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芬兰的交响乐的民族特点

时间:2022-10-25 07:11:33

浅述芬兰的交响乐的民族特点

摘 要:19世纪民族乐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社会历史形态发展的条件下必然形成诸如民族乐派之类的音乐派别本文主要分析了芬兰的西贝柳斯的交响乐的民族特点,并对他的交响乐的民族特点做了简要的对比和总结。

关键词:19世纪民族乐派 交响乐作品 民族特点

一、西贝柳斯简介

1865年,西贝柳斯(1865―1957)出生于海门林纳,幼年丧父,但是在母亲的帮助下接受了良好的音乐教育,8岁开始学习钢琴,后来又疯狂的迷恋上了小提琴,热爱大自然的西贝柳斯常常为落叶和小鸟们即兴演奏,废寝忘食的练习使他成为了一个拥有不错技术的小提琴手,为其日后创作小提琴协奏曲奠定坚实的基础。[1]不过,他不喜欢练习基本功的个性,也使得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与演奏家的名号渐行渐远。

童年的西贝柳斯不仅热爱音乐,对大自然和文学也极度热衷,这种与生俱来的热爱贯穿并影响了他一生,以至于在他许多音乐中,我们都可以清晰地感觉到那种来自芬兰原始森林般的浓郁气质,日渐成长的西贝柳斯对文学史学的青睐也使得他从中获得了许多创作灵感,诸如《莱敏凯能组曲》等一系列文学底蕴深厚、艺术价值颇高的作品都是来源于深厚的芬兰文化宝藏。[2]

二、简述西贝柳斯交响乐的民族特点

在赫尔辛基音乐学院,西贝柳斯接受了正式的音乐教育,毕业后出国深造,并在柏林学习到大量的音乐知识,开阔了视野,归国后毅然投入到民族音乐的创作中,并留下了大量的优秀的音乐的作品,七部交响乐,以及数部交响诗包括《芬兰颂》、《塔皮奥拉》等。[3]

其中,《芬兰颂》是西贝柳斯一部杰出的交响诗,这部作品首演于一次维护宪法运动义演中,西贝柳斯的一部作品展示了芬兰神话和历史主题的一系列场景―《历史场景》。《历史场景》所展示的最后一曲是描绘芬兰新兵入伍的场景,题为“芬兰的觉醒”,也就是《芬兰颂》,这首著名的乐曲曾对芬兰民族解放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气势恢宏的告诉世界这个为了生存而与外来侵略展开殊死搏斗的国家不会被击败,磅礴的气势也大大的激励了芬兰人民,激起了芬兰民族的觉醒。

《芬兰颂》大致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由低音铜管奏出连串不协和长音,音乐冰冷而宽阔,深重又安静,随后音乐则描绘了芬兰民族苦难的悲彩,而音乐也突然转入斗争般的场面。[4]第二部分描写人们通过斗争获得胜利,乐曲进行到高潮时出现了极温柔亲切的木管旋律,似乎传达着作者心中对祖国大好河山最诚挚的爱,而战争的旋律又把思绪拉回现实,并再次通过斗争的场面引出胜利辉煌的结尾。它带给芬兰人民的不仅是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更是一声民族独立的号角。

西贝柳斯凭借着他出色的音乐作品,得到了芬兰政府历史上最高的年金,也成为了芬兰的文化旗手,西贝柳斯在民族乐派中是独树一帜的,它与任何人都不同,在他的音乐里,绝没有任何民间的音乐曲调,但在你欣赏他的作品时,你却能立即分辨出这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音乐,这就是西贝柳斯的魔力,他的音乐里包含的不仅仅是音乐,更多的是精神,在他的作品里,融入的是芬兰的历史神话故事,还渗透了深厚的文学功底,从他创作《库勒沃》的过程中我们便可以发现,文学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

西贝柳斯的作品涉及了多种体裁,但器乐上的成就是最高的,尤其是交响乐,七部交响乐成为西贝柳斯留给后世最宝贵的遗产,这些作品内涵丰富,从多个方面来描写芬兰民族的民族风俗、神话故事、田园风情等,如果听者没能从芬兰文学、历史的角度去欣赏西贝柳斯的音乐,而单单从音响上看,是不能充分了解西贝柳斯的民族性的,这也成为西贝柳斯最重要的特点。

芬兰的西贝柳斯是民族乐派中最独特的一位,在他的交响化音乐中没有民间音乐曲调,所有交响音乐内部的旋律都是西贝柳斯的原创,而这种原创也并非没有根据,这些曲调的来源就是西贝柳斯热衷的民间历史神话和文学。[5]在所有民族乐派作曲家中,西贝柳斯的音乐具有的社会力量是最强悍的,虽然这与芬兰当时的国情有紧密的联系,但是我们也不得不认可西贝柳斯赋予音乐的这种催人奋发的情感。

结 语

19世纪民族乐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社会历史形态发展的条件下必然形成诸如民族乐派之类的音乐派别,有人在评述民族乐派与其他派别音乐孰优孰劣,无疑这样的评论是无聊的。民族乐派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是有其特殊的社会价值的,而且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民族乐派的贡献是人们不应该忘记的,在他们的作品中,包含着民族音乐的形式、旋律或是情感,与其他时期音乐不同,在这种音乐中,我们容易找出这些作品的渊源,可以识别作品出自的民族和地域,这些作品多数是先进的作曲技法与本民族音乐相结合,是不可多得艺术品,有些乐派在创作音乐时不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单纯的以音色和其他一些音乐要素作为音乐的主要部分,而民族乐派顾名思义是以民族性作为音乐的最重要的条件,并由此为核心形成的音乐作品,这是民族乐派音乐所独具的特点。

而且19世纪民族乐派与20世纪的民族乐派还存在很大的区别,在20世纪民族乐派里,没有人再将浓浓的爱国情怀添加在作品里,而是以民间的音乐为核心,不把民间音乐融入到传统的音乐中,而是用民间音乐为主要因素发展新的音乐形式,这是音乐走向20世纪多元化的信号,而19世纪的民族音乐是与资产阶级革命有着紧密联系的,所以,19世纪民族乐派的作品也是欧洲音乐历史上包涵情感最深刻的一个音乐流派,在我们欣赏民族乐派音乐时,我们要从民族音乐的特点出发,不应只以音色、旋律等要素来判断音乐的优劣,更应该看到民族乐派音乐的社会价值和对历史的推动,才不失为公平的评判。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 [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2]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3]杰拉尔德・亚伯拉罕.简明牛津音乐史 [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4]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5]张洪岛.欧洲音乐史 [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上一篇:也许最后一滴水就是你的眼泪 下一篇:多媒体课件在英语课堂的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