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建四区一体教学环境 实现实训课理实一体教学改革

时间:2022-10-25 12:59:17

营建四区一体教学环境 实现实训课理实一体教学改革

所谓“四区”即资料查询区、多媒体教学区、实践工位区、对外开放区,“一体”是指将这些区域在空间上融合在一起。在“四区一体”的教学环境中,可以实现理论学习、资料查询、虚拟实训、实验实训、生产实践的全过程,促进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实现“产教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1 工作过程

构建资料查询区,为师生提供一个资料查询、虚拟实训的平台 资料查询区是依托教学资源库、虚拟实训软件以及学习网络平台构建的教学区域。

学校与多家汽修企业、上海景格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了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实施校企共建共享机制,库中的教学资源除了师生平时积累的维修手册、电路图、动画、视频、图片等资料,还有企业的技术人员积累的大量维修案例。学校使用资源库进行教学,企业使用资源库进行员工培训。为保证教学资源的质量,实施了资源准入制度,即学校上传的教学资源必须通过汽修专业负责人审核,企业上传的维修案例必须通过技术总监审核。这些教学资源在库中分类存放,便于检索。课前,教师针对某节课的内容提出若干问题,学生通过访问教学资源库进行自学并获取问题的答案,对于无法获取答案的问题进行标记,由教师在课上进行解答并详细讲解。在上课过程中,只要学生遇到问题,随时都可以到网络教学平台,利用计算机终端访问教学资源库,轻松地通过检索功能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学生就可以自主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师普遍反映,资料查询区的存在,不但解决了传统纸质资料不便于检索的问题,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校与上海景格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了汽车总成拆装虚拟实训软件、汽车维护虚拟实训软件、汽车故障诊断虚拟实训软件、汽车多路传输系统(CAN-BUS)虚拟实训软件、汽车维护与保养教学软件等五个虚拟实训软件。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均可使用学习网络平台的计算机终端,运行存储于服务器中的虚拟实训软件进行虚拟实训,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熟悉零部件的安装位置、掌握部件的拆装技巧和故障诊断的方法与步骤。学生只有在熟练使用虚拟实训软件之后,才可以进入实训工位区进行实训。经过从虚拟实训到实验实训的过程,不但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大大减少了由于学生不能规范使用工具、不熟悉拆装过程等因素造成的工具和设备损坏。学生每人一台电脑,可同时进行虚拟实训操作,可反复操作,很好地解决了由于工位不足而无法同时多人进行实训和反复实训的难题。虚拟实训软件的使用增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效果,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构建多媒体教学区,实现“数字化”教学,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理论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区是依托“理实一体化”教材、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化教学平台而建立的教学区域。学校与多家汽修企业、上海景格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了《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四本“理实一体化”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通过校园网,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调用存储于教学资源库中的课件、视频、动画、图片,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实现了“数字化”备课。依托学校打造的数字化教学平台,教师可以随时调用资源库中已经做好的课件,或者已经开发完成的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授课,学生可以随时使用资源库展示自己学习的体会或者成果,实现教学的“数字化”。

数字化教学可以迅速地把教学资源显现在师生面前,既节省了教师讲课、板书的时间,又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特别是大量动画与视频的使用,把抽象的结构、原理变得直观、形象,降低了教师教学的难度,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增强了师生互动,促进了教学相长。多媒体教学区的构建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教学环境。

构建实践工位区,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设备设施条件 实践工位区是包括整车实训区、发动机实训区、底盘实训区、电器实训区、钣喷实训区等五个实训区域在内的教学区域。

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学校投资近百万元重新购置整车、发动机、大梁校正仪、电子车身测量仪、介子机、烤漆房等设备,并扩充实训区域,新增实训工位13个,实训面积增加至3000平方米,通过将实践工位区与多媒体教学区在空间上融为一体,满足了车间即课堂、课堂即车间的教学环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要求,随时到多媒体教学区进行理论教学,也可以随时带领学生到实训工位区让学生认识车辆结构,进行结构拆装或故障诊断与排除。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真正实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提高了学生认识形式的交错性,增强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同步性,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打造对外开放区,实现“产中学,产中教” 对外开放区即模拟4S店,是包括精品店、快修店和美容店在内的对外生产区域。

学校依托靠近高速路口的便利条件,展开对外服务。学生在完成某个阶段的学习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到对外开放区展开生产实训。在与企业相同的生产环境中,学生了解了生产作业条件,熟悉了企业规章制度,掌握了生产方法和操作技能。通过对外开放区的建设,学生完成了从虚拟实训到实验实训,再到生产实训的过程,提高了技能水平,促进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全面实施。

2 条件保障

学校从教材、师资、场地、资金等方面,为打造“四区一体”教学环境、切实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了保障。

教材保障 学校与汽修企业、景格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了四门“理实一体化”教材,教学内容按照“项目—任务”的形式进行编写,与“四区一体”的教学环境紧密贴合,保证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有效实施。

师资保障 学校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1名首席教师,2名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为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师资保障。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制度,建立了校企人员双向培训交流机制,组织了数字化培训、技能比赛等系列活动,全面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场地保障 学校通过改造、新建等方式,拓展了汽修实训场地,建筑面积从2000平方米扩大到3000平方米,充足的场地为建设“四区一体”的教学环境提供了建设条件。

资金保障 汽修专业建设期间,共投入经费225.4万元,大量资金的投入,保证了“四区一体”的教学环境建设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3 建设成效

1)通过建设“四区一体”的教学环境,有效推进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效益,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升。

2)通过参与编写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库、实训室硬件安装调试等工作,专业教师积累了丰富的专业建设经验,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

3)通过打造“四区一体”教学环境,深化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多名教师成为汽修企业的名誉顾问,为当地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解决了技术难题;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使专业建设的成果得以向当地企业辐射。

4)示范校建设期间,来校参观的兄弟院校络绎不绝,“四区一体”的教学环境建设为其他学校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

上一篇:从受力分析看双基教学的重要性 下一篇:虚拟实验室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