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年:结构性病变须结构性调整根治

时间:2022-10-25 01:26:55

许小年:结构性病变须结构性调整根治

从最近几个月的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前景确实很不乐观。我一直强调的一个观点是目前经济数据走弱、增长速度下行,不是一个简单的周期现象,是一种结构性衰退,这与大多数经济家理解周期性衰退不同。周期性衰退,就像是冬天得感冒,过段时间就好了。但结构性衰退,是肌体内部产生了病灶,不动手术,光吃药是好不了的。

那么是哪些方面失衡了呢?

第一是需求方投资需求和消费的失衡。消费不足并不是需求疲软造成的,其核心原因在于目前“国民收入分配有利于政府和企业,居民收入比重下降”。政府收入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从1996 年的12% 上升到了2011年的32%,还没有包括其他的预算外收入。这种比例差不多已经回到计划经济时代了。过去十几年间,国进民退的趋势是明显存在的。政府和企业手上有了钱,不利于消费,而是利于投资。

因此就产生了第二个失衡:大量投资导致产能增长超过国内购买力的增长。现在很多行业存在过剩产能问题,企业自然不敢继续投资,钢铁、煤炭、水泥等需求都在下降,就像2009 年的情况一样。当时政府感觉到企业的投资需求不足,政府就转而代之来投资,大量政府投资进入基础建设行业。但现在更糟,连基础性投资都面临过剩,政府也不知道再去哪里投资了。如今只能充分吸收过去的过剩产能后,国家经济才能轻装上阵。

但这些问题,都不是宏观政策能够解决的。当一个人长了肿瘤,补充营养是不行的,必须先做手术。但现在的宏观政策不是营养液,而是鸦片烟。既然问题是结构性病变,那么就一定需要结构性调整来纠正这些失衡。什么叫做结构性调整,能达到什么效果?我们以美国和欧洲为例子。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过度借债、资本负债比失衡。

美国的债务集中在家庭部门,借钱太多,收入无法偿还贷款,因此家庭破产。家庭破产后银行将房子拍卖,当很多拍卖出现,房地产价格暴跌,银行资产价格下降,银行倒闭。美国按揭贷款余额/GDP,在2009 年达到最高峰后一直在下降。最近两年时间,这个比值已经回到2003 年水平,美国结构调整基本完成。

再来看欧洲的处理方法,欧洲在2009 年时,其贷款余额/GDP 也达到了最高值。但直到现在负债率还是居高不下,为什么?因为美国是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家庭破产、拍卖还贷,虽然过程很残酷,但迅速处理坏账让很多银行不致被拖垮。但欧洲一直以来采取“社会主义”原则,比如租赁房屋,如果租客不能支付房租,在美国是会被立马赶出去,在欧洲却不行,要给他几个月的宽限期。如果是借款违约,银行不能立即拍卖房子,必须要给其找到一个住处。银行不能迅速拿到房屋进行拍卖坏账就会上升,银行如果倒闭,更是损害储蓄客户的利益。所以最后只能由政府出钱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维护银行的正常运转。将坏账从银行转移到政府,就出现了政府债务危机和政府破产。

今天的衰退,都是为过去的繁荣买单。靠借钱或者发钞都不能维持经济的繁荣,大家都知道,量化宽松对恢复资产负债表的平衡没有实质性作用,几十年的零利率并未解救欧洲和日本。所以,复苏必须先去杠杆化即削减债务,也就是进行结构性调整,但这样的调整是痛苦的。

我认为中国的结构性调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进行市场化的行业重组、收购与兼并,消除过剩产能。第二,提高行业集中度和利润率,这不仅关系企业的生存,也是向研发创新转型的基础。第三,不应鼓励国企的并购,国企一直以来是依靠廉价的资金供应,不计成本和收益,走规模最大化的路子,并不是以效率取胜。第四,进行实质性的减税,避免企业的大规模停工和倒闭。第五,打破市场管制。如今中国的现状是:凡是能够投资的地方,都是产能过剩的;凡是产能不过剩的,都是不能投资的。例如电信、金融、医疗卫生系统、媒体娱乐行业等,这些都是过度管制的领域,也是最好的投资机会。第六,让国企撤出竞争性行业。

同时,中国的城镇化是令人担忧的。改革三十多年来,城镇化率从20% 多发展到现在的52%,从来不是因为政府推出过城镇化优惠政策或扶持政策?我们根本就没有规划过,因为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果”,而不是“因”,因果不能倒置。所以城镇化应该依托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自然形成,而不是一场地方政府圈钱圈地、将农民赶上楼的“”。

现在美国的经济已经找到新的增长点、正在复苏中,但这些新的增长点不是政府规划的结果,也不是政府来实现的,而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我并不知道中国经济未来新的增长点是什么,但我知道的是,如果我们把市场放开,取消市场管制,给民众机会,新的增长点自然就会涌现出来。

上一篇:困局与救赎:中国水情的必然选择 下一篇:谁的华欣商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