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验包:验出了什么?

时间:2022-10-25 04:11:09

出门验包,看似严格执行制度,实际上却验出了企业与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之间的诸多关系缺失。

被开包验物

在此前参加的一个项目中,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

一天傍晚,我和同事忙完手头的工作,心情放松地向客户公司的大门走去。突然,一名门卫拦住我们的去路,用审视的眼光打量了我们一番,然后冷冰冰地说了句:“打开包。”

我们顿时一愣!

在参与过的十几个项目中,还没有碰到过客户要验包的情况,在公司的历史上似乎也未曾出现过,哪怕是国家一级保密企业也不例外。以前只在登机前“享受”的“待遇”,却在这里碰到了!

令我们大惑不解的是,企业领导层对我们待若上宾、对企业的核心商业机密尚且能和盘托出,然而一名门卫却要我们“开包验物”。

我向门卫解释我们是顾问公司的,希望他就此收手。他却不以为然:“别说客户,就是公司总裁,也要打开包。”

我们还是不愿乖乖“就范”,就给客户方项目负责人企划总监打了电话。企划总监有些为难地表示:“实在不好意思,他们不归我管,要不我明天跟人力资源部部长说说?”

我问:“那今天还查包吗?”

“不好意思。”

我又给打过交道的人力资源部长打电话。电话里也传来了道歉声:“抱歉,这是公司的制度,他如果不执行就是失职。”

还能再说什么呢?当接受完“检查”后走出公司大门时,我的心里有些堵,其他同事也有些不是滋味。

是严格制度还是放弃尊重?

验包事件让我想起前几年沸沸扬扬的一则新闻,某大型商场为了防止东西丢失而对所有出门的顾客进行搜身。虽然只是“验包”而不是“搜身”,但心理感受是类似的,是一种不被尊重和信任的感觉。

我在想,如果我是这家企业的员工,每天在审视中被验包是什么滋味,是不是会因为不被尊重和信任而缺乏归属感?如果我是这家公司的客户,我会因为这次“验包”而加深与其合作呢,还是就此终止合作?

说实话,我并没有因这名门卫的“忠于职守”而感动,而是因不被尊重和信任有些莫名懊恼。是什么让我产生这种感受呢?

是门卫的“严格按制度办事”吗?不是。正如其上司所说,门卫作为制度的执行者只是“照章行事”。

是门卫的态度或方法吗?部分是。如果门卫是一种服务的态度而不是审视的态度,我们可能就很配合地主动接受检查了。

但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制度本身。制度本身是否合理?从保护公司财产角度而例行检查本没有错,但制度制定者有没有考虑过被检查者的感受呢?公司员工接受例行检查还情有可原,但客户、合作伙伴是否感受到不被尊重和信任呢?制度的制定是否坚持从市场和客户出发?制度的制定是否真正体现了从实际出发、从细节着手呢?

验包制度的背景

此后,我们了解到这一制度出台的背景与原因。前不久客户公司出现一起笔记本电脑被盗事件,针对这一问题,公司高层责令企划部起草了“门卫管理细则”,其中就包括“出门验包”的规定。在制度起草的过程中,既没有在员工中进行调查,也没有就制度的相关条款征求员工的意见,而是直接交给人力资源部实施。因此,制度是单向的,而不是双向的,没有在企业与员工之间达成共识;制度本身是基于保护公司财产出台的,而较少考虑员工的内心感受,更甭提客户和合作伙伴的看法了;制度本身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企业的临时性问题,而较少根据企业长远发展进行系统性的考虑。

在“验包”制度推行的过程中,虽然也引起了部分员工的不满,但得到了公司总裁的大力支持。一次,一位新上任的门卫将公司总裁拦住“验包”,总裁在公司全体员工会议上表扬了这名新保安。从此,“出门验包”也成为门卫最引以为自傲的一项工作。我们一方面对新门卫的忠于职守和总裁的率先垂范表示赞赏,另一方面对于“出门验包”这件事仍有不同看法。

自“出门验包”制度推行之后,再没有出现“丢失电脑”这样的事(事实上以前也很少出现),如果单从保护企业财产的角度来说,是有效果的;但若因此让员工感受到不被尊重和信任,并由此影响到员工的责任心、归属感和忠诚度,孰轻孰重、成本高低自然立判。

尾声

此后,我们被“特赦”,不用再每天出门接受例行检查,但仍不时看见员工和外来客人并不情愿接受检查的情景。

每当看到这样的场景,就感受到尊重感和信任感的失落。其实解决这一问题并不难,在部分重要场所安装监控和摄像头,也总比让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受“验包”要好。

用不同的办法解决同样的问题,效果可能截然不同。■

上一篇:Skype:强强联合的牺牲品 下一篇:暂停一下,远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