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

时间:2022-10-25 01:34:35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

摘要:在基础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围绕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目标,改革物理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实践表明,改革培养了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实现了在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物理化学;食品专业;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8—142-02

物理化学是食品、环境、制药、材料、能源等工科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服务后续课程和培养理论素养的作用。然而,物理化学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概念多、公式多、条件多、计算多,所需的数学和物理知识较多,对侧重于工程技术能力培养的工科专业学生普遍感到难学、乏味,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地方性本科院校主要以培养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因此,在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必须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树立课程教学服务于授课专业的意识,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根据食品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物理化学课程的特点,从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教学方法的采用和考核方式的改革等方面,探讨在物理化学教学中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体做法。

一、以基础够用为目标,构建课程教学体系

地方本科院校食品专业培养能够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管理、产品开发、品质控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内容选取应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物理化学知识是学习食品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定位应突出“服务性、基础性、应用性、衔接性”的特点。知识体系的建立应遵循“基础够用、应用为本、培养能力”的原则,加强物理化学基本知识的教学,注重理论知识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食品专业物理化学课程只有54学时,教学时数少,在维持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以及胶体与表面化学等知识体系的前提下,既要考虑系统性又要重视实用性,根据专业需要,在学时分配上有所侧重,如表1所示。其中,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及其应用是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设计学时较多(占总学时的38.9%),目的在于让学生打好基础,确保基础知识够用;电化学和化学动力学知识在食品专业课程学习中应用不多,只作为一般掌握的内容,设计学时少些(只占总学时的25.9%);胶体与表面化学知识与食品专业关系密切,需加大学时投入(占总学时的35.2%),而且这部分知识要结合专业需要进行教学,体现出为专业服务的应用性特点。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要将物理化学基本理论的应用放在重要位置,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灵活选用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一)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教会他们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在物理化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适当给学生布置自学任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获取知识能力。比如,关于“化学平衡”的概念,学生在中学化学和无机化学中就有接触,在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基本知识学完后,可以把“化学平衡”一章安排给学生自学,为了保证自学的效果,教师应给学生制定自学提纲,指出主要概念、公式和重点、难点,避免自学的盲目性。为了检查自学效果,可以采用考试或课堂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学的内容进行总结,教师应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引起学生对自学内容的重视。教学实践表明,在每章学习结束,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将相关知识点归纳、串联起来,也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讨论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拟定讨论题目让学生思考和查阅资料,课堂讨论时学生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他人的观点提出意见。比如,关于“可逆过程”概念的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可逆反应就是可逆过程,而有的学生则提出反对意见,并列举了一些证据,正反双方展开辩论,各持己见。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肯定正确的观点,纠正错误的认识。实践表明,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来源于生产实践,反过来对生产实践又具有指导意义。教学中若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讲授凝固点降低,可以列举“北方冬天用凉水浸泡冻梨”的道理,“冬天下雪时在路上洒盐的目的”;讲授渗透压,可以介绍“施肥太多会把植物烧死”等问题;讲授表面现象,可以结合“给植物喷洒的农药为何要加入表面活性剂”、“锄地保墒的原理”等现象来介绍;讲授胶体化学,可以介绍“明矾能使浑浊的水澄清”、“卤水点豆腐”、“江河人海口会形成三角洲”等原理。事实上,教学过程中列举一些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实例,能够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在学完每一部分内容后,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寻找有关问题,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解释,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蕴涵着深刻的科学道理。比如,通过查阅资料学生们将电镀知识与表面活性剂的知识相结合,解释了在电镀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从表面张力角度解释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效应;根据酶催化的原理解释了在果蔬保鲜时如何控制温度。

三、以知识应用为目的。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应用型人才培养既要重视课堂教学,也要重视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传统的物理化学考核是期末一卷定终身,过于强调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为了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建立了全程考核(也称过程考核)的机制,将考核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考核包括出席情况、课堂讨论、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课程论文等方面,这样可以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督促学生集中精力学好课程。期末考核重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采取笔试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中的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所占比例较小,而主观题(包括计算题、简答题、应用题)所占比例应较大,目的是不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而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2009级食品和制药专业期末试卷中,客观题的分数只占30%,其余均为主观题。其中,有一道主观题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考核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物理化学课程考核的实效性。实践表明,采用全程考核的方法可以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地方本科院校食品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要在保证基础知识够用的前提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注重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以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上一篇:基于网络的高师英语文学课程教学建构特点 下一篇:推动师市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