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A模式TFT-LCD用彩色滤光片制程解析

时间:2022-10-25 08:27:28

MVA模式TFT-LCD用彩色滤光片制程解析

文章编号:1006-6268(2009)03-0028-06

摘 要:彩色滤光片简称为CF,是TFT-LCD面板最主要的部件之一,其成本约占面板材料总成本的15%~30%。彩色滤光片的主要制程有BM的制作、RGB的制作、PS的制作、MVA体的制作。

关键词:广视角;彩色滤光片;衬垫;黑矩阵;光阻

中图分类号:TN141.9 文献标识码:B

The Process Analysis of MVA Mode TFT-LCD Color Filter

FEI Min-quan1,FEI Yue2

(1.IRICO Group Company ShanXi Xian Yang 712021,China;2.The PDP R&D Center at Beijing of Century Double Rainbow in Sichuan 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 The CF is Color filter shortened form, it is the uppermost among parts of TFT-LCD panel, cost is 15%~30% of whole panel material cost. The mostly process of CF consist of BM、RGB、PS and MVA facture.

Keywords: MVA;CF;PS;BM ;photo-resist

1 彩色滤光片的作用

TFT-LCD是一种被动发光显示器件,只有在背光模块的照射下,TFT-LCD才能正常显示图像,而TFT-LCD的彩色化则是由彩色滤光片来实现的。

通过改变施加于液晶面板的电压,使液晶分子的排列发生变化,产生类似于光阀的效应,从而控制背光模块光线的透过量,产生相应的黑白画面。若要显示彩色,则需要通过R、G、B三种颜色的光线进行空间合成,彩色滤光片就是通过R、G、B三种滤光层的作用来产生R、G、B三种颜色的组件。

2 MVA模式TFT-LCD彩色滤光片的结构

2.1 MVA模式CF结构

MVA模式的CF主要由玻璃基板、黑矩阵(BM)膜、彩色(RGB)膜、保护膜(OC)、透明导电(ITO)膜、衬垫(PS)、MVA体7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如下:

⑴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的载体,通常TFT-LCD面板制造商均要求CF和TFT使用相同材质的玻璃基板,以获取相同的膨胀系数;

⑵黑色矩阵(BM):BM膜层可防止像素间的漏光,并可增加色彩的对比度;

⑶彩色滤光(RGB)层:以彩色光阻为材料的滤光膜层,是CF产生RGB彩色光的主要膜层;

⑷保护膜(OC)层:主要是保护彩色滤光层以及增加表面的平滑性,此外兼具黑色矩阵与透明电极层间的绝缘材料,并起隔离液晶与防止污染等作用。

⑸ITO透明导电膜:CF的ITO电极与液晶Pattern电极构成正负极以驱动液晶分子旋转,透明电极因具备导电性与透光性,因此品质上要求其低电阻值及高透光率;

⑹衬垫(PS):PS主要用来支撑CF基板和Array基板,确保它们之间的间隙均匀,提高CELL成盒的良率;

⑺MVA体:MVA凸起物用来使每个子像素均形成4畴取向,以此来产生宽视角。

3 MVA模式CF的工艺制程

目前,MVA模式的CF广泛采用光刻型颜料分散工艺制作。

3.1 光刻型颜料分散法制程工艺流程框图

3.2 工艺步骤及要求

光刻型颜料分散法各主要工艺均需经过涂胶、前烘、曝光、显影、后烘5个步骤来完成。

⑴涂胶:这是色胶的成膜过程,涂胶时角膜必须均匀,且无灰尘、杂质等污染物。涂胶的方法很多,但高世代面板一般采用刮涂的方式。

⑵前烘:主要目的是去除胶膜中的溶剂,通常采用热板或热风循环对流式烘箱,要求各烘培点的温度偏差要小。前烘温度与溶剂的沸点、光刻胶的种类及胶膜的厚度有关。当溶剂的沸点在130℃~180℃时,前烘温度应为100℃~110℃。

⑶曝光:使用高压汞灯,透过掩模板,照射光刻胶,使受到光照的部分发生光化学反应,经显影后形成与掩模板相同的光刻图形。

⑷显影:把经过曝光的基片放在特定的显影液中,显影液按照正性或负性光刻胶的特性,与曝光后或未曝光的光刻胶进行反应,溶解需要去除的部分,从而形成所需的图形。

⑸后烘:又称坚膜。将显影并漂洗之后的基片在大约250℃的温度下进行固化处理,目的是去除残留溶剂和水分,使胶膜更致密坚硬,提高胶膜与基片之间的附着力。

3.3 主要工艺解析

⑴BM制程解析

BM制程是CF制程中的关键,BM阵列制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CF的质量和良率,因此,该制程在CF制程中是重中之重。

①树脂型BM制程框图

②树脂型BM制程工艺

刷洗:在0.6~0.7mm厚的素玻璃基板上下各有一组高速旋转、压入量为20μm的毛刷,基板上下对称分布着压力为0.2MPa的碱性清洗液雾状喷头,以洗净油性及难以清除的污染物。

纯水清洗:在基板上下对称分布着雾状喷嘴,分别向基板两面喷射压力为0.2MPa的常温纯水,以清除基板上残留的碱液及小异物。

二流清洗:将压力为0.4MPa的空气与压力为0.3MPa的23℃纯水混合,分别在基板上下以0.3MPa的压力,使用雾状喷嘴喷射清洗。以清除基板表面的粒子。

风刀干燥:风刀上下对称,与传送方向的夹角为45°,净化空气压力为0.5MPa。用于去除基板上的水分。

吹离子风:基板上下各有一组吹风装置向基板吹离子风,用于除静电,防止吸附尘埃。

UV照射:基板上下各有一组紫外线灯同时照射基板,分解并去除基板上的有机物。

预烘烤:先用加热板将基板加热到120℃,烘干基板上的水分,再用冷却板将其冷却到23℃备用。

光阻涂敷:采用Slit方式,在23℃的室温下,以130mm/s的速度将粘度2.6±0.5mPa.s的光阻涂敷到玻璃基板上,涂层厚度为15μm左右。

减压干燥:在压力为20Pa的环境中,将涂敷过的基板保持76s,然后充氮气,可以防止膜质起泡,使干燥均匀。

前烘烤:先用加热板将基板加热到120℃,烘干基板上的水分,再用冷却板将其冷却到23℃备用。

曝光:曝光能量93mJ,照度37mW/cm2,时间3s,Mask与基板的间隙220mm,Mask板为石英玻璃,厚度为10mm。

标记制作:在基板的有效显示区外曝光,标记基板信息,包括部分对位标识。

显影:用喷嘴向基板的曝光面喷射压力为0.4MPa、液温为25℃、流量为450Nl/min、浓度为1%的KOH显影液60s时间。基板倾斜5°,与上下摇动的喷嘴成75°夹角,移动速度为2,270mm/min。显影后,去除了未曝光部分的光阻,留下了曝过光的BM图案。

纯水清洗:为了去除基板上残留的显影液,用与基板成75°的雾状喷嘴喷射压力为0.2MPa的23℃纯水进行清洗。

风刀干燥:风刀传送方向成45°夹角,净化空气压力为0.5MPa,用于去除基板上的水分。

光学检查:AOI为在线自动光学检查,可记录每块基板的信息,按既定规格,对工艺缺陷进行判定和分类。

后烘烤:在230℃的环境中,烘烤基板1,800s,用以坚膜。

冷却:在室温环境中,将制作好BM的基板冷却300s备用。

⑵RGB彩膜制程解析

①RGB彩膜制程框图

图3 BM制程框图

②RGB彩膜制程工艺

UV照射:分解、去除投入的良品BM基板表面的有机物。

刷洗:用纯水无接触的刷洗BM表面,清除难以清洗的残留粒子,刷子离开BM图案表面的距离为700±200μm,主要靠水流清洗。

纯水清洗:雾状喷头由上向下喷射0.2MPa压力的常温纯水,清洗刷洗掉的异物。

二流清洗:用压力为0.25MPa的空气与压力为0.3MPa的23℃纯水,喷淋清洗BM基板。

风刀干燥:风刀与传送带成45°夹角,净化空气压力为0.5MPa,去除水分。

吹离子风:压力现场调整,消除静电。

前烘:先用120℃的烘箱,烘烤BM基板50s,然后用20s的时间将其冷却到23℃,用以烘干水分。

涂敷光阻:用Slit方式、以130mm/s的速度、涂敷膜厚20μm的彩色光阻(R、G、B相同),Slit喷嘴到基板的距离为130μm。

减压干燥:对大气压下的干燥箱抽真空,到箱中压力为20Pa时,保持76s,然后充氮气至大气压态。可以去除光阻上的溶剂,起干燥作用。

后烘:用加热板将烘箱温度升至90℃,保持100s,然后用冷却板将箱内温度降至23℃,保持20s,可将光阻膜上的水分充分烘干。

曝光:曝光功率为13.3kW、照度为33.3 mW/cm2、曝光量为84.8mJ、照射光阻时间3s。Mask为石英玻璃材质,厚度为10mm。

显影:用前后摇动、喷射角度为75°的喷嘴喷射浓度为2%左右的KOH显影液,基板倾斜5°,基板移动速度为6,800mm/min。显影液温度为25℃,压力为0.1MPa,流量为450Nl/min,显影时间为60s,留下曝光部分的图形。

纯水清洗:采用25℃温度、0.1MPa压力的纯水喷淋清洗基板。

风刀干燥:用与输送带成45°夹角,压力为0.5MPa的风刀,吹干基板上的水分。

光学检查:用在线的AOI设备,检测基板缺陷,记录基板信息,进行缺陷分类。

固化烘烤:用230℃的温度,烘烤基板1,800s,使彩膜更坚固。

自然冷却:固化烘烤后,自然冷却300s。

由于需要RGB三种彩膜,所以待基板冷却后,再重复两次以上工艺,完成其它两种颜色彩膜的制作。

通常,在彩膜制作完成后,应该有一层OC保护膜的制程,但在高世代的CF制程中,有的已经完全取消了该制程,有的则用溅镀一层300Å的硅来替代保护层。

⑶ITO制程解析

①ITO制程框图

②ITO制程工艺

UV照射:分解、去除投入的良品CF基板表面的有机物。

纯水清洗:雾状喷头由上向下喷射0.2MPa压力的常温纯水,清除CF基板上的异物。

二流清洗:用压力为0.4MPa的空气与压力为0.3MPa的23℃纯水,喷淋清洗CF基板上的粒子。

风刀干燥:风刀与传送带成45°夹角,净化空气压力为0.5MPa,去除水分。

吹离子风:消除静电。

硅层溅射:为了防止ITO溅射的高温对彩膜层的影响,有的厂家在ITO溅射前先溅射一层300Å厚的硅作为隔热保护层,有的厂家不溅射,这与材料有关。

第1次ITO镀膜:在真空度

第2次ITO镀膜:在真空度

冷却:对ITO镀膜后的基板进行自然冷却。使之达到膜厚1,500Å,表面方阻小于130Ω/口,透过率大于90%。

⑷MVA制程解析

①MVA制程框图

②MVA制程工艺

UV照射:分解、去除投入的ITO镀膜后良品基板表面的有机物。

纯水刷洗:用纯水无接触的刷洗ITO表面,清除难以清洗的残留粒子,刷子离开ITO膜表面的距离为700±200μm,纯水压力为0.2MPa,主要靠纯水水流清洗。

纯水清洗:雾状喷头由上向下喷射0.2MPa压力的常温纯水,清除掉刷洗所刷掉的异物和粒子。

二流清洗:用压力为0.4MPa的空气与压力为0.3MPa的23℃纯水,喷淋清洗ITO后基板表面上的粒子。

风刀干燥:风刀与传送带成45°夹角,净化空气压力为0.5MPa,去除水分。

吹离子风:消除静电。

前烘:先用在120℃的环境中,烘烤ITO镀膜后的基板50s,然后用20s的时间将其冷却到23℃,目的是烘干水分。

MVA光阻涂敷:用Slit方法涂敷MVA光阻,Slit速度为130mm/s,涂敷的膜厚为20μm,涂敷喷嘴到基板ITO膜表面的距离为130μm左右。

减压干燥:在压力为20pa的环境中,将涂敷过的基板保持76s,然后充氮气,可以防止膜质起泡,使膜质干燥均匀。

后烘:在90℃的环境中,将基板保持100s,然后在23℃的环境中将基板保持20s,可将光阻膜质上的水分充分烘干。

曝光:曝光功率为13.3kW、照度为33.3 mW/cm2、曝光量为84.8mJ、照射光阻时间3s。Mask为石英玻璃材质,厚度为10mm。

显影:用前后摇动、喷射角度为75°的喷嘴喷射浓度为2%左右的KOH显影液,基板倾斜5°,基板移动速度为2,276mm/min。显影液温度为25℃,压力为0.4MPa,流量为450Nl/min,显影时间为60s。显影后将未曝光的胶体洗掉,留下曝光部分的图形。

纯水清洗:雾状喷头喷射0.1MPa压力的25℃纯水,清除残留的显影液。

风刀干燥:风刀与传送带成45°夹角,净化空气压力为0.5MPa,去除水分。

光学检查:用AOI在线光学检测、记录基板信息,按规格对工艺缺陷进行判定和分类。

再烘:为了坚固MVA膜质,在230℃的环境中,烘烤基板1,800s。

冷却:在室温环境中,将制作好MVA的基板冷却300s备用。

⑸PS制程解析

①PS制程框图

②PS制程工艺

UV照射:分解、去除投入的MVA后良品基板表面的有机物。

纯水刷洗:用纯水无接触的刷洗ITO表面,清除难以清洗的残留粒子,刷子离开ITO膜表面的距离为700±200μm,纯水压力为0.2MPa,主要靠纯水水流清洗。

纯水清洗:雾状喷头由上向下喷射0.2MPa压力的常温纯水,清除掉刷洗所刷掉的异物和粒子。

二流清洗:用压力为0.4MPa的空气与压力为0.3MPa的23℃纯水混合,喷淋清洗ITO后基板表面的粒子。

风刀干燥:风刀与传送带成45°夹角,净化空气压力为0.5MPa。

吹离子风:消除静电。

前烘:先用在120℃的环境中,烘烤ITO镀膜后的基板50s,然后用20s的时间将其冷却到23℃,烘干水分。

PS光阻涂敷:用Slit方法涂敷PS光阻,Slit速度为105mm/s,涂敷的膜厚为19.7μm,涂敷喷嘴到基板ITO膜表面的距离为130μm左右。(最终的PS高度为3μm左右)

减压干燥:在压力为20Pa的环境中,将涂敷过的基板保持76s,然后充氮气,可以防止膜质起泡,使膜质干燥均匀。

后烘:在90℃的环境中,将基板保持100秒钟,然后在23℃的环境中将基板保持20s,可将光阻膜质上的水分充分烘干。

曝光:曝光照度为36.3mW/cm2、曝光量为120mJ、照射光阻时间4s。Mask为石英玻璃材质,厚度为10mm。

显影:用前后摇动、喷射角度为75°的喷嘴喷射浓度为2%左右的KOH显影液,基板倾斜5°,基板移动速度为2276mm/min。显影液温度为25℃,压力为0.4MPa,流量为450Nl/min,显影时间为62秒。显影后将未曝光的胶体洗掉,留下曝光部分的图形。

纯水清洗:雾状喷头喷射0.1MPa压力的25℃纯水,清除残留的显影液。

风刀干燥:风刀与传送带成45°夹角,净化空气压力为0.5MPa,去除水分。

光学检查:用AOI在线光学检测、记录基板信息,按规格对工艺缺陷进行判定和分类。

再烘:为了坚固MVA膜质,在230℃的环境中,烘烤基板1,800s。

冷却:在室温环境中,将制作好MVA的基板冷却300s。

4 结束语

MVA模式TFT-LCD用CF的实际制程很复杂,每条生产线的工艺条件各不相同,因此所使用的材料、设备功能都不一样,只有在具体的生产线上才能深入了解。

参考文献

[1]高鸿锦,董友梅著.液晶与平板显示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方辉.《TFT-LCD制造工艺》培训资料[R].

作者简介:费民权(1956-),山西运城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主要从事TFT-LCD各段工艺制程的研究,E-mail:.cn。

上一篇:用光学导波方法区分液晶盒中的预倾角与弱锚定 下一篇:扫描体素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