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标卡尺说课稿

时间:2022-10-25 01:07:46

【摘 要】文章以游标卡尺为例,阐述了说课稿的几部分组成,包括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等六个方面。

【关键词】教材;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主体

【作者简介】聂琴,河南省鹤壁高级技工学校,从事机械专业理论与实习教学工作。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游标卡尺》是选自劳动版《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材第二章第二节。本教材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又为学习后面的知识——万能角度尺打下基础,而游标卡尺的使用又贯穿于机械专业测量工件的始终,因此,本节内容在《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技校生的知识结构与学习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

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读数方法及测量方法,减少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3.思想目标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成为有知识有能力高素养的现代技术工人。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大纲和技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重点的依据:游标卡尺是一种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在以后的工作中经常使用来测量零件。

2.教学难点: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

难点的依据:读数原理抽象难懂,学生基础较差,不容易理解。

四、说教法

我们知道,技校培养的是理论和技能一体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此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在讲游标卡尺的结构中,利用游标卡尺模型及实物现场讲解,直观明了,学生易于接受。

2.讲授法

针对本节课的难点---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应采用讲授法详细讲解,直至学生理解为止。

3.练习法

学习本节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灵活应用。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通过测量的准确性。

4.启发式教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启发式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5.多媒体辅助教学

为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我在教学过程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理论联系实际法、总结反思法。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条例清晰。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分钟)

由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教学录像——轴类零件的加工、检测过程,及加工过程中的测量来导入新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2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采用讲练结合),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详细讲解)。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选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把启发式教学贯穿始终,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

3.学生练习(15分钟)

在讲透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读数方法的基础上,准备好一些读数图片和实测零件及游标卡尺让学生分组练习,并做好记录,最后老师检查。

4.课堂小结(3分钟)

简明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以使学生轻松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加深学生的记忆。另外在课堂小结中可以对本节课表现突出的小组、学生提出表扬,对有进步的小组、学生加以鼓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布置作业 习题册 2--2

6.板书设计

2--2 游标卡尺

一、游标卡尺的结构和用途 四、读数练习

1、结构 2、用途

二、游标卡尺的刻度原理(以0.02mm为例) 五、游标卡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1—49/50=0.02mm

三、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六、小结

测量值=主尺读数(整数)+游标读数(小数) 结构、用途、读数原理、读数方法

本节课是我根据技校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试论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加强人文精神教育与素质... 下一篇:让自主探索的旗帜飘扬在初中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