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裂缝的控制技术的分析

时间:2022-10-25 02:34:02

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裂缝的控制技术的分析

【摘要】裂缝是建筑物的主要通病,不仅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性能,还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本文笔者对建筑工程施工裂缝的控制技术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裂缝,控制

前言: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必须重点考虑裂缝问题,即使无法杜绝裂缝的产生,也得依据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使建筑裂缝的危险系数降低,保证建筑的质量。

1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危害

对于一个建筑整体来说,裂缝的形成给建筑结构形成很大的危害,这种危害不可忽视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首先,建筑裂缝使工程结构的整体强度降低,也就是使建筑强度降低对于建筑工程而言,一旦形成建筑裂缝,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造成钢筋外露,而外露的钢筋又加剧了水和空气侵蚀混凝上内部的速度,时间一长,混凝上不可避免地变质、软化,最终使工程结构的整体强度人人降低强度的降低反过来又会导致裂缝的增人,这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如果不及时处理,裂缝就会对工程以后的使用埋下隐患,使工程后期的使用性能受影响。

其次,建筑裂缝降低建筑物的刚性度由于裂缝截而处的中轴会随着建筑过程中的裂缝而不断发生变化,致使截面处的中轴呈现不同程度的上移状态。实践证明,裂缝越严重,工程结构的变形程度就越大,给工程结构带来的危害也就越大,从而形成了建筑物刚度不足的局面。

2 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性裂缝因素

2.1 出现温差

当建筑结构的混凝土浇筑之后,内部水泥产生的水化热很难散发,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持续升高,而其表面的散热能力很强,从而在混凝土的内外部形成较大温差,造成内外部产生不同的应力,最终使建筑结构产生裂缝。

2.2 沉降及收缩

由于受到外界的影响,建筑结构施工中混凝土的强度起来之前还处于塑性状态,因塌落度过大而出现沉降现象,当表面水分丧失之后就产生裂缝。此外,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后,其表面强度没有及时被覆盖,造成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速度过快而出现收缩现象,产生的裂缝呈龟裂状。

2.3 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的相关因素

2.3.1 材料质量不过关

混凝土的质量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有直接影响。混凝土由水、水泥、石子、砂石及外加剂等原材料共同构成,因而这些原材料质量的好坏是建筑结构产生裂缝的影响因素。如当砂石的含泥量超过了相关标准、规定时,就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不但会使混凝土的抗渗性及强度被降低,还会促使建筑结构因混凝土的不均匀干燥而产生网状裂缝。

2.3.2结构设计不当

如果建筑结构设计出现截面不够、高度偏小、梁的跨度太大等问题; 或由于设计人员犯了计算错误,导致钢筋截面偏小、配筋位置不科学、结构构件断面突变、节点不合理等; 或对建筑结构设计构造的处理不当,在建筑结构的次梁处没有针对现浇主梁设置附加箍筋; 或其他各种结构缝的设计不当等,这一系列结构设计不当因素都会促使混凝土开裂,从而造成建筑结构产生裂缝。

2.3.3 施工质量控制不够

在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如果在制作、浇筑、运输以及安装混凝土结构构件等环节出现施工人员操作不当的现象,那么施工质量就得不到有效控制,裂缝将会产生; 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跟规范要求不符,或施工人员在钢筋绑扎过程中胡乱踩踏已经绑扎好的钢筋,就会加厚负弯矩承受的钢筋保护层,从而减小构件的有效高度,形成跟受力钢筋呈垂直状的裂缝;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容易出现蜂窝麻面、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等现象,这样会造成荷载裂缝的出现,从而引起钢筋锈蚀; 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会降低混凝土坍落度,而振捣速度跟不上要求也会让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的裂缝; 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构件施工时,如果模板刚度不符合要求、支撑体系不稳,也容易在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模板变形的情况,最终导致裂缝的出现。这就需要建筑结构施工人员务必要控制好施工质量。

3 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性裂缝控制措施

3.1防治建筑结构温度裂缝的措施

为了降低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可以通过骨料级配的改善、掺和混合料、添加外加剂等方式,并且适当地添加碎石冷却或者是在水中添加冰块,也有利于降低混凝土温度,保持混凝土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基本一致,也可以避免因为内外温差过大出现裂缝的现象。

3.2针对混凝土沉降及收缩的防治措施

沉降现象的发生跟混凝土的质量有直接联系,所以要想有效防止出现沉降裂缝,就务必将运输混凝土的时间最大限度地缩短,确保混凝土内部的水分保持适量,同时确保振捣混凝土的频率均匀,防止因出现混凝土离析分层现象而产生裂缝。与此同时,相关施工人员要做好对浇筑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夜间及时覆盖混凝土浇筑结构构件,有效控制其内部水分的蒸发速度,防止产生收缩裂缝。

3.3控制好建筑混凝土结构开裂质量

3.3.1选用合格的材料及配料

在选用水泥时,应选择水热化较低的,严禁在施工中使用不合格的水泥; 采用质地坚硬、表面粗糙的石料制作粗骨料,其空隙率较小,不会发生碱性反应,且石料理的有害物质含量不能超过相关规定; 采用空隙较小、颗粒较粗、含泥量较低的中型砂石制作细骨料; 要适当使用外加剂,如减水剂等,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积极降低用水量,尽量减小配料收缩; 在混凝土的配置过程中要准确计算计量,严格控制好水泥跟水灰之间的比例,当混凝土出现离析时一定要重新搅拌均匀才能够进行浇筑等。通过这一列的防治措施将有效降低甚至消除因材料因素产生的裂缝。

3.3.2优化建筑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不均匀沉降的减少不仅跟混凝土的质量有关系,还可以采取调整基础结构深度的措施减少不均匀沉降。这就需要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做好设计工作,促使结构设计得到进一步优化。

3.3.3有效控制施工质量

钢筋混凝土的模板构造要科学合理,防止各个模板杆件之间发生变形而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模板及支架要具备足够强的刚度,防止因施工荷载的压力作用造成模板变形过重产生裂缝; 相关施工人员的拆模时机应控制好,不能拆得过早,要确保早龄期混凝土不会出现损坏及开裂等现象,当然,拆模时间也不能太晚,不能错过混凝土水热化的峰值,也就是不能错过混凝土的最佳养护接入时机。在浇筑混凝土时,应确保振捣适度且均匀,防止离析现象发生; 加强养护早期混凝土,并科学延长养护的时间,在温度低、气温高、风速大等环境下更要及时喷水,或采用覆盖保湿膜等措施防治建筑结构产生裂缝。

3.4建筑物的浇筑施工技术要得到有效控制

在建筑施工中,可以通过科学合理控制混泥土浇筑过程来防止建筑裂缝的产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一旦施工技术出现了问题,则会对建筑物的整体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现代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保证建筑物质量的整体提升,通常采用的工艺比较先进。而且,多年来各种的经验与建筑工程问题也说明了,施工工艺的提高,以及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安排,对于提供建筑物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要在建筑的过程中有效的处理好一些施工细节问题,以进一步的提高施工质量。

4.结语

裂缝是建筑物的质量通病之一,产生的概率很大,通常都会引起业主投诉。针对建筑结构产生裂缝的问题,我们不能谈缝色变,更不能置之不理,应及时分析裂缝的形成因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尽量降低建筑结构产生裂缝的几率。

参考文献

[1]安伟红.简述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4( 03) : 84.

[2]刘杰,张超.房建工程当中砌体裂缝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门窗,2013( 07) : 304.

[3]李要飞。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探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0:24-25。

上一篇:小麦施用松土促根剂效果研究 下一篇:试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