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时间:2022-10-25 10:11:12

第三产业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 第三产业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能否顺利完成这次转变关系到我国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 第三业 人才结构 可持续发展

当前各国经济发展各异,发展水平差别很大,但纵观各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点: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越先进,对国民经济中的贡献越大。我国正面临一个经济发展的跨越阶段,要实现经济的飞跃,就须要顺应一般规律,提升第三产业。与其他行业一样,人才资源也是第三产业的第一资源。

一、南通市第三产业概况

近年来南通市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在促进经济整体进步的同时,遵循了现代经济发展的规律,合理调整了三大产业的比重,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提升服务对经济的贡献率,第三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5年南通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85.90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33.0%,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4%。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在迅速发生变化,除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传统第三产业长期保持稳定、均衡增长外,交通运输、仓储业、邮电通讯业、房地产业等其它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79亿元,其中批发零售业488.15亿元,餐饮业39.37亿元。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原有由国有、集体大中型专业运输业长期垄断的运输体制被打破,运输市场全面开放,社会动力迅猛增长,2005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1亿元建设盐通高速、沿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等项目,农村公路建设基本实现“村村通”目标。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400.8万门。2005年南通市进出口总额达85.20亿元,增长25.4%,其中出口总额57.93亿元。

二、南通市第三产业人才结构现状分析

城市服务业的繁荣,增加了城乡居民的就业岗位,吸纳了大量的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2004年南通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数的23.8%,第三产业正在成为增加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当前南通市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9.9%)、卫生(9%)、居民服务业(1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这些行业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但创造的价值低,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力较小。而其他新型行业如信息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金融业、科技交流与推广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则较少,不满5%。从人才结构层次来看,从业人员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偏低,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所占比重不高,高级技工人数少,目前南通市现有技师4766人,高级技师105人,占全市职工总数不到1%,无职称的职工却占81.75%,与当前及今后服务业发展中新兴产业及技术含量高的现代产业处于领导地位的趋势不符。

三、制约南通市第三产业人才的因素分析

1.就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我们知道,现代第三产业既包含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也包括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而且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创造的价值大,竞争力强,正逐步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正是由于高新技术产业附加值高,利润丰厚,报酬高,风险大,对劳动者的知识文化、技能等素质要求高,汇集了大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员工来源枯竭。随着经济的发展,南通市第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所需从业人员也在持续增加。但当前第三产业员工来源却面临枯竭,无法满足第三产业发展得需要,成为制约南通市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3.社会保障不健全。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劳动者享有的各种医疗、养老、生育和失业等社会保障费用由劳动者本人与所在企业共同承担,与其工作紧密相连。一旦失去工作,就不能正常享有的社会保障项目。

4.市场机制不完善。我国市场经济的机制并不完善。市场经济一方面要求资源在市场的调节下配置,但另一方面又要求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以完善市场调节的能力。

四、南通市第三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1.南通市第三产业人才的需求特点

(1)人口总量平稳。从1990年至今,南通市人口总量保持平稳,进入老龄化阶段,青年人口比重降低。而第三产业企业特别是餐饮、住宿和旅游等行业的企业则倾向于雇佣青年劳动者。调查显示,企业约有七成的就业岗位拟吸纳30岁及以下的年轻人。

(2)学历和专业技能。企业就业对学历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要求。

(3)第二产业人员需求旺盛。近年来,南通市第二产业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

(4)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受社会环境和传统的就业观念影响,一些应聘者“高不成,低不就”,苦、脏、累、险活不愿干,而高技术活又没能力干;大多数城市人、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到中小企业、私营企业就业。

2.第三产业发展与人力资源配置的相关关系分析

第三产业人力资源的配置要符合其发展的要求。南通第三产业的发展,必须从南通实际出发,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提高水平为重点,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南通市已经确立了其第三产业的现代型的发展方向,在继续搞好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行业升级换代的同时,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着力培育信息、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业等新兴行业,以居民的新的消费观念、消费模式为着眼点,培育和拓展新发展的好空间,逐步形成以传统行业为基础,新兴行业为支撑,布局合理的服务业新格局。

3.南通市人才发展战略对第三产业人才需求的影响

为促进南通市人才发展,近年来南通市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发展战略。2005年5月,南通市了人才资源开发工程规划,指出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必须实施人才资源开发战略,构筑新世纪人才工程。“十一五”规划中,南通市制定了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先发展教育。人才发展战略制定使南通市人才发展有了长远的规划,人才发展实现与经济进步的同步。

4.南通市人才市场运作对服务业人才需求的影响

人才市场是企业获得员工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第三产业员工流动大,需要经常招聘新员工,企业的正常运转与人才市场密不可分。才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人才抢手的背后,与产业结构特点不无关系。

五、第三产业人才发展模式与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其所拥有的人力资源紧密相连。若想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就必须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发展模式,提供满足其需要的人才,实现人才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在制定人才发展战略时需考虑一下几点。

1.人才发展与行业结构匹配模式研究

人才发展必须与经济发展同步,与行业结构匹配。随着经济的发展,应制定人才发展计划,注意提高人员素质,培养人才,避免由于人才发展落后于经济进步而阻碍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防止由于大量低素质人员集中于某些行业使这些行业失去竞争力,在经济发展中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不能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人才发展与人才市场模式研究

人才发展与人才市场密切相连。不同类型的人才市场适于不同的人才招聘。传统的人才市场将所有的人才需求汇集到一起,求职者从中筛选适合的职业岗位。这样的人才市场模式包含的信息丰富,各类求职者各取所需,但不利于人才交流和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人才的发展已难以适应当前和今后的人才发展需求。人才发展的新情况呼唤着新的人才市场模式的出现。

3.第三产业人才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人才源不断、流不尽,人才在源流上始终可以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如果人才在源流上出现了问题,那么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就产生了问题,如人才断层或人才低谷、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老化严重、人才淘汰过分等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人才可持续发展” 的问题。

六、结束语

第三产业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产业结构来看,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初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更包括以复杂劳动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从作用来看,它既关系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也是经济发展实现跨越的关键,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当前我国正努力发展第三产业,而制约其提升的主要是人才因素,一旦人才需求得到满足,它将迅速发展并发挥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一个主要动力来源。

参考文献:

《首都地区人才流动问题研究》[J].北京人力资源研究中心, 2006年2月,12~14

上一篇: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法分析 下一篇:中小企业财务主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主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