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设理论通往大众的桥梁

时间:2022-10-25 02:02:17

架设理论通往大众的桥梁

人民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坚持人民性,要认真研究不同群众的思想文化需求,党的政治理论宣传工作只有俯下身子、接到地气、贴近群众,才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淮安市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宣传的过程中,以朴实的内容、新颖的载体、健全的网络、过硬的队伍,增强基层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方面作了以下几方面的积极探索。

探索之一:百姓理论说唱团

如何把根植于实践的理论通过宣传回归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宣传形式是否群众喜闻乐见、宣传内容是否通俗透彻至关重要。据此,淮安市积极探寻党的创新理论与大众需求的结合点,从“乡土文化”、“民间人才”入手,通过“微型演出”、“群众点播”等形式,把理论演出来、把政策说出来、把成就唱出来,在潜移默化中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千家万户。

1.从“乡土文化”入手,探理论宣讲新模式。淮安有着悠久的“乡土文化”历史,淮剧、淮海锣鼓、淮海琴书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借助玩花船、踩高跷、演小品、唱小调等乡土文艺形式,把乡土文艺表演同理论宣讲融合到一起,唱党的政策、话地方发展、解百姓难题、促社会和谐,可以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形象化、艺术化,让百姓看得懂、听得进、记得住。

2.从“民间人才”入手,拓自我教育新渠道。充分发挥民间人才的作用,从百姓中汲取养分、从民智中寻找能量,不仅实现了群众的自我教育,还架起了理论通向群众的桥梁。莲湘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共创和谐社会》,民歌新唱《争做十星文明户》、《小康社会早来到》,三句半《计划生育就是好》等300多个既通俗易懂又富含理论指导意义的文艺宣传节目在群众中广为传唱。草根名角的宣传有效克服了“干部教育群众”存在的身份差异、情感隔阂、认知差距、表达方式等各种问题,更快地将党的理论传递到基层、融入百姓的生活,增强教育引导的效果。

3.从“微型演出”入手,搭灵活便捷新平台。创造的“百姓理论说唱”方式,尽管舞台简单、话筒旧陋、节目粗糙、道理浅显,老百姓却听得津津有味,流连忘返。这种变“长篇说教”为“短小说唱”,变“一人讲”为“百姓唱”的形式,形成了双向互动、浅显生动、自觉参与的理论宣传新模式,迅速在全市推广开来。目前,全市各地已在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微型演出3200多场次,他们走街串巷、进企业、进社区、到湖上、到船家,受教育群众多达30万人次。

4.从“群众点播”入手,建常唱常新新机制。在宣讲过程中,各地组织党员干部走村入户,摸清当前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和民生话题梳理成基层民情要点,形成“菜单式”说唱节目单;通过手机、网络和调查问卷等方式,让基层干部群众“点题”,让大道理与老百姓的求知需求接轨;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群体的心理特征“定制节目”,满足广大群众对理论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5.从“小事小理”入手,树和谐文明新风尚。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是“百姓理论说唱团”的显著特征。他们编排演出的《征地拆迁“十劝诫”》、《环境治理实在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节目,从“身边人、身边事”唱起,把“讲理论”和“讲故事”融合到一起,对化解新形势下征地拆迁、民生社会建设等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说唱节目的感染下,各地在乡风文明、环境整治、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

探索之二:宣讲工程“百千万”

入脑入心是理论教育宣传普及的根本。淮安市扎实开展“百场专家讲座进基层、千名理论骨干上讲台、万名基层群众讲理论”宣讲工程,把理论宣传普及同引领地方发展结合起来,同传承地方文化结合起来、同融入群众生活结合起来。

1.百场专家讲座进基层。近年来,先后邀请于丹、王立群、钱文忠等知名学者来淮讲学,以“国学与国运”、“和谐社会与人民幸福”之间的关系等主题,让群众从国学文化大餐中享人生智慧,从先贤的伦理观、道德观中找到文明与和谐的精髓;着眼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定期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紧密联系不同人群的生活工作和思想实际,推出诸如“心里和谐与社会和谐”、“当前房地产市场走势和住房保障政策”、“国家宏观调控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等主题宣讲,使群众对于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小康淮安产生深切体会和广泛共鸣。

2.千名理论骨干上讲台。千名理论骨干中,既有来自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也有来自工作一线的领导干部;既有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三老人员”,也有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大学生村官”;既有热心群众,也有群众公认的“土专家”。根据宣讲团成员的专业研究方向划分不同的宣讲小组,每个小组平均20-30人,定期开展集中交流学习。

3.万名基层群众讲理论。采取开设“微型课堂”的做法,广泛倡导在农家小院、祠堂凉亭、田间地头、村口桥头等场所搭建群众自我教育平台,先后涌现出清河区“社区大讲堂”、涟水县“七日恳谈面对面”、“乡镇半月谈”、清浦区“文庙大舞台”、“村民博客”、淮阴区“流动党校”和洪泽县岔河村“逢四说事”等诸多群众自我学习教育的典范。

探索之三:“六大载体”全覆盖

理论宣传靠阵地,搭建载体是关键。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如今在淮安日趋形成的“六大载体”,实现了“理论与百姓零距离”。

1.“车间十分钟――工作间歇大课堂”企业全覆盖。充分利用员工工作间歇十分钟时间进行培训,内容涵盖政治理论、国情县情、法律法规、社科常识、业务知识和技能等;采取“一次一话题”的形式,通过教员主讲和交流互动的形式,进行系列专题培训。同时,从党校、职工技校、法院、检察院、工会等聘请兼职教员,不断向工人输送新鲜知识。

2.“社区大讲堂”街道社区全覆盖。采取每月一讲的方式,以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科普讲座为载体,依托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市民学校等阵地,配备电脑、投影仪等现代设备进行多媒体教学,放映幻灯片、录像或科教电影片,形成了社区居民“人人乐学”的浓厚氛围。

3.“庭院课堂”、“电视课堂”、“电影课堂”农家全覆盖。“庭院课堂”,人数少、易集中、不跑远路、不误时,镇村干部、农技人员上门讲解,播放光碟录像,或者是让种养大户现身说法、介绍致富经验,农民朋友可以在庭院里边做事边听讲。“电视课堂”则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题,邀请农科专家和各类大户讲新技术、传致富经。“电影课堂”在电影开映前5―10分钟,围绕党的基本理论、形势政策和科普知识等内容以专题片形式进行解读,让居民在看电影的同时接受多种知识培训,全年受教育群众达160余万人次。

4.“市民讲坛”、“广场大学堂”市民全覆盖。市民讲坛已举办30多期,举办各类专家级讲坛2000余场次,直接受众达20万余人次,间接受众500多万人次。“广场大学堂”则利用广场夏秋季晚上休闲市民多的特点顺势举办,每周一讲,每场参与群众均超过千人,群众参与总人数累计超过15万人次。

5.“干部讲堂”、“常委讲堂”机关全覆盖。在机关开展“干部亲自上讲台、亲自讲理论”活动,规定市四套班子领导和1000多名处级干部到挂钩镇、挂钩村当“讲师”,开展理论政策宣讲。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和支部党课均由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和处室(科室)负责人轮流领学主讲。推动各级干部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提升能力和水平。

6.“手机党校”党员全覆盖。2010年,淮安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党的理论、政策和党的历史每天定时发送至全市25万党员的手机,并根据内容设置相关问答题。这种新的学习模式被相关专家誉为“提高马列主义大众化的一项新举措”。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淮安市委宣传部)

上一篇:试论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新理念指导下的朗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