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作老水田硅肥施用方法分析论文

时间:2022-10-25 07:16:36

连作老水田硅肥施用方法分析论文

摘要:连作的老水田施用硅肥对水稻的增产作用非常明显。在稻田施用硅肥可提高水稻的抗性,增强水稻抗各种病虫害的能力,提高产量,增产幅度为8.5%~13.0%。

关键词:水稻;硅肥;效果

硅肥有利于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作物在施用硅肥后,可使作物表皮细胞硅质化,使作物的茎叶挺直,减少遮荫,使叶片光合作用提高;可提高作物抗逆性,作物施硅肥后,产生的硅化细胞有效地调节叶片气孔的开闭,挖掘水分蒸腾作用,提高作物的抗旱、抗干热风和抗低温能力。硅肥中含有较多的钙镁,并含有一定量的磷、锌、镁、硼、铁等微量元素,对作物有复合营养作用;同时能改良土壤,矫正土壤的酸度,提高土壤盐基,促进有机肥分解,抑制土壤病菌;能减少磷在土壤中的固定活化土壤中的磷,并促进磷在作物体内的运转,从而提高结实率。水稻是典型的喜硅素作物,对硅的需求量较多,接近氮、磷、钾的需求量,居第4位。经多年试验、示范与应用结果表明,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提高单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水稻田施硅肥能增强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水稻田长期施用硅肥,能有效增强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减少了病虫的危害程度。从生理上讲,水稻田中氮、磷、钾、硅以及其他营养元素的合理施用,能有效地改善植株受光态势,使叶片上举,提高光合作用能力。形成硅化细胞,使茎、叶表皮细胞壁加厚,角质层增加,增强了茎秆的硬度,使茎秆健壮,根系发达,从而提高了抗病、防虫的能力。特别是对稻瘟病、叶斑病、水稻白叶枯病、二化螟、钻心虫等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水稻田施用硅肥后,使植株含硅量明显增加,导管刚性增强,有效地增加植株体内的通气透气性,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并能激活稻田土壤中磷、钾肥的活性,加速磷、钾肥在水稻植株体内运转速度,有效地提高了磷肥、钾肥的利用率,并能有效地减轻由于施用氮肥过量引起的贪青倒伏。同时还可以预防水稻根的腐烂和早衰等病害的发生,特别是对根治水稻中毒性烂根病有着重要作用。

二、水稻施硅肥能减少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农业污染来自于人们对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施硅肥后,可以使水稻植株产生一种较强硬的硅化细胞,使害虫不易咬噬,以达到减少病虫危害,降低农药使用量,或采用生物农药、物理方法,掌握最佳的有效时期,也能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由此减少农药污染。

三、水稻施硅肥抗旱、抗倒伏,增产效果显著

水稻是需硅量较多的作物,加之多年连作的老稻田每年生产的稻谷要从土壤中摄取大量的硅,致使水稻田中严重缺硅,尤其在缺硅的土壤上种植的水稻,生长不良,茎秆细长软弱,叶片本应为20°~30°直立型则变成垂柳叶,分蘖少,抽穗迟,空瘪粒多,千粒重下降,抗性差,易倒伏,易感染和发生稻瘟病、纹枯病、钻心虫等病虫害。在水稻优化配方施肥中,重视氮、磷、钾、硅等大量元素合理地施用,硅元素对水稻的生长发育起到了很大作用。硅虽然不是所有的作物都需要的营养元素,但对水稻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增产8.5%~13.0%。水稻是吸收硅较多的作物,水稻体内硅酸含量约为氮的10倍、磷的20倍左右,水稻田缺硅已成为限制水稻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硅肥后,可以使水稻植株上皮细胞硅质化,茎秆粗壮,叶片挺举,减少遮光,叶片夹角缩小,光合作用、抗倒伏能力、抗旱节水能力增强,为水稻稳产、高产奠定基础。

四、硅肥施用方法

水稻田施硅肥,应配合氮、磷、钾、锌等肥料一起施用,作底肥施入土壤中,最好在翻地前或水耙时撒施。硅的标准用量为15.0~19.5kg/hm2,或以硅氮磷肥600~750kg/hm2为宜。

五、结语

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满足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等营养元素配合,缺一不可,各种元素对水稻的生长起着各自的作用,一旦某种营养元素的缺乏或不足时对其他元素的吸收有拮抗或抑制作用,严重时还有毒害作用。因此,水稻在生长发育中首先满足必需营养元素的供应,尤其是硅肥具有改善水稻品质、增强水稻抗病虫害的能力,使水稻生长健壮,抗倒伏,具有抗旱节水的功能,为水稻获得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玉龙,李军,刘明达,等.辽宁省水田土壤肥力状况的初步研究[J].土壤通报,2003,34(6):543-547.

[2]刘明达,张玉龙.水稻土硅素肥力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土壤通报,2001,32(4):187-192.

[3]刘明达,张玉龙,李军,等.施用钢渣对水稻硅素肥力的影响[J].土壤与环境,2001,10(3):220-223

[4]周爱珠.硅元素在水稻平衡施肥上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7(23):167.

[5]慕永红,张莉萍,王安东,等.硅肥在水稻上的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4):41-43.

[6]田丰,石杰,朱海梅.多效硅肥在水稻上的不同用量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6(6):62.

上一篇:分析田间化学除草剂药害防控策略 下一篇:芦笋高效丰产培植技术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