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铁路道岔施工质量的缺陷分析与对策

时间:2022-10-25 02:53:20

关于铁路道岔施工质量的缺陷分析与对策

摘要:道岔是铁路轨道中不可缺少的连接设备,道岔结构比线路复杂。道岔施工过程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较多,其施工质量影响行车的安全和速度。本文分析了铁路道岔施工的相关问题,提出了道岔转辙部分病害整治对策。

关键词:铁路道岔;施工质量缺陷;对策

中图分类号: X73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道岔型号繁多给施工、维修造成了极大困难,为使道岔各部分几何尺寸满足设计、和维修标准,必须提前针对道岔容易产生的病害,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道岔施工质量。

一、铁路道岔转辙原理

道岔是使机车车辆能从一个股道转入另一个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机车车辆从一条线路驶入另一条线路或两条线路平面交叉,都要经过道岔并由道岔来控制。车站内各种线路之间的连接都是通过道岔来实现的。

(一)普通道岔的构成及转辙原理

通常我们会根据道岔的不同构造特点分为以下这么几类,主要有单开、、三开、菱形交叉这几种,对于线路交叉设备来说还有复式交分以及交叉渡线这几种。这其中比较主流的道岔构成方式是单开道岔,其自身具有安全、简便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单开道岔可以实现将一条线路的列车安全的引导进入另一条线路的功能。对于单开道岔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左开式单开道岔,另一种叫右开式单开道岔。

(二)高速道岔的构成及转辙原理

高速道岔一般都采用活动心轨道岔,其与普通道岔在构成上的主要区别在辙叉部分。活动心轨道岔的辙叉心轨和尖轨是同时被扳动的,当尖轨开通某一方向时,活动心轨的辙叉心轨与开通方向一致的翼轨密贴,与另一翼轨分开,从而消灭了有害空间。运营实践证明由于消灭了有害空间,活动心轨道岔具有行车平稳、直向过岔速度限制较少等优点,适合运量大、行车速度高的线路。

(三)道岔的转辙控制

通常来讲可以将道岔的转辙控制分为两种动力形式,一种是手动扳道机控制法,另一种是电动转辙机控制法,这两种方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运用。对于前者来说,在我国的运用情况比较少,其原理是通过手动以及电锁器联锁的方式来进行制,对于后者来说它的优点比较明显,主要利用电动机来带动道岔的尖轨来进行位置的转辙,无论是正向转辙还是反向转辙都可以实现,这样一来道岔的开通位置将会形成两种不同的形式。

采用电动转辙机的优点是道岔转换时间短、安全程度高,并且便于实现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目前,我国铁路基本普及了电动转辙机。除电动转辙机外,在我国采用的用电起动的转辙装置,还有电空转辙机、电液转辙机等,也可广义地统称为电传动转辙机。电空转辙机是以压缩空气带动的转辙装置,用于机械化驼峰调车场内。

二、铁路道岔施工质量的缺陷分析

道岔是铁道线路上的主要关键设备之一。当前,铁路道岔施工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丞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道岔水平和前后高低不良。道岔方向不良,轨距超限。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尖轨拱腰导致的病害威胁等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道岔水平和前后高低不良

道岔水平和前后高低不良是铁路道岔施工存在的缺陷之一。铁路道岔水平和前后高低不良,将威胁铁路的正常运行,极有可能造成列车通过道岔时摇晃加剧。道岔的水平、高低不良主要表现在尖轨尖端及第二动程处。对铁路道岔施工而言,道岔水平和前后高低不良主要是由于轨枕处不易捣固造成的与此同时,在直股护轮主轨前后易上翘,也会造成道岔高低不良。

(二)道岔方向不良,轨距超限

道岔方向不良,轨距超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铁路道岔施工质量。道岔方向不良,道岔及其前后线路就不是一个整体,道岔就不能处在正确的位置。道岔出现方向不良,轨距超限的主要原因是:辙叉心位置不正确,与前后钢轨的连接不良;尖轨弯曲;连接杆、顶铁尺寸不合,捣固不良等。

(三)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

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是铁路道岔施工存在的问题之一。一般来说,铁路施工中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直接关系到行车的安全。尖轨构造薄弱,固定点少,整体性刚,道岔链接环节松动、爬行影响、温度的影响等,都会造成假密贴或尖轨不落平。仅靠简单调整缺口间隙去解决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的问题,显然是不行的,对道岔尖轨与基本轨的密贴问题研究应提上日程。

(四)斗尖轨拱腰导致的病害威胁

尖轨拱腰导致的病害威胁也使得铁路道岔施工陷入困境。由于养护维修不当和尖轨本身结构等缺陷,列车通过时尖轨跳动,出现尖轨拱腰现象,严重威胁着行车安全。尖轨拱腰的主要原因是:转辙部分的捣固不良,有枕木空吊板,特别是尖轨跟端活接头有低接头;道岔爬行,尖轨有串动。为减少铁路道岔施工中尖轨拱月要导致的病害威胁,因此,研究优化铁路道岔施工质量的对策势在必行。

三、道岔晃车整治措施

(一)滑床台磨耗形成沟槽:滑床台磨耗出现沟槽到一定程度时会影响电务道岔转换,并且沟槽越深越难打磨处理。因此滑床台出现沟槽时要及早打磨。特别要加强对可动心轨一动处第二位的两块小滑床台沟槽的打磨处理 。

(二)枕木吊板:加强对道岔牵引点处、可动心轨、接头岔枕的串实捣固工作。捣固时每根岔枕均应在岔枕两侧通长捣固,并同步做好道岔各部螺栓的复拧紧固工作,达到弹条保持三点接触。弹性轨撑未更换下道前,应加强检查,发现失效松动应立即打靠,并采取临时措施进行固定,防止轨撑脱落后掉落牵引点处碰触电务牵引杆形成卡阻。基本轨、翼轨下小胶垫,滑床板下大胶垫压溃失效:安排更换具有防油功能的大小胶垫 。

(三)确实做好道岔前100 m线路的整体维修,经常保持轨面平、方向顺。在着手防治道岔方向时,先做好线路前后方向,再进行道岔方向的整正(不但要保持道岔内方顺直,而且要保持道岔与线路衔接顺直)。整治道岔方向时,要按照“大弯拨、小弯改、硬弯整”的要求,拉不定长弦线先做好直股基本轨方向,拨好道岔位置。整治位于道岔群中间的道岔方向时,如果前后、左右串动的牵涉范围较大,应事先进行测量,全面布置好道岔群位置,再进行道岔的拨正。大机道岔维修时应严格控制线间距。

(四)顶铁不靠或过长:顶铁不靠易造成高速列车运行时瞬间的横向位移形成晃车及尖轨变形。顶铁过长顶死易造成转辙部分竖切不密,阻碍心轨的运动,造成心轨反弹。因此应根据轨温变化情况,对顶铁贴靠用拆垫调整片的方法及时进行调整,对顶铁过长顶死的应对顶铁进行打磨处理。消除岔区焊缝不平顺,对焊缝平直度影响波纹高低和方向的,要采用打磨机、磨光机等机械进行处理,也可结合道岔打磨车进行处理。对焊缝质量严重不达标的,应计划钢轨和材料,申请天窗,进行重新焊接。同时进行钢轨焊接技术公关,提高钢轨焊接质量。

四、铁路道岔转辙部隐患整治办法

(一)尖轨顶面有肥边时,及时进行打磨; 按照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与滑床板不密贴和尖轨跳动等病害的整治方法,进行综合整治; 尖轨顶铁过短时,加长顶铁,使尖轨尖端不离缝; 将垂直磨耗超限的基本轨与轧伤的尖轨同时更换,或采取焊补办法加强;导曲线可根据需要,设置6mm超高,在导曲线范围内按不大于 0.2%顺坡,严格禁止列车超速。尖轨尖端和跟端尖轨中部轨距小至1430mm以下时,将危及行车安全。

(二)串动尖轨、基本轨使之处于正确位置,按道岔标准图保持尖轨至岔首轨端的距离,并将尖轨跟端螺栓方正,锁定爬行; 整正拉杆或连接杆的位置及通过加、撤调整片的办法使各连接杆的距离合适; 焊补或更换已磨损超限的双头螺栓、间隔铁和夹板; 调直或更换侧弯尖轨; 保持尖轨跟端轨缝不超过设计规定,不允许挤成瞎缝; 消灭转辙部分三角坑及不良方向; 单侧行车的道岔,在反弹不影响道岔表示的情况下,与信号密切配合将道岔调整到最佳使用状态。

(三)在电务人员的配合下,先向外移动曲基本轨到标准距离; 按标准刨切尖轨,调整连接杆、拉杆的长度,使其与基本轨密贴,矫直尖轨尖端和跟端变形的尖轨; 消除尖轨中部弹性矢度。

结语

综上所述,进一步提高道岔质量、延长道岔使用寿命,提高列车运行安全性和旅客舒适度,这就要求在道岔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多总结经验,有意识地针对道岔容易出现的病害提前采取措施。

参考文献:

[1]曾勇.无砟道岔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2]薛淑红.海南东环城际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3]刘凤吉.现浇道岔连续箱梁施工质量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上一篇:大连地铁学海区间涌水事故分析及处理措施 下一篇:地铁施工邻近管线安全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