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

时间:2022-10-25 08:18:05

浅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

新修订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分为精读、略读两类。略读课文以前叫“自读课文” 或“阅读课文”,笔者觉得叫“自读课文”更合适,下面仍以“自读课文”称之。长期以来,教师们对自读课文半扶半教的特点认识不足,又迫于升学率的压力,总是把它和精读课文一视同仁,精耕细作,生怕升学考试时试题出自自读课文。而以往升学考试题中也的确出现过此类情况。这就更促使语文教师把自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如何上好自读课文的问题就突出地摆在语文教师面前了。许多教师觉得,让学生“自读”,实在不放心;如果将自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一样上,教学时间又远远不够,还会明显地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对于自读课文颇有束手无策之感。笔者就自己探索上好自读课文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对“自读课文”的认识

新修订本扩大了自读课文的数量,并在“说明”里指出:设立自读课文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就明确地指出了自读课文教学对于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个目的的重要性。它既检测精读教学的效果,也是达到精读教学目的的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所以,新编教材增加了自读篇目,不仅仅是为了扩大阅读量,更重要的是强化课内阅读实践的需要,是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认识论上说,自读课文更有其重要的作用。人类认识事物的普遍法则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只有“认识”,没有“实践”,任何知识都是不能转化为能力的,而自读课文则具有突出的实践性。显然,课本编者的意图是以精读课文作为主体、范例、引路,自读课文作为补充、扩大、巩固强化的材科。精读课文教给学生方法和规律性的知识,在于示范引路。学习这些范文,在思想内容、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会得到很好的借鉴,是“举一”;自读课文则重在让学生把精读课文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是“反三”。所以,自读课文从认识论上说,是完成“认识――实践”这个“更伟大的飞跃”的重要手段之一。

过去,由于对自读课文的实践性这一特点认识不足,笔者上自读课文虽然常进行自读提示、质疑解疑等等,但仍是简化了的精读课,是“换汤不换药”。过去上自读课文时,都是基于精读课文的老经验在形式上做文章,却忽视了自读课文的“读”,不明确自读课文应以培养能力为宗旨,因而也忽略了自读课文的实践性。以后,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终于逐步认识到自读课文的基本特征是实践性。有人说:精读课不怕讲得多,自读课不怕讲得少,这虽然不无道理,但自读课文的特征绝不是以“讲”的“量”来体现的,只有实践性才是检验自读课文的基本标尺。就效果而言,精读课文是准备,自读课文才是应用。笔者想,新编教材把原来的“阅读课文”改称“略读课文”或“自读课文”就更有强调、突出它个性的意思。抓住了自读课文的这一特点进行教学,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有较快较大的提高。

叶圣陶先生曾经把读比喻为“吸收”,把写比喻为“倾吐”。笔者想,如果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反之,学生阅读能力差,就影响了“吸收”,没有吸收,又用什么去“倾吐”呢?因此,关键是如何在可能的时间里发挥“自读课文”的实践性的特点,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上好“自读课文”的方法

自读课文有它自己的个性,自读课文是“学材”,不是“教材”,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自读,但教师仍然要为每篇课文指导方法,设计步骤,检查效果。笔者曾采用过朗读、复述、改写、写内容提纲、问题讨论、写短评等等方式。采用不同教学方式的原则是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不同课文的具体特点、大多数学生的实际知识基础。但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式,都要以学生独立读懂课文的实践为主,上成真正的“自读课”,老师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放任自流”。

譬如,笔者在上自读课文时,十分重视“自读提示”的启发引导,要求学生做到理解、落实,因为“提示紧扣课文,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学习重点,从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和语言运用,把问题提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笔者在上《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时,就让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带着下面三个问题自读、分析、理解课文:

1.本文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根据提示,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3.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围绕中心论点,文章又是如何逐层深入展开论述的?

同时,启发学生抓住“自读提示”中的关键性词语,引导他们理解文章是如何逐层深入展开论述的,从而理清了《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自读课文的脉络。这样,学生不但对“自读提示”中的要求有了比较明确的了解,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读”课文的任务。

总之,教学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各取所需,但都应该体现自读课文的个性――实践性。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高玲燕 江苏省新沂市时集中学 221418)

上一篇:如何上好小学一年级复习课 下一篇:论高中诗词鉴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