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课堂中视频素材的有效运用

时间:2022-10-25 03:37:29

历史与社会课堂中视频素材的有效运用

现代教学,已经进入了“教”受制于甚至取决于“学”的历史阶段,无疑,这是真正、系统、全面地掌握教学内在关系的一个关键所在和辩证地认识教学规律的核心之点。因此,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有效运用视频素材,就成为坚持育人为本、真正为学生服务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 有效运用视频素材的意义

视频素材集声音、图像、色彩和动感于一体,直观、感性、变化,符合当前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原本一堂枯燥无味的历史与社会课,因为运用了视频素材,变得生动有趣、效益提高、减负增效。

1. 培养兴趣,激发欲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快乐中动脑、动口、动手,发挥主体意识,愉快地接受和完成学习任务,十分必要。

例如,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中关于“西安事变”的文字描述只有短短两行字,很难让学生理解事变的复杂性。而运用相关的视频素材,几分钟的解说,再配以真实的照片和文献资料,使“西安事变”教学变得生动真实。再简要地说明事变中的主角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的生平,使学生觉得历史很真实,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进一步激起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

2. 拓展视野,减负增效

我们正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考古的新发掘,史料的新发现,使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内涵更加丰富。作为一种音像资料,视频具有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传达较多历史信息的功能,不仅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拓展了广大学生的眼界,很好地起到了举一反三、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教材内容也因此变得通俗易懂,降低了学习难度。

仍以“西安事变”为例,几分钟的视频播放,使学生见识了诸如张学良、杨虎城、等重要历史人物,西安华清池的景致以及中美合作所的酷刑等,从中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哪怕是当时街上的一辆黄包车,也能让学生感受其历史的价值。

3. 渗透德育,培养品德

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一致性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原则之一,寓思想教育于知识的传授之中是实现历史与社会教育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历史人物(尤其是伟人)的形象和事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仁人志士的铿锵语言久久萦绕在学生耳边,让其感受历史的气氛,进入历史的场景,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激发起对真善美的爱,对假恶丑的恨。使学生的内心受到启迪,使灵魂得到净化,使情操得以升华。

例如,在八下历史与社会第七单元“罗斯福新政”教学中,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1929~1933年经济危机》,短短几分钟就把新政的来龙去脉讲述得清楚到位、准确感人。在这部历史纪录片中,有大量的真实场景照片、人物照片等第一手资料,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经济萧条的景象。一方面是人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另一方面是资本家把卖不出去的商品大量销毁,牛奶倒进河里,玉米当柴烧……此情此景,让学生皱紧眉头,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从而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树立了热爱社会主义、拥护社会主义的志向。同时,也被罗斯福总统的意志、智慧、干练以及胸怀宽广的美德所深深感染。

4. 审美教育,提高美育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通过发自内心的、动情的表达,通过成功和有趣的体验,感受学习的意义,这时习得的内容就不再是与学生主观感受相脱离的客观知识,而是成了学生能自主拥有的一种主观的复合性的知识表征。

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唐盛世中的盛世文化”这一课时,笔者引入了步辇图的视频,让学生边听解说边欣赏阎立本笔力刚劲、线条坚实的铁线描的画风,从了解这幅作品的背景,进而理解唐代人物画的特点,领略唐朝人物绘画作品所蕴涵的深层意义。又如,在教学“感悟生命”这一课时,笔者播放了一段反映动植物的视频资料,面对可爱的动物和美丽的植物,学生在欣赏后都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啧啧的赞美声,心中充满了对生命个体的美好憧憬。再如,在教学“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时,笔者引用了多个精彩的历史瞬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之情,美育、德育双丰收。

二、 有效运用视频素材的原则

当前学生的业余时间大多被电视和游戏所占用,成为图片思维的一代。运用视频素材进行教学,正与上述学情相符,能有效吸引学生的长久注意力,以达成教学目标。运用视频素材,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时间原则

一堂完整的课通常45分钟,由导入、授课、小结等几个环节组成。为此,引入的视频素材应控制在5分钟以内为宜,既不影响其他教学环节展开,又能创设出彩的亮点。一堂课只要有一两个亮点即可,也不宜长时间播放片段,以防止重点不突出,偏离了整堂课的中心,以致学生虽然观看很投入,事后却不知究竟哪些内容是教材要点,无法达成教学目标。

2. 数量原则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记忆”也不例外。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的记忆效果,就不能不了解、遵循记忆规律。我们知道,记忆效果与材料的数量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材料的数量越多,记忆越难、越慢;反之,材料的数量越少,则记忆越易、越快。因此,运用的视频素材不能过多,一般控制在1~2个为宜。过多,累赘烦琐,中心混乱,既找不到重点,也记不住内容,出现一种所谓“超限效应”。所谓“超限效应”,就是因刺激过多、过强和过久而引起听者产生极不耐烦或滋生抗拒的心理或行为的现象。例如,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马克・吐温决定:1分钱也不捐。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此时的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超限效应”的结果。

而运用1~2个视频素材,能化枯燥为生动,轻松地突破知识传授的难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张有弛,松紧适宜,符合学生接受新知识具有的正常的心理能力,效果自然明显。然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上5分钟的视频往往离不开长时间的准备,需要教师做足课下工夫。

3. 选择性原则

生活中总是充满选择,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必须学会如何选择视频素材,因为教学目标的达成离不开视频素材的有效引入。同时,视频素材的恰当运用往往能掀起整节课的高潮,成为最出彩的一个环节,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有效选择就成为前提条件。

在历史与社会课中有效选择视频素材,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有效引入有关重要历史人物的视频

重要历史人物的视频素材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他们是重要事件的中心人物,教学中必须涉及;二是这些人物往往具有良好的品行,可以起到思想教育作用。

例如,教学“郑和下西洋”这一课时,笔者采用了动画片《郑和下西洋》的视频。郑和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在他一生所做的各项伟大事业中,如航海、外交、军事、建筑等都表现出卓越的智慧与才识。而动画片《郑和下西洋》以场景逼真、制作精良,生动地再现了郑和的不平凡的生平,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吸引了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悦纳新知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2) 有效引入有关重大战役进程的视频

重大战役进程类的视频素材,细节表现力强,信息蕴涵量大,场面宏大,气势雄伟,有利于渲染气氛、调动情绪,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通过观看反映抗日战争的“台儿庄战役”的影片《血战台儿庄》,学生从中目睹了当年官兵英勇地与日寇展开巷战、白刃战的历史场景,也深刻地感受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是多么的深重,教育意义明显。

(3) 有效引入有关重大历史瞬间的视频

在教学“新中国成立”时,笔者播放了开国大典时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人庄严宣告的特写镜头视频,耗时1分26秒。只见黑白色中,整个广场庄严肃穆,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28门礼炮响起,军乐队奏响了国歌。顿时,历史的厚重感和伟人的气魄在不经意间传递给了学生,深刻感受胜利的来之不易。而在教学“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时,当笔者引入“嫦娥一号”升空的精彩视频时,学生都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画面中即将起飞的火箭,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瞩目成就感到自豪。

(4) 有效引入有关历史传统习俗的视频

我国历史上的传统习俗多种多样,许多是难以用文字表述的,如传统的舞蹈、民歌等,而通过相关的视频素材向学生展示,使学生更好地解读那段历史。例如,对中国古代缠脚这一不良习俗,大多数学生不了解,而教师的讲述总也比不上让学生亲眼目睹视频来得更深刻。所以笔者引入了相关视频素材,让学生过目不忘,并深刻地理解了封建社会的礼教残酷地束缚妇女思想、摧残妇女身心的本质。

总之,新形势下历史与社会教师只有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创新一条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学新路子,生成一堂堂使学生、老师都乐在其中的精彩的历史与社会课,最终获取轻负高效、一举多赢的理想教学效果。

上一篇:“整合”打底 高效“亮色” 下一篇:《去年的树》文本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