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

时间:2022-10-25 08:17:04

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下环境科学论文

一、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

传统教育忽视创新思维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开发,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往往滞后于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结构过于专门化、知识面狭窄、不能触类旁通、视野不够宽阔、思维不够活跃、创新意识不强、教学内容陈旧和教学方法单一,使得大学生创新能力水平未能有效得到提升。实验教学所用教材把实验原理、步骤,甚至某些实验现象都写得一清二楚,使学生失去了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在设计实验项目时,往往从单个实验项目本身思考实验目的,而从学科角度思考实验项目之间的交叉渗透、相互融合较少。

二、科学的培养方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导者,激发并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是教师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教学中提倡师生处于平等地位,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想法,甚至与老师相反的看法,提倡争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敢于向权威挑战。加强正面引导,不轻易批评训斥学生,循循善诱、不偏疏、不急躁、不粗暴,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尽力创造观察的机会和动手的条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发现新问题,能不断产生新设想……。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要从“以教为主、课堂教学为主、考试为主”的旧观念回归到“以学为主、实践教学为主、学生主动思考为主”的新观念。教师从指导思想上必须明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开拓学生视野、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激发专业学习热情、建立师生间的双向互动交流、改善教学效果,充分展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培养;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创新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具备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及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及较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熟悉环境科学专业的最新技术和进展,能准确把握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突出特色、鼓励创造,从而不断寻求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途径。

2.改进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个人素质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学习或实践课程来体现的,因此,课程体系的构成是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先进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学科融合、突出专业特色、淡化专业意识,着重加强综合性教学实践内容、强化综合能力,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环境科学专业复合型人才,使学生理论扎实、知识面广、素质高、有创新意识、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拓宽课程选择面,使学生可以跨专业、跨院系学习,实施主辅修学习制度;实施第二课堂培养计划,将第二课堂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纳入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课内和课外培养相结合,给学生全方位的科技创新和独立科研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教师应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科学概念及时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力求内容组织的多样性,注重从思想、方法、推理上培养学生渴望学习、善于学习的科学思维能力素质,不仅有利于创造性教学的实施,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讲重点、讲方法、讲实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利用课堂辩论、学生讲课和专题辩论等方法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变被动的接受为积极的思考与参与;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填充式机械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允许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打断式提问、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想象力,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实践创新的能力。

3.加强实践性教学,激发创新意识

环境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显得特别重要,因而不可忽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环境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四部分。实践教学是促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环节。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一套“立足基础、突出特色、贴近现实、追踪前沿”的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科研、人才和设备优势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在实验教师指导下从事自主创新实验,将实验实践教学与生产第一线相结合,让学生尽快地接触科研课题和生产实际,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再深入地去了解并寻找解决方法,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理论的再现与验证。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际能力,积累经验,将课堂理论知识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转变成真正的专业知识。

创新能力是在创新活动中培养出来的,而创新能力的获得和提高则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的途径加以实现,充分利用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现实世界是最为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将迫使他们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探索解决之道,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寻求最优解决方法,在这种过程中的成长是最快的,得到的锻炼是最有效的,获得的知识是最牢固的,让学生从自己亲身实战中去寻找解决方法,补充理论知识,丰富自身经验,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用实际行动秉承实践育人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一起设计方案、一起实验分析、一起撰写论文、一起体味挫折、一起分享成功;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量为更多的学生提供自主实践、自主研究、自主探索的机会,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邀请知名学者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开展学术研讨等,积极营造激励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欲望的心理环境;引导学生围绕预定的创新目标,在样板启示和积极的学与教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有关事物的属性,提出启发思考性问题,使用类比法分析推敲事理,并着重激励学生的想象、敢于冒险和不畏困难的精神,及时帮助他们排除思维消极定式、从众心理、自信心不足等自身障碍;学生在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中能自觉探索有关的知识技能,寻求发挥自己潜在智能最合适的领域,使所学知识向着有收益、有选择、有创造的方面转化。学生只有走向社会,才能开阔眼界,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才能激发自己的创造动机,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紧密地联系实际,使自己的才智得到较好的发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创新离不开科学方法,在创新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将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方法传授”,以求“授之以渔”的培养效果。教育不能再墨守陈规,必须着力于学生的智力开发,着力于学生的创造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树立全新教育观念,把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明确目标,培养造就大批具有现代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作者:黄文胜 翟琨 向东山 史永红 魏世勇 吴德勇 谭远斌 单位:湖北民族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上一篇: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环境科学论文 下一篇:高端制造助力能源装备机械工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