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简单” 熠熠生辉

时间:2022-10-25 07:17:26

[摘 要]看似简单的数学内容其实并不简单,高度概括的简约形式之下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通过典型的案例,从“盘活简单知识,锻造思维品质亮灵性”“透视简单知识,渗透思想方法植慧根”“柔和简单知识,人文情趣俏灵性”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简单 思想方法 儿童灵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5-012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有一些教学内容,似乎特别简单直白,总觉得上不出多少名堂。事实上,一些看似简单的数学内容其实并不简单,它是一盏沉默的灯,只要智慧地点亮它,就能在数学之火的跳跃中辉映出儿童的灵性之光。

一、盘活简单知识,锻造思维品质亮灵性

1.打破平铺直叙,思维更灵活

数学教材是静止的文本,数学思维的提升是在动态的不平衡中实现的。如果把教材内容平铺直叙地输入学生头脑,必然扼杀学生的灵性。

前不久,我执教“认识整千数”。大家都说这个教学内容太简单,很难出彩。例如,想想做做第一题(如图1),基本都是直接给出数轴让学生填空,然后直观地看出7000接近10000。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我抓住数序这一核心,设计了动态的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如图2)。

图1 图2

首先出示数字0、1000和遮住刻度线的彩条,问:彩条右端大约是多少?学生估计是8000或9000或10000。再出示10000,让学生估计7000的位置。最后移走彩条,露出刻度线,准确标出7000的位置。当学生发现估计结果距离准确位置很近的时候,忍不住欢呼起来,都积极地找出剩下的整千数。这样,把看似简单的数学内容编织成了一个动态生成的思维世界,儿童在猜想、估计、观察、验证的活动中放飞了灵性。

2.由“单一”变“综合”,思维更发散

要使儿童的数学思维燃烧出熊熊火光,映出儿童灵性的光芒,必须增加思维的能量。

例如“认识整千数”想想做做第4题(如图3),很多教师会直接出示这组口算题让学生去做。我把单一的口算练习改编成一个综合的数学情境(如图4),让儿童的灵性熠熠生辉。

图3 图4

生1:都是整千数。

生2:2000+3000=5000,5000-2000=3000。

师:很不错哦!请大家说说算理。

生3:3000比2000多了1000,5000比3000多了2000,5000再加3000等于8000。

师:你还找到了排列规律,推想出了下一个数!真好!

生4:还有一个规律,2000的2倍减1000等于3000,3000的2倍减1000等于5000。

生5:把三个数全加起来正好等于一万!

儿童是天生的探秘者,他们能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反复审视每个数,自觉地建立彼此的联系……从而迅速地把握各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透视简单知识,渗透思想方法植慧根

通灵的思想,是儿童灵性生长的根基。数学家米山国藏曾指出,不管学生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随时随地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1.小题目也蕴藏着大思想

凡有数学的地方,总是跟随着数学思想的影子。例如一年级“9加几”的习题(如图5),很多教师把它视为普通的计算题。如果教师心中有函数的思想,能联系函数式y=9+x,教学就有了内涵。比如,9加2等于11,11能不能写在第二格?(强调对应)除了填11,能否填其他的数?(渗透结果的唯一性)得数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关注变与不变)最后在第一行“2”的下面添加一个数“3”,此时算9加3,可以联系上下题进行推理。

基本的数学思想既不是漂在水面的油花,也不是沉在水底的贝壳,而是完全溶化在水里的糖。教师应从小处着手,有意识地在双基的训练中让儿童初步品尝到基本的数学思想。

2.思想方法的渗透,让简单的家常课不一般

有一些家常课总是上得简单无味、干瘪无华,很大的原因就是学生始终匍匐在基础知识的地面上,过度扎实,失去了空灵的创造。

“三位数加法”是三年级的计算课,即使不教,基本上学生也都会笔算。那么,怎样让这种简单变得丰富而深刻呢?课前,我布置了“课前小研究”:(1)计算143+126有哪些方法?(2)我感兴趣的问题有 。(3)出一道题,上课时考考老师和同学。

【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学习三位数加法,哪位小教师先上场?

生1:我来!大家是怎么算143+126的?

生2:很简单,个位和个位加,十位和十位加,百位――(学生抢答:相同数位相加!)

生3:最好从个位加起。因为万一有进位的话,从百位算起太麻烦了。

生1:大家有什么问题想问?

生4:今天学的三位数加法和以前的两位数加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师点头微笑)

生5:方法是一样的,只是多了一个百位,得数变大了。

生6:那是不是四位数、五位数的加法,也是这样的?

生5:当然!不管什么数,都是这样。

生7: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1,就不好列竖式。

生1:你说的是分数,今天学的是几百几十的数,是整数。

师:大家讨论得真好!能从三位数推想到多位数、分数。用学过的知识去敲开新知识的大门,多有意思啊!

……

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教,教师相机介入,原本简单的数学课变得风生水起、精彩迭出。最后教师又顺势总结类推思想的价值,这节家常课就不一般了。

三、柔和简单知识,人文情趣俏灵性

数学学科的理性特质决定了数学知识的抽象、严谨。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如果总是以冰冷的面目呈现在儿童面前,儿童是难以心悦诚服的。

1.巧用修辞,让数学知识俏皮起来

夸张,是我常用的手法。在教学“认识整千数”前,胆小的农村孩子正襟危坐一动不敢动。我灵机一动,现编了一个滑稽的故事:“小朋友猜猜我多大呀?(学生猜的都是两位数)哎呀,我忘记我几岁了。(有学生开始笑)没关系,有一个人肯定知道,我妈妈。”(多数学生笑出声来)我假装打电话:“喂,妈妈,我今年几岁了?”“哦,你在百位上拨3个珠,十位上拨7个珠。个位?个位就不要拨了啊。”学生愣了一会,忽然爆发出笑声,胆大的喊起来:“啊?370岁?不可能!”“应该是37岁。”“那你们想对奶奶说什么?”“奶奶,您看错数位了。”“3在百位表示3个百呢!”……我“狠狠”地表扬了他们。儿童是故事的精灵,荒诞的故事一下子打开了童心的小门……

2.洋溢人情味,让数学学习打动人心

数学教学需要数学味,也需要“人情味”,它是一种“时雨化之”的润泽。“情”之所至,师生和乐、生命花开。

一只苍蝇飞入教室,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地看着它飞来飞去。作为教师,你会做出怎样的反应?每次我都会笑着说:“呀,来新伙伴了,它漏掉之前的精彩内容了,我们告诉它吧!”学生就会津津有味地总结刚才的学习过程。洋溢着师生间最朴素、本真的人情味的课堂一定是最打动人心的,是最有生命灵性的。

总之,儿童灵性的生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没有多少惊天动地的神来之物,那些看似简单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正是儿童灵性蓬勃生长的重要力量。让“简单”的内容勃发出更多的生动、丰富、深刻和美好,让儿童的灵性自由飞扬!

(责编 金 铃)

上一篇:以资产证券化为突破口盘活存量资产 下一篇:引导学生对话思辨 体悟数学学习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