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的5个特征

时间:2022-10-25 05:10:33

幼儿心理的5个特征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如果能学点儿童心理知识,按照幼儿的心理特征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那么,幼儿都有哪些明显的心理特征呢?

一、喜欢游戏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2~3岁的孩子常常喜欢把凳子推来推去、搬东搬西地玩,喜欢拿根棒头东敲敲、西打打地玩。3~4岁的孩子常常喜欢用棍棒当“枪”来抓坏蛋,喜欢把棍棒放在胯下当马骑。到了5~6岁,孩子常常喜欢玩沙子、踢皮球、跳绳子。可以说,孩子是在游戏中长大的。

孩子为什么如此喜欢游戏呢?首先通过各种扮演角色的游戏,孩子能够模仿成人的活动来满足自己与人交往的需要其次,游戏能满足孩子富于幻想的需要。在游戏中,孩子常常会把凳子当作汽车,把积木当作房子,把小布偶当作警察或者坏人,等等游戏还能增长孩子的知识,比如音乐游戏可以丰富孩子的节奏感和音韵感。在打电话游戏中孩子会学着父母的样子,拨动电话盘,学着打电话。因此,家长应该多鼓励和引导孩子玩游戏。

二、喜欢发问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感到什么都是新鲜的:马路上行驶的车辆、五颜六色的小鱼、姹紫嫣红的鲜花、奔腾的江河,咆哮的大海……这一切在孩子的眼里都很神秘,他都想弄个明白。因此,他常常会缠着父母问这问那:“树要是一直向上长,会长到天上去吗?”“大卡车和大象,哪一个力气大?”类似这样的问题,成人看来很幼稚、很可笑,可孩子却感到新奇有趣。有时父母已经回答了,但孩子还是不满足,非要再问一遍不可,甚至会“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时,父母应耐心地给予解答。

三、喜欢模仿

喜欢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的一种本能。从孩子呀呀学语起,就喜欢模仿各种声音。他们听见猫叫,要“咪”地叫叫看;听到狗叫,也要“汪汪汪”地学上几声;听到鸡啼,也想“喔喔喔”地叫。看到妈妈扫地洗衣,也要扫扫洗洗;看到医生打针,也要给小玩具打针吃药,等等。尤其是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加以模仿。如果父母的语言粗俗、举动粗野,那么孩子的语言和举动也不会文明,所以,父母须事事谨慎、处处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四、喜欢表扬

年幼的孩子很喜欢做事情,因为做好了事情,就可以得到父母或老师的表扬。如一个正在玩积木的3岁孩子,费了很大的劲,搭起了一间小房子,常常会很高兴地跑到妈妈跟前,拉妈妈的手:“妈妈,你来看我搭的房子好看吗?”如果妈妈说:“宝宝真乖,房子搭得真好看!”他听了会非常高兴地说:“我还会搭更好的房子呢!”相反,如果没有得到大人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他就会失去继续尝试的兴趣。可见,能够得到大人的表扬,是幼儿快乐的源泉。当然,对孩子的表扬必须要有分寸,切莫随意滥用,应该具体指出好在哪里。否则会助长孩子的虚荣心,产生不良效果。

五、喜欢合群

喜欢合群也是幼儿的心理特点之一。如果家里来了小朋友,孩子往往会很快就与这个小朋友玩到一起去,而且无拘无束、十分开心,当小朋友要走时,孩子往往还会表现得难分难舍。

一般来说,合群的孩子在语言表达、人际交往方面均会明显优于性格孤僻、不爱交往的孩子。因此,家长要鼓励自己的孩子,欢迎主动上门来玩的小朋友,为孩子间的交往提供游戏的场所和感兴趣的玩具,也可以鼓励自己的孩子经常到其他小朋友家去“串门”。

上一篇:让孩子有一双灵巧的手 下一篇:五花八门的幼儿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