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时间:2022-10-25 10:59:13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摘 要] 目前阜阳市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所辖界首市还成为安徽省土地流转“第一市”。本文就以阜阳市为例,提出了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 农村集体土地 土地流转 阜阳市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5-0019-02

我国经济发展目前已经进入新常态。为响应国家农业发展新理念,各地都在寻求措施促进本地农村经济发展,但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问题仍然是农业发展中的热门话题。作为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统分结合的实现形式,土地流转能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土地流转收益足够大到能够使农民与业主都能得到比未流转时的更多实惠。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兴起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速度明显加快,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同时,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这一新环境下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农村集体土地合理合法流转,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作为一个农业大市,阜阳市如何在新常态下持续促进农民增收,也是个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笔者经调查研究,认为阜阳市应该顺应新形势,适应新常态,总结新经验,持续稳妥的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这样就可以适应经济新常态,使得土地收入起到足够大的效益,保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1 目前阜阳市农村土地流转采取的主要模式

土地流转一般是指通过转包、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鼓励农民将承包地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后的利用必须依法进行,要防止借土地流转之名非法改变耕地的农业用途,改变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从1950年开始至今,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政策经历了四个时期。自2004年10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出台,指出:“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从此,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流转转入市场化阶段。目前阜阳市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模式主要有五种:

1.1 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为主要方式。这是目前阜阳市土地流转最主要的方式。这种模式实行统一耕种、统一田管、统一收获,并规范签约,及时履约,这种模式能带动周边乡镇和行政村的农户,为提高产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已经成为阜阳市的一个亮点。

1.2 特色产业拉动模式

这种方式主要是集中连片发展特色农业。如阜南县发展黄梨产业,这也是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阜南县力争到2020年种植黄梨面积达到10万亩,打造成中国的晚秋黄梨基地。目前正在积极为实施万亩黄梨产业园打下坚实基础。

1.3 现代农业示范园模式

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是农业现代化,最终目的都是要实行物质装备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资源环境优良化和农业主体现代化。由此可见现代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形式。阜阳市太和县创建的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园,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太和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示范面积约3万亩,规划总面积15万亩,涉及四个乡镇,主要以新品种试验示范、优质中药材、绿色食品原料、生猪等为主导产业。目前,太和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已经呈现出投资力度大、入驻龙头企业多、土地流转面积大、规模经营效益高、全面推动面积广等特点,示范功能进一步增强,农民增收的空间进一步加大。

1.4 社会化服务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就是培植一批植保、良种、农机等专业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从而促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如太和县农委就加大服务力度,通过开展社会化服务,培植了一大批专业合作社,使得土地流转的优势得以发挥。如太和县植保植检站就积极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探索建立服务于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植保专业化防控服务组织,培养植保专业技术服务人才,从人员组织、病虫监测、农药药械试验示范、监督管理等多方面,与太和县利民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联合协作,创新发展新型农业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完成组建了一支真正能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任务的服务队伍。

1.5 村组织带动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村组织为主体推进土地流转。这种模式在界首市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并一举成为界首市及至阜阳地区土地流转的典型。目前,界首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已超过40万亩,土地流转的背后,带来的是农业规模化、市场化、现代化经营,也给界首的农业、农村带来新变化,界首市也成为我省土地流转“第一市”。如界首市王集镇朱庄村就是由村干部主导实施的土地流转,通过采取整村推进的方式,将全村耕地以“整村推进”方式一次性流转给鲍氏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要粮给粮”、“要钱给钱”、“要地给地”、“要服务给服务”的“四要模式”,通过规模流转土地分别种植了辣椒、南瓜等作物,既为合作社争创了效益,也为社员们增加了收入,巩固了土地流转成果,朱庄村也成为推动土地流转模式下的致富典范。

目前,阜阳市通过以上各种流转方式,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460万亩,土地流转率总体超过50%,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推进土地流转取得的显著成就

2.1 有利于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家庭承包责任制所容纳的生产力是有限的,其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局限性已经暴露出来,成为阻碍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制度“瓶颈”。因此,适时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为将零星分散的小块土地集中起来进行适度的规模经营,其规模效益就会显现出来,因此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是适度的规模经营。通过界首市、太和县等各地的事例证明,通过采取转包、入股、租赁等多种流转形式,使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和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集中,实行机械化经营,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规模效益,也促进了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步伐。

2.2 为工业化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通过土地流转,农民转出自己承包的土地,从传统农业中转移出来,安心地从事其它二、三产业以及外出务工,不断增加了农民收入,还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解决了小城镇居民中普遍存在的“亦工亦农”又“不工不农”的现象,促使他们主动融入城市生活,真正实现城镇化。“农民工子女就学”、“留守老人儿童照顾”等诸多社会问题也会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也促进了工业经济发展,解放了农村劳动力。

2.3 有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随着农民的土地和宅基地流通权问题得到解决,一部分农民将离开农村,转变为城市人口,并为城市和工业发展提供充足、低廉的劳动力。同时农村宅基地可以改造为耕地,可以扩大耕地面积。农村现有的宅基地一般占地较多,随着农民转移到城市,他们的宅基地可以改造为耕地,这会缓解我国耕地资源紧张的情况。随着农民搬迁到城镇,城市化进程加快,将会推动房产、交通、医疗、教育及其他配套生活设施的建设,在未来10多年内都可以继续确保经济高速发展。这使得离开农村去城镇务工或经商的农民通过转让土地获得补偿,有利于他们在城市安家立业。对于继续留在农村的农民,他们可以通过土地承包权入股农业企业,取得土地租金与分红收入,这对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长远意义。

3 推进阜阳市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建议

阜阳市土地流转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的地方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还不健全,有的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有的地方土地流转供给机制尚未形成,这都需要有关部门加强领导或引导。

3.1 加强领导,规范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中,政府领导是帮助土地流转的保障。为切实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领导,要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服务、管理的职责。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制定一些政策,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一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工作机制,二是制定土地流转管理办法,三是坚持原则,坚持平等协商、自愿有偿、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等原则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同时利用广播等形式,深入开展宣传活动,使基层群众对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规定有了明确的了解,让农民认识到土地流转有利于土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

3.2 加强监督,切实做好服务工作

为保护土地流转双方权益,要把强化监督作为工作重点,加强引导和服务工作。如为把阜南县打造成中国的晚秋黄梨基地,为避免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的经验教训,阜南县市场监管局于2015年9月为此展开深入调研,通过对合作社种植大户的走访交流,向政府提出了建议,助力黄梨产业健康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

3.3 鼓励创新,积极推动土地流转进程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一工作,鼓励农民首创精神,把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机制创新的主要内容来抓。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刘大卫辞去京城工作,回到家乡搞土地承包,恰逢界首市创新出台一系列土地流转扶持政策,正好就赶上了好机遇,破解了难题。初步统计,目前界首市近八成农民不再种自家的地,土地流转率已经达到76%。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有效促进了“农业转型”,界首市已经成为安徽省“土地流转第一市”。

3.4 稳步推进土地确权工作,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目前阜阳市的土地确权工作正在进行中,各地都加快了工作进度,不折不扣地落实土地承包政策,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工作步骤稳步开展。截止1月21日,两个试点县区临泉县、颍泉区和其它六个非试点县市区试点乡镇实测工作已全部完成。农民只有吃了“定心丸”,戴上了“护身符”,才能放心把土地流转出去,农民手里的土地资源才能真正变成资产并实现有效转化。

上一篇:花生的种植技术 下一篇:我县农村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