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业”走向平实 树品牌更求内涵

时间:2022-10-25 06:53:57

从“百业”走向平实 树品牌更求内涵

“平实”一词很好理解,低调,踏实、真实。对于江寺小学而言这是优良的历史传统,是江寺几代人凝结而成的一种校园品格;作为一所区域内的德育特色学校,这是其鲜明的个性。走进江寺小学,高悬于教学楼上的“做好每一件平凡小事就是不平凡”这几个字,就是这校园精神的写照。于是,植养“平实文化”,打造“平实教育”,被如此布局:

唱响一个主题:“平实教育”;

打造两项品牌:基于“百业教育”的学校德育、载师专业化成长;

建设三支队伍:行政班子队伍、德育教师队伍、学科专业队伍:

突出四大特色:教育科研特色、遨游数学王国、德育闲暇社团、艺体古筝悠悠;

构建五个概念:学园、家园、乐园、花园、E园。

掌生幸福――德育深化,让小学像个“小学”!

反思已有德育成果的基础上,学校提出“降低德育重心、构筑快乐童年”为目标的德育改革,探索“基于百业教育的道德践行体系的建构”:以“做好每一件平凡小事就是不平凡”为百业教育的定位,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的校园有形文化,以“百业课程”为教育主渠道,以“百业活动”为运作途径,以“百业之星”为评价手段的运作新机制。

学校通过三条途径设计让学生享受学校德育的幸福。

1,有形文化,诗意校景,环境育德。校园有形文化在“原有德育场景”的基础上再提升,让已有文化景点发挥其最大的教育功能,用鲜活的人文场景净化校园师生的心灵,用清新的校园格调感染校园师生情趣。

2,德育课程,朴素启迪,生活立德。追随学生的逻辑,紧扣以社会百业实践为主线的德育课程实施,从“生命”的意义出发,改善学生的校园生存状态,改变他们的校园生活意义。用丰厚的文化内涵陶冶校园师生的情操,用和谐的人文活动启迪师生的智慧。

3,百业之星,自育责任,平凡启德。德育必须依附于学校的传承与积淀。一所学校的高雅人文的教育不是自发形成的,它需要精心的培育、长期的积累,并且要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发展,体现与时俱进。我们学校德育经历很长时间的探索,在过程中已经积累了许许多多的“无形的软实力”,我们对这些“软实力”进行整合,提出我们学校的校园精神:做好每件平凡小事就是不平几。让它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让这个“校园精神”落实到学校一日生活,对学校每周评比进行革新,把“做好每一件平凡小事,就是不平几”细化成四级指标列入标准,依附于“百业实践之星”“百业星级班级”等进行评比。发展一种自我教育能力。

教师发展――平实成长,让名师来的“晚”一些吧!

江寺小学植养平实文化,教师的发展同样追求平实成长。从2008年开始,学校启动了品牌促进之教师成长方略――省级立项课题“自主式自助发展的校本研修”,试图通过构建平实的教师研训体系:“平实教育――十大举措,三个自我、三种研动”。让教师脚踏实地成长,最终迈向品牌教师。

1,十大举措:建立学校层面的呼唤机制――广悦纳、引导向、建思想。“名师”之名,不在名声高低,不限范围大小,而在于自身素质、个人对群体的影响程度。名师塑造实际就是个性张扬,宣扬推介。

①赏识寻优――建立个性化的接纳机制,悦纳教师优点。教师存在差异,改变“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如推出学校层面“十大举措”,建立新型的个性化悦纳机制;②常态名课――建立正确的成长发展舆论导向,转变教师价值取向。推崇常态下的真实课堂,没有煽情的音乐,没有绚丽的视频播放,有的只是老师那极具魅力的语言渲染、示范,有的只是老师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互动。实行开放式的开门听课。听课关注对象的主角由关注老师向关注学生课堂表现转变,③文化关怀――每天一个小时休闲生活,让教师以平和的心态、自信的姿态、研究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教育工作,把自己一周中的所思所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实现共享,并在从中初尝成功的快乐。

2,三个自我:引导教师个体过程需要――生愿景、自追问,巧结合。

①自我愿景――“自己已有的现状”与“什么是最重要的”:努力让教师们认清对于处在风起云涌的改革大潮中的自己来说,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认清这个东西,并立志去实现它,这就是“建立个人愿景”,⑦自我追问――“已经做的”与“将要做的”;学校创设“江寺小学每天五追问”,鼓励教师学会自我追问,将反思成为自己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③自我结合――“学校要求做的”与“自己想要做的”:学校近几年之所以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并且能够将这个目标转化为每个教师都认可、并愿意为之奋斗的共同愿景。在“共同愿景”的实现过程中,个人得到了发展。

3,三种研动: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共同体、工作室、互助体。

①“新绿”共同体,深度研动,“引入清泉”新气象:利用新绿共同体、师徒结对共同体、教研科研组等平台进行备课、上课、科研等学术研动,进行深度讨论分析,②工作室活动,感名师的成长经历:校外名师――从“引领上路”到“习得气魄”。本校名师――从“自己的成长”到“我能帮助他人成长”。③互助体制度,互为尊重的一种共同成长:在自助式成长活动中,学校倡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导师”,也可以自主选择传、帮、带的对象,达到相互借鉴、相互提高的目的,形成真正的“同伴互助”。

上一篇:写漂亮汉字 绘亮丽人生 下一篇:从德育特色走向德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