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民国历史遗存 提升古城文化张力

时间:2022-10-25 02:31:37

完善民国历史遗存 提升古城文化张力

位于华北平原中部的河北省保定市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自从1500年前建城以来,古建遗存十分丰富,特别是近代以来,作为环京津的重要政治中心,城区内陆续兴建了极富风格的建筑群落。保定光园作为民国政坛重要人物曹锟的公馆,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极具审美、文化价值。如何保护开发利用好这一历史建筑遗存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

一、保护、恢复与开发光园的意义

1.光园见证民国历史风云

光园位于保定市区永华中路东侧,原为明代大宁都司右卫署和断事司,至清为直隶巡道司狱署。1916年,曹锟任直隶督军时,在光园大兴土木,进行大规模改建、装饰,成为曹锟的公馆。因曹锟非常敬慕抗倭名将戚继光,故将此处改为光园。

光园自建成后,即成为直系军阀策划重大事件的大本营,是直皖战争、直奉战争的策源地,也是曹锟贿选总统的指挥中心、曹锟召集京剧名流的演出中心,光园还是行辕所在地。

自曹锟离开光园后,光园成为更迭的军阀、民国政要临时办公和居住之地。吴佩孚、冯玉祥、等政坛要人均曾在光园策划过重要历史事件。

2.光园的建筑价值

经过曹锟改建装饰后的光园,中西合璧,在建筑风格上独具特色。

一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光园占地2.2公顷,是一处以南北方向为主轴线,以单层建筑为主的大型院落。原来的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由曹锟的天津幕僚刘氏仿照天津流行的小洋楼风格,融入传统四合院建筑格局设计并主持建造,使光园成为当时乃至现代仍颇具时代特色的建筑组群。

光园正门为砖石结构的拱形券门,券门上有突出两侧墙高的仿西洋装饰,中间门额上凸雕曹锟自题的“光园”两个大金字,落款为“渤海叟”。门前两侧各蹲一尊石狮。进入正门后即是花园区,整个花园占地约三亩,处在大门后与主体建筑(正厅)之间,并由两侧柏树绿篱夹映的甬路将其分割成对称的东西两部分。这种将园林放在院落前部与以道路对称分割园区的方法也是参照西式园林的布局。

光园正门呈“工”字形,分前后厅,以廊互连。进入东西两侧各有大室一间,西室即是当年曹锟的办公室。他的坐椅临窗面东,隔窗正对七星北斗的勺窝,座下有活动踏板,推开踏板就是地道入口,地道连通厅内各室,并直达后厅的大地下室。前厅后部东侧走廊有楼梯可上至天花板上的阁楼,以备紧急状态警卫人员及时保卫。

主厅建筑前面东西两侧各有一栋建筑形式基本一致的中西合璧式精美廊房相对应,主厅西侧邻街墙建有一座二层小楼,东侧建有一座小戏园。戏园以连廊与主厅相连,内设十多个座位,戏台面西,很小,仅容演员清唱,后部有门,推门即是地道,直连地下室,以备应急逃生。主厅后面,西侧是南北排列的四排满堂玻璃窗前后带廊的中式平房。平房东侧以窄巷相隔处,建有一座约300平方米的戏园,园内戏台面北,中间是池座,东、西、北三面复廊,楼上为包厢,此戏园原是供官府娱乐演出之地,北伐后,改为营业剧场,名“吉庆园”。

二是光园的建筑特色折射出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西学东渐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此风才开始益盛。西方文化思想影响到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政治、军事、教育、社会等。西方的影响在当时中国的建筑上体现得更加明了与直接。

民国时期,很多建筑改变了单一的中国传统园林风格,增添了许多西方建筑元素,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比比皆是。光园即其中之一。“住所之影响于人的性格乃至一时的心境,无疑相当突出。因而,对住所的要求往往是主人人格的潜在表现。”因此,研究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研究西方文化对时人思想及行为的影响,光园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实物史料。

3.光园是保定西大街区域整体古城风貌的一部分

对于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而言,其中的历史与文化容量无疑是一个重要指数。这个容量,不仅包含对新文化的认同与接收,更应该涵盖对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视与否。保定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存,对其重视与保护程度与否成为上至当政者,下至普通百姓关注的焦点。因为历史遗存的不可复制性,所以按照理论而言,历史文化遗存都应该加以保护与恢复,但是这一理想显然超越了现实。因此,退而求其次,对历史遗存的保护与开发可以按照划定区域分层次进行。

保定市中心城区的裕华路南北两侧是古文物遗存聚集区,目前已经被列入重点开发保护区域。直隶总督府、莲池的保护与开发措施已经相对成熟。光园东距直隶总督府博物馆300余米,东南与古莲池隔路相望。所以,光园的保护、恢复与开发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光园本身,更是完善古城整体文化遗存的一部分,也是做好古城区域的保护与开发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二、光园恢复与保护的困境

1.产权归属问题

从2003年起,保定市旅游文物局就谋划收回光园,修复开发。可是由于原产权单位的几十名职工的出路等问题,光园的产权归属至今未能得到解决,这成为光园保护、恢复与开发的主要障碍。

2.文物保护的长期利益与短期经济利益的冲突

光园位于保定市区最繁华的商业街――裕华路中段。商业黄金地带,寸土寸金,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成为保护、恢复与开发光园最大的障碍。

3.光园的历史文化价值未被广泛深刻认同

多年来,保护恢复与开发的呼声多局限于学界和有识之士,其意义远未得到广泛而深入的认同。随机调查显示,保定本地民众对光园的知晓率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光园的保护、恢复与开发。

三、光园恢复与保护的对策

1.对于产权归属问题,因涉及到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不同部门的利益问题,应由政府部门积极负责协调解决。

2.政府相关部门委派专人专门全力以赴力争光园的“部级保护”工作,争取更优惠的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以弥补地方财政之不足。

3.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光园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

搜集整理有关光园的各种资料,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广泛深入地对内对外宣传光园,让光园的价值家喻户晓,同时也为下一步开发光园旅游等项目做好前期铺垫。

4.文物保护与恢复的意识尚有待提高

如何使历史叙述真正接近历史真相,是诸多学者们煞费苦心的事情。对于历史,我们固然有着丰富的典籍文献。中国文化传承的连续性也的确依赖于文字,但是历史记忆的过程并非全然是通过文字来达致的。历经千百年的风雨冲刷与时代变迁,存世有限的历史遗迹对于人们接近第一历史的作用更为真实与重要。保护好现有历史遗存,其意义已经不仅限于我们一座古城,而是延展到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甚至是整个人类。保护好一座光园,是当代人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5.在保护与恢复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

在保护与恢复基础上,可以对光园进行适度开发。

(1)针对光园,增添旅游项目,侧重于历史文化旅游。

(2)开发多种服务项目,结合光园建筑特色及历史文化内涵,可以进行晚清、民国体验式消费服务、影视外景地服务、旅游产品销售等,特别是结合光园建筑特色,恢复光园的戏院建筑,开拓戏剧演出项目。

(3)与西大街古城文化圈整体保护与开发形成呼应,进行整体设计与开发,形成古城独特清代、民国文化研究整体,提升古城历史文化张力。

作为以历史文化名城为特有标签的古城保定,历史与文化注定已经成为保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保定有良好的历史内涵,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独有的文化资源优势,造就了保定特有的文化气质,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保定特有的文化资产。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必将成为保定发展的巨大财富与长久动力。

参考文献:

[1] 钱理群,黄子平,陈平原.《漫说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冯久玲.《文化是好生意》,南海出版社,2003

[3]《读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97.11

[4] 欧阳友权.《文化产业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6

[5] 范洲等.《中国城市消费文化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6] 蒋原伦.《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7] 张祥斌.《曹锟传》,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8] 林永匡.《民国居住文化通史》,重庆出版社,2006

[9] 姚秀珍主编.《保定文物》,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

[10] 孙进柱,王大林主编.《保定历代大事纪略》,方志出版社,2002

注:本文为保定市2011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保定光园保护、恢复与开发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102093

上一篇:大陆游客赴台湾旅游热分析 下一篇: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推定的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