上,车载收音机让其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但是跟80年代以前的流行程度比起来,也算是大势已去了。在电视机还没有普及的那个年代,收音机几乎占据了普通民众的大部分闲暇时光,在我们的孩童时期,收音机还是个神奇的产品,很难想象那么一个木箱子里面有这么丰富的信息,不管是老人最爱的单田芳,还是年轻人喜欢的点歌节目,收音机总是能让家人在每天的固定时间守在他身边,特别是在袁伟民的女排时代,大部分人都是通过收音机来收听实况转播的,但是好景不多,电视机慢慢普及让大家都收音机失去了兴趣,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让大家欲罢不能,也迅速取代了收音机的家庭娱乐霸主地位,但是比起其他被淘汰的产品,收音机更像是一个宠辱不惊的老者,任凭世事变迁也是屹立不倒,正是这样的深厚的功力让其在今天依然有着旺盛的活力。

后记:今天文章提及的几款产品,只是无数淘汰产品中的几项,但是它们在过住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深的影响,至于其他的音频产品,则不具备这样的影响力,如索尼的MD产品等,虽红极一时等比较流行程度有限,所以我们在今天就不详细记录了。产品的更新换代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也是商家牟取利润的手段,但是不可否认层出不穷的新产品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是太多的选择反而对需求产品了疲软,明白自己想要的,才不至于迷失,相信在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新产品出现,但是对过住的经典,还是应该铭记。

上一篇:ONKYO TX—NR616功放的智能升级 下一篇:ELAC BS244充满能量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