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与翻转课堂浅谈

时间:2022-10-25 07:45:10

微课与翻转课堂浅谈

[摘 要]在互联网普及和教育资源共享的背景下,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发展具有历史意义。要了解国内外如何使用这两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来达到各自的目的。借鉴微课和翻转课堂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提升教育质量、扩大教育机会”。

[关键词]微课 翻转课程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3-0029-02

“微课”是2012年以来国内兴起的一种网络视频短课形式,按教育部全国高校教育网络培训中心的定义就是:以10~20分钟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1]截至2013年5月6日,全国31个省市共有初赛作品3152件,各类学科俱备。笔者观摩了众多各类型的视频课程后,直观感觉是:所谓“微课”就是“传统”课程录像的浓缩或片段。那么除了便于展示交流外,微课的价值何在?在查阅了一些相关背景资料后,笔者渐渐对微课的价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方便交流,与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结合后更是对传统课堂模式的一种变革尝试。近期耳熟的“翻转课堂”则与近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开放教育(OER, Open Education Resource)运动,以及后续一脉相承的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运动关系密切,所以微课的内涵远不止教学交流那么简单。

一、微课的来龙去脉[2][3][4]

微课广义上可翻译为Minicourse(迷你课程)、Microlesson(微型课程)、Microlecture(微课程)等,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其含义已有区别。如Minicourse源于美国阿依华大学20世纪60年代就采用的短学期课程,而Microlesson曾在1998年由新加坡政府和高校用于教师培训或短期教学目标设立的微型课程;目前热议的微课概念则是Microlecture,其源于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于2008年提出的短时在线教学方式,他的微课时长甚至短到1分钟左右,这样的微课既要浓缩又要有效,教师花费的实际准备时间需要几小时甚至更多,还要把相关的知识背景和练习等一起上传,以达成学生完整掌握知识点的目标。

以上三个名称的历史沿革在于每课时长和传播媒介的变化。无论是Minicourse还是Microlesson最初更着重于授课总时长较传统课程短,没有专门强调缩短每课时长,而到了近年的Microlecture则突出了每课时长尽量短小,尽管普通微课达不到1分钟的简短程度,但约10分钟的长度却明显有别于传统授课长半小时以上的做法。而传播媒介也由原来的局域网式电视或计算机媒体,扩展到开放的广域互联网传播模式,这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进步,还与人们生活习惯越来越依赖移动互联元素有关。

虽然用于网络教学的微课优点已有公论:其一,符合近期的认知心理学调查结果,即通过视频自习的学习者保持注意力的时间大约在10分钟左右;其二,视频时间短、储存容量小,易于网络传播。表面上看微课的这两个优点并没有什么特别,然而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们却充分利用了这两个优点,得到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

二、国内:适应新形势,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2][3]

技术进步下互联网本身软件和硬件的普及已经不知不觉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互联设备经历了台式电脑、便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颠覆式改变,人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广域网络资源,不必再到电教室、机房等地方去专门获取信息,移动数字化生活已经不仅是概念,而是确实地融入生活中,于是造成学校机房由原来的供不应求变成门可罗雀。另一方面,传统电教资料由于内容庞大不易下载等原因使得利用率极低,如北京电教中心1984年调查数据显示电视教材的重复利用率仅0.046%。电子化学习资料积累甚多,利用率却很低,针对这种供需的奇怪矛盾,广东佛山的胡铁生老师用微课重新整理和串联区域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了微课在互联网共享中的易用性,不仅使学生愿意尝试,同时教师也便于修订微课单元。为了真正使微课可以实用于教学,胡老师还强调了通过主题形式关联起众多微课单元,并做好练习、反馈、点评、设计等配套“生态系统”的工作。

从胡铁生老师的调查结果看,越简短的电子资料师生使用率越高,无疑通过微课改造原有电教资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组织方法,但这并未真正将微课作为系统教学方法。然而国外在OER运动中,利用一种叫“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的教学形式,以视频微课为核心,配合练习、反馈、考核等辅助元素,却形成一种颠覆传统教学理念的系统教学方法,也非常有借鉴意义。

三、国外:翻转课堂与开放教育资源[4][5][6]

教学总离不开知识传授再到知识内化两个自然承接过程,传统教学的知识传授发生地点在正式课堂,而知识内化则在课外。所谓“翻转”(或称反转)课堂则把发生地点调换,让学生先在课前自习,而正式上课时间教师专门负责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微课在这里的作用就是代替教师帮助学生在自习中完成知识传授过程。不仅两个过程的时间地点发生了翻转,教师的角色也由原来知识传授转向辅助学生知识内化转变。

最初翻转教学方法是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Jon Bergmann和Aaron Sams)帮助缺席学生自习补课而设置的,结果却广受学生欢迎,于是推广开来。这主要归功于两点,即学生的学习自由度提高,以及知识内化中的障碍由于教师的帮助而极大减少。实际上,因为正式课堂知识传授占用了教师大量时间精力,传统教学模式确实普遍存在教师课后辅导缺乏的现象。

翻转课堂让学生课外自我传授知识,课内教师辅导答疑的做法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但实际效果高度依赖学生自学能力,以及教师对公开课件的精心设计和对学生反馈的充分关注。在普通教学规模中,翻转课堂对于师生双方来说投入的精力其实并未比传统课堂少,而且翻转课堂的学生在自习过程中少了教师现场指导,如果视频课件讲解不到位或学生自学能力较弱,更会造成知识传授阶段的困难。因此,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各有利弊。

如上所述,翻转课堂更加要求教师花大量精力设计适合学生自习的教学过程,在一般规模教学中其优点并未充分体现。而近年内兴起OER运动,以及后续由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等高校推动的MOOC运动中,翻转课堂的优点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在2012年麻省理工MOOC项目中的一门电路课程,拥有15.5万名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学习者注册,传统课堂完全无法应付如此多学生,让学生依靠免费线上视频进行自习是必然的选择。另一方面,教师也只能抽出有限的精力对一些典型问题进行回复,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就是翻转课堂。教学规模越大,翻转课堂模式越成功。

而作为MOOC运动中的巨头之一,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非营利教育组织——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尤其将网络视频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发挥到极致,相关课程全都由从易到难约十分钟的教学短片为核心,辅以相关练习和考核。其教学短片十分注重内容,一般只记录教师在软件电子黑板上的书写内容以及同步讲解声音,教师本人影像并不出现。这种简洁实用的微课形式只依靠统一平台下的免费软件在电脑上就可以轻易实现。这对于提供教育资源的人来说,更易用则意味着劳动强度更低,也更愿意继续提供资源;免费资源越丰富也越吸引学习者,从而形成MOOC的可持续发展,非常有借鉴意义。

四、结语

自2002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命名开放教育资源(OER)为标志,十年来相关的教育改革热点此起彼伏,无论是国外的MOOC项目、翻转课堂,还是我国自己的国家精品课程计划以及去年开始的微课比赛和培训,“提升教育质量、扩大教育机会”一直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目标。而随着互联网软件和硬件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有了巨大改变。微课和翻转课堂之所以会形成当下的热点,正是因为它们充分适应了当前知识爆炸的移动数字生活时代背景。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它们的历史和内涵,不必拘泥具体内容形式跟风炒作,而应充分借鉴和利用这两种新教学方式的特点,一方面发掘校内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精心设计组织,提高区域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率,为提高社会教育机会公平与扩大教育机会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站平台[OL].http://.

[2]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3-67.

[3] 裘德海.高校利用微课程促进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3(4):95-96.

[4]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5] 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3(2):59-63.

[6] 夏欧东,章站士,祝火盛等.关于网络课程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3):65-67.

上一篇:基于网络视角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研究 下一篇:俄罗斯钢琴音乐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