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职业倦怠成为常态

时间:2022-10-25 04:02:33

当职业倦怠成为常态

很多人都经历过职业倦怠,但如今,人们产生倦怠的年纪越来越轻,时间越来越频繁,有的人甚至工作不到半年就开始厌倦工作。而通常人们对于职业倦怠症往往视而不见,以为像感冒一样能不药而愈。事实上,不正视这个问题,当职业倦怠渐渐发展为常态,只会让自己无法自拔。

我不能做一个高尚的圣者

小王是一位中学老师,工作时间不到十年,但觉得生活越来越没有激情,产生了强烈的职业倦怠,甚至抑郁。早上不愿意起床,每天好不容易走进教室,就是一张苦瓜脸,孩子的笑容也跟着一扫而空。每晚回家都要发一通牢骚。家人多次开导她,却不见收效,小王抱怨的情绪越来越高涨! “实在忍受不了了”、“不想干了”、“明天就辞职”已经成了她的口头禅。小王也意识到这种工作倦怠情绪已经影响了生活,不过她还是克制不住。

小王认为自己的幸福指数极低,而这不是她的职业道德有问题。恰恰相反,小王是一个很敬业的人,特别是刚工作的前几年,可谓兢兢业业。但巨大的工作压力、繁重的任务和不成比例的回报,让小王对这份职业产生了倦怠。小王说,我不能拿着可怜的薪水做一个高尚的圣者。特别是想想自己的薪水不过2000元,这份倦怠更强烈了!

辞职的念头在小王脑海里不停地翻滚。小王在工作中很少开心,经常烦闷焦躁。小王老师的状态是一种典型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态只是不能顺应过大压力时的消极反应

不是你的错

职业倦怠,英文为Job Burnout,提到这个字眼,很多人脑海闪过的是“蜡烛燃烧殆尽”的画面。职业倦怠似乎是个负面的字眼,因此许多人不愿承认、正视自己的工作倦怠感,进而导致问题变得更糟。

其实,职业倦怠是再自然不过的心情。试想,一类事一年做到头,能不腻吗?能不烦吗?对于小王来说,只是不能顺应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消极反应。每个人都需要温暖幸福有尊严的生活,想去旅游、吃大餐、穿名牌。遗憾的是,生活的单调枯燥、活动范围的狭小局促、人际交往的封闭稀少、精神世界的苍白空洞,使小王在繁忙中逐渐遗忘了自己的职业优势,坠入他人的价值坐标中而迷失了自我,从而造成职业倦怠。

发生了职业倦怠,首先要明确:这不是你的错!不要有心理负担。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刘铁榜指出,职业倦怠很容易理解为是员工的问题,但导致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在于职业、雇主、组织以及社会结构,而非雇员,这也许令人意外,但却是研究者们的共识。

所以不要过分自责,别把事情看成全是你的错,更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辞职解决不了问题 心态很关键

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在职人士因为职业倦怠而选择跳槽,尤其在新入职者中较为多见。但是辞职和跳槽都解决不了问题,那只是一种逃避。换了新环境,当新鲜感过去,倦怠感又会再次袭来。当然并非不可以跳槽,但更重要的是没特别的好机会时,先把现有工作做到优秀。问自己还有什么没想到、没做到、没做好。

《The Joy of Burnout》一书的作者Dina Glouberman建议,在这个人生十字路口,最好的方式是“停下来”,好好思考自己的下一步,千万不要忘记“我是有选择权的”。倦怠感真正需要的是被重视、被倾听!短暂的旅游、适当的休息、学习新技能、接受培训、参加一些聚会、与好友倾谈等都是有帮助的!

当然,外力只是辅的,最终要走出倦怠的泥沼,还是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一位同样经历过职业倦怠的职业人迟悟说道,我也曾经在工作10-12年期间产生了强烈的职业倦怠。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之后,我又觅得新目标、重拾自信,现如今经常沉浸在职业幸福感之中。那段昏天黑日的经历已然成为了我的人生财富。总结一点,产生职业倦怠不能怨天尤人,还是要从自身寻找突破点,心态很关键!

人只要不离开职场,工作挑战就是无止境的。要学会适应环境、妥善进行压力管理,培养自己面对问题的勇气和正面的态度,试着让工作更有趣、学会更超脱乐观。调整心态,才能感悟幸福。

上一篇:探秘复杂目录结构生成器 下一篇:NVIDIA Tegra 2 点燃山寨厂的平板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