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屋顶农场”女硕士大发环保财

时间:2022-10-25 05:40:44

建“屋顶农场”女硕士大发环保财

长期生活在令人压抑的“钢筋混凝土丛林”中,忙碌之余,谁不想体验一下自己动手种植瓜果的乐趣?一个叫李雪梅的海归女孩,别出心裁地成立了一家“绿色屋顶”公司,不仅为人们创建了一个美丽的“空中花园”,她本人也收获了300多万元的财富果实。

有心发现:城市人多有“田园情结”

李雪梅出生在山西省太原市,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毕业后,她被上海一家软件公司聘请,担任程序设计员。

一次公司组织郊游,看到景色秀丽的绿色原野,同事们马上兴奋地议论起来,如果能到乡下生活,每天享受田园气息,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呀!还有人说:“我从小在城市长大,从来没见过瓜果的整个生长过程什么样,要是有机会体验一下种植瓜果的乐趣就好了。”

李雪梅发现,其实现代都市人大多和她一样,有着浓郁的田园情结,渴望返璞归真。有人甚至愿意花一大笔钱,到郊区租块地过一把种植瘾呢!小李住在徐家汇一座单身公寓的顶层,一次到天台上散步时,看到一大片灰色的空地,她想,如果在上面铺上一层厚厚的土,不就可以种植花草和瓜果了吗?

很快,她雇几名民工背上来一些肥沃的黑土,就像模像样地在楼顶上建起一个“小菜园”。她雇人在房顶铺上了土,托人买来种子。李雪梅先种了自己最爱吃的草莓,听人说,再也没有比红红的小草莓更好种的了!草莓开花结果,由青变红,味道鲜美无比。

不久,李雪梅种植的黄瓜和西红柿也喜获丰收,有时一天能摘几十斤呢!李雪梅后来又在屋顶种上了各种鲜花。每天清晨到天台上散步,深呼吸一下,空气中弥漫着清新芬芳的丝丝甜味,令人顿感心旷神怡。

尤其是周末,在天台上晒着太阳哼着歌,给这些鲜花蔬菜施点肥、松松土或拔拔野草,尽管累得满头大汗,心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此时,工作上的劳累和业务上的烦心事也随之一扫而空。

别出心裁:为上海人建起“屋顶农场”

2005年3月的一天,李雪梅的朋友――上海一家贸易公司的孙老板打来电话,说他对小李的楼顶菜园非常感兴趣,问她能否帮忙,在自家的露台上也建一个这样的菜园子,并答应出4000元费用。

表面上看,建一个这样的小菜园很容易,其实这里面还有许多学问呢!比如首先得考虑楼顶的承受能力。她查阅相关资料得知,一般天台和露台的最高承受能力不能超过500公斤/平方米,上面铺垫的土层必须保持在80厘米以下才是安全的(而种植一般的蔬菜瓜果,土层有45厘米就够了)。

其次得考虑排水问题。李雪梅的解决方法是,在菜园的围砖上留一个正对露台排水地漏的缺口。再在缺口处放置一块类似纱窗一样的铁丝网,这样做的妙处是,可以防止泥土冲出来堵塞排水孔。她还从书刊上了解到,在土壤里加入适量炭渣,可保住农作物的水分和营养不流失……

根据孙老板的喜好,李雪梅帮他种上了小葱、迷你果和日本早熟桃等。时间不长,小菜园里就郁郁葱葱,“热闹”非凡了。一天,孙先生在国外进修的太太回国休假,她发现菜园里一株株“小树”上结满了红灯笼似的小球,很像自己爱吃的圣女果,只不过比圣女果更圆。孙太太惊奇地问:“这是什么树啊,长得这么好看!”李雪梅笑着说,它叫“迷你果”,其实是经过改良的番茄,四季都可以播种,结出的果实比普通番茄小很多,数量也多得多,特别好吃。

最有趣的是,孙先生还亲手种了几株西瓜。过去他喜欢在晚上泡酒吧,扔掉很多钱不说,因经常醉酒还伤了胃。现在,他更喜欢在自己家的小菜园里,享受一种“桃花源”般浪漫而美好的时光。

太阳下山后,夜幕悄悄降临。看着一颗颗细碎的星斗在遥远的夜空中,深深地呼吸着田园清新的空气,孙先生突然有无限的禅意缭绕在心间。孙先生想到自己小时候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去草地上捉蛐蛐的场景,和现在的情景联系起来,原来这么多年来在面对自然时的心境一直都没有变。

当他和生意圈里的朋友谈起种植瓜果蔬菜的乐趣时,没想到竟引起了老板们的浓厚兴趣,不少人给李雪梅打电话,委托她在自家的天台、露台或公司楼顶上,建这种有趣的菜园。因为业务应接不暇,2006年夏天,李雪梅索性辞去工作,成立了一家名为“绿色屋顶”的公司,专门对外承建“屋顶农场”。

有一位年轻的公司老板,事业做得很成功,为了让辛苦半生的父母享享清福,年初特意把老两口从苏北老家接到了上海。但因无事可做,两位老人整天急得不行,有钱的儿子为此苦恼不已。自从有了“屋顶农场”,老两口就像变了个人似的,顿时来了精神。

他们在自家的菜园里精耕细作,种上青椒、豆角、茄子等新鲜的蔬果,平时不仅锻炼了身体,因全家人吃上了“绝对健康”的自产蔬菜,还蛮有成就感呢!儿子和媳妇最爱吃他们做的“南瓜蒸肉”私房菜:拳头大的袖珍南瓜去掉瓤,放入调制好的肉馅,蒸熟后就是一道十分别致的美味佳肴。

由于业务不断,公司成立当年,除去各种开支,李雪梅就净赚30多万元,这不由让她信心大增。

“绿色屋顶”商机,4年大赚300万

为了提高“屋顶农场”的种植效率,李雪梅往往会为客户制定一个十分科学的换茬方案。如春天种一些生长周期短的葱、小白菜、水萝卜、菠菜,夏天种迷你番茄、西葫芦,秋季种植红油菜、辣椒和黄瓜等等。到了冬天,她则推出适应低温气候的芹菜、香菜……这样,楼顶菜园便成了一年四季永不衰败的“循环产业”。

不仅如此,尤其那些拥有了屋顶菜园客户家的孩子,在直接观察、感受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还增加了瓜果蔬菜种植方面的知识。在对生命成长的期待中,一家人自然充满了憧憬和喜悦。

由于李雪梅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十分周到、细致,通过口口相传,她的“绿色屋顶”公司在上海也渐渐有了名气。2008年2月的一天,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板找上门来,他说:“我们公司开发的都是高档住宅楼,得让住户像住在花园里般舒服,你的‘屋顶农场’业务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楼房外墙上光秃秃的太难看了,如果能设法在上面种出些爬藤类植物,岂不是锦上添花!”

在国内,最常见的方法是种植爬山虎那样的攀爬类植物,需要一两年才能长成不说,还容易招虫子。为解决这个难题,李雪梅赶忙向法兰克福大学的一位教授请教。对方告诉她,德国的一些建筑,现在种上了一种新型生态植物,这是一位欧洲植物学博士发明出来的,在楼顶上种上这种生长极快的植物不招虫子,在炎热夏天还能降温,而且还能设计成不同的漂亮形状。

李雪梅马上弄到了这种植物的种子。几个月后,当一堵随风飘逸的绿墙从图纸变成现实时,那位老总赞不绝口。当时正是上海最炎热的季节,李雪梅还亲自做了一个实验,通过温度对比发现,植物墙能够阻隔大量光热辐射,而且吸收消化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醛、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事后对方除爽快地付清合同约定的全部款项外,又交给了她一个40万元的大型绿化承建项目。

李雪梅不仅大赚了一笔,更是由此开启了新的财富门窗:之前自己仅仅面向一般居民,而忽略了房地产公司和酒店企业等大客户,而且后者更加讲究“外在形象”,更希望能为“上帝”们提供一个立体的绿色生活空间,接单自然也更为容易。李雪梅通过调整战略和重点公关,公司的利润果然开始成倍增长。

小李说,“屋顶绿化”最早起源于美国,可以广泛理解为在各种建筑物的天台、露台和阳台上种植花草、蔬菜和瓜果。其目的是利用有限的空间增加城市绿化量,其价值不仅体现在能美化生活环境和改善空气质量上,同时它还能给人类带来数量可观的绿色食品。

据有关媒体介绍,现在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喜欢在“屋顶农场”种植蔬菜瓜果,有的甚至在自家天台上种出了水稻!德国的屋顶绿化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1%,而且每年增加的面积相当于一个5万人的城市。没有“绿色屋顶”的房子,在德国常常被称为“不值得居住的建筑”。而在我国的许多城市,绝大多数城市的楼顶上还是一片灰白。像李雪梅这样从事房顶绿化的专业公司,更是少得可怜!

虽然短短4年里,李雪梅就收获了300多万元的财富果实,有关专家却预言说:在我国,“绿色屋顶”隐藏的市场商机,少说也有几百亿元!

(未经作者同意,严禁转载及上网)

上一篇:农民工做模特经纪人 下一篇:洋妞们是这样创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