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臭味——嘉兴人偏嗜臭蛋死雏

时间:2022-10-25 03:42:03

江浙人嗜臭如命的风俗,更出名的是浙江嘉兴的“臭蛋”。臭蛋就是孵不出小鸭的蛋,把臭蛋打开,将死雏鸭的细毛镊净后,清洗切煮来吃。这种臭蛋拿在手中摇晃,可以觉着死雏鸭在里面,还有一种臭蛋是没有受精的蛋,再孵也孵不出小鸭来,母鸭孵了十几二十天,蛋白、蛋黄混在一起,打开时浓汁淋漓、一片腥臭,在手中摇晃时,都不觉得有东西在里面;这种臭蛋就需要连壳入水煮熟了吃,也有人生吃这种臭蛋的。嘉兴人特嗜此味,还美其名为“喜蛋”或“鸭馄饨”哩!

嘉兴人吃臭蛋的历史很悠久,从文献记载来看,至少可以上溯到八九百年前的南宋。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说:“跳上岸头须记取,秀州城外鸭馄饨。”秀州即今日之嘉兴。

元人陶宗仪在《南村随笔》这本书上也说:“鸭馄饨,其名莫考所自,乃哺坊中烘卵出鸭,有半已成形、不能脱壳,混沌而死者。在他处为弃物,而秀州独以为方物。”这条资料也说明当时已有专门替人哺小鸭的哺坊了。

此后,关于鸭馄饨的记载,陆陆续续、不一而足,可见臭蛋一直有人吃、一直有人嗜臭蛋如命。如清初人朱彝尊《鸳湖棹歌百首》中有一首说:“鸭馄饨小漉微盐,雪后垆头酒价廉;听说河豚新入市,蒌蒿荻笋急须拈。”注云:“方回题竹杖诗:跳上岸头须记取,秀州门外鸭馄饨。”鸳湖在浙江嘉兴县南三里,与鸯湖相连,合称“鸳鸯湖”,所咏正是嘉兴风俗。不过朱注说方回题竹杖诗云云,恐怕是朱彝尊记错了,那两句是南宋初年杨万里的诗,南宋末年诗人方回(字万里)虽然也有咏鸭馄饨之作,却是题作《听航船歌》:“南姚村打北姚村,鬼哭谁怜枉死魂;争似梢工留口吃,秀州城外鸭馄饨。”原注:“秀之南门至海盐古塘八十里,人人带刀仇劫,十二年间,私杀官诛,骸骨如丘。”所以方回说这些为报私仇而死之人,反不如船夫有口福吃鸭馄饨哩!

清朝乾隆年间的东墅老人谢墉,写了一本《食味杂咏》;谢墉是浙江绍兴府嘉善县人,谈故乡之食物,当然少不了喜蛋。他考证说古时候没有“蛋”字,只有“卵”字,今天大江南北都称鸟卵为“蛋”,不称“卵”,“蛋”应该是汉朝时人许慎《说文解字》一书中“毈”字的转音假借字。“毈”是不供孵小鸡小鸭、专供人吃的卵。谢墉在“喜蛋”诗下又注说:“……元(人)方回诗曰:秀州城外鸭馄饨,即今嘉兴人所名之‘喜蛋’,乃鸭卵未孚(孵)而殒,已有雏鸭在中,俗名‘哺退蛋’者也。市人镊去细毛,洗净烹煮,乃更香美……喜蛋中已成小雏者味更美,近雏而在内者俗名‘石榴子’,极嫩,即蛋黄也。在外者曰‘砂盆底’,较实,即蛋白也,味皆绝胜。”从名称之繁细、状味之褒辞,也可见嘉兴人视臭蛋为珍肴的情形。

嘉兴人爱吃臭鸭蛋实在太有名了,晚清人江介石《趣味集》中还有个带点“颜色”的笑话,题作《嘉兴人》:“下虱请上虱宴饮,上虱行至脐下,见肾倒挂,乃大惊而回。一日下虱复遇上虱,叙说前次奉请,何以见却?上虱曰:‘那日知兄府上为了人命,心绪欠安,故不好取扰。’下虱闻之,沉思良久,乃言曰:‘是日高朋满座,燕饮良欢,那有此事?’上虱曰:‘明明吊死了一个嘉兴人,在你门首,弟亲眼见之,兄如何讳言?’下虱曰:‘那见得是嘉兴人?’答曰:‘他身边现带着两个臭鸭蛋咧。’”

上一篇:神拳金台(4) 下一篇:我在加拿大教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