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的系统模型研究

时间:2022-10-25 06:22:55

中高职衔接的系统模型研究

【摘要】从现代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教育是向作为人的教育信宿传递特定文化信息的社会系统,而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均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因此中高职衔接的问题就是这两个复杂的人工系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的问题。从理论模型上来看,中高职可以在物理层、表现层和规则层等多个层面进行衔接,但是从实践中来看,建设国家职业资格体系以及依据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建立职业教育的质量管理体系才是中高职衔接改革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系统模型;衔接

根据系统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可以认为是职业教育系统中的两个类别相同、层级不同的子系统,这两个系统的自身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尤其是职业教育学习者对职业教育不断攀升的内在需求,不断促进了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这就是中、高职衔接的动力因素。在系统论的导引下,中、高职衔接的系统模型也就转化为两个系统之间的衔接通道的模型。不过,就职业教育当前的发展环境来看,中、高职衔接的实践空间还非常大,而困难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的立法和体制改革方面。

一、基于现代系统科学认识教育的本质

要深度抽象和归纳出教育的本质,就不能仅仅抽取教育的部分属性,也不能把多方面的质简单相加,必须通过教育的系统质来把握教育各方面的属性和质。根据现代系统科学,事物分为三种不同的质,即自然物质结构的质、功能的质和系统的质;系统质是总合的质或整体的质,它由组成系统的要素及其结构决定。

首先,从现代系统科学的系列理论,即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角度来分析这个教育本质的界定。

从系统论来看,教育是一个系统,符合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多个部分、按特定方式结合起来、不断演化发展的整体,它在与其他事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体现自己的属性、功能和价值。”教育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如整体性、结构性、可控制性、主动性、目的性、有序性、演化与进化性。更进一步说,教育属于社会文化系统。

从信息论来分析,教育系统是一个典型的信息系统;教育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社会教育层次(宏观层次)、学校教育活动层次(中观层次)和个人学习与智能活动层次(微观层次);各层次的任务分别是,教育信息的形成,教育信息的传播,教育信息的处理和人脑智能系统的形成。因此看来,无论是在教育活动的哪一个层次,教育都是一个信息传递的系统。

从控制论来分析,教育系统属于信息控制系统。信息是系统控制的内容。教育系统中,传授教学内容的过程就是教育信息传输的过程,教育信息是否有效传输给学生,对教育信息的控制状况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必须注意,教育系统中传输的教育信息来源于对社会信息的加工,它不是一般的信息,而是经过特殊加工出来的特殊信息,否则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另外教育系统中并不是传输所有的文化信息,“只有被受教育者体验了文化创造过程并纳入其人格的文化,即真正被他们内化了的文化,才堪称有教育价值的文化。”因此,在教育系统中传递的是特定的文化信息,而不是泛化的文化信息。

其次,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教育的本质。

不管现在的教育系统多复杂,其本质应该具有历史稳定性,不会因为教育的历史形态或者具体形式而改变。表1列出了目前为止所有的教育形态和各种教育含义,包括广义教育、中义教育、狭义教育。

结合表1,从教育系统传输特定文化的信息角度来继续归纳,教育信息的传输和控制过程可以图示如下图。

教育系统的信息传输和控制模型示意图中增加了控制和反馈,其中,P代表控制目标信息;U代表控制指令信息;x代表被控系统的输入量(包括干扰量);y代表被控系统的输出量;D(x)代表前馈控制信息;E(y)代表反馈控制信息;回路①是从x到P1或P2的前馈控制回路;回路②是从x到P1或P2的反馈控制回路;回路③是从x到y的无馈控制回路。

图中虚线分割的上、下两部分别表示这两种教育形态:第一类只存在一类型“人”,即“学习者”,教育信息由信息源直接传递给受教育者,如自学,学生阅读等;第二类存在两类型“人”,即“教育者”和“学习者”,教育信息由信息源经由教育信息传送者再传递给教育信宿,如,正规的学校教育。有时,两类型教育可能同时存在。

教育系统的信息传输和控制模型示意图仅是单目标和单层次的教育信息控制回路示意图,实际上,教育系统既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的全信息控制系统,也是一个适应性控制系统。

最后,从哲学中关于本质是事物内部的特殊矛盾所规定的观点来看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也不能是人们随意牵强附会的,而是它本身的内部的特殊矛盾所规定的。界定了教育本质的内部特殊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教育信息之间的矛盾;作为主体的人包括教育信宿和教育信息传送者;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二者的内涵和外延在不同程度上都发生了变化,在教育中的地位也产生了巨大的不同。教育者成为充分而非必要的要素,而受教育者仍然是充分而必要的要素。

这样,总结上述分析后就可以认为,教育是向作为人的教育信宿传递特定文化信息的社会系统,教育为实现培养人才的功能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就是一个特定的文化信息传递的过程,以此来界定教育的本质。

这样规定教育的本质,有比较充分的合理性。首先,兼顾了教育的部分和整体、内部和环境,排除了价值偏见。其次,兼容原有各教育本质说。比如,放置教育于阶级社会,就有阶级性,放置于生产力中就有生产性;附加了价值观后,用之培养社会人才就有社会性,兼顾个人的发展就有培养个性的功能;同理,可以附加不同的教育目的等。说简单一些,就好比刀就仅仅是一把刀,关键是人们如何对待它,如何利用它。第三,由于把教育看作是一种系统,兼顾了教育的各种词性,如名词性和动词性,兼顾了教育的目的、过程和结果。最重要的是,将教育看作系统,为中、高职衔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职业教育系统的分析层次

既然教育是向作为人的教育信宿传递特定文化信息的社会系统,那么职业教育必然是这个系统的子系统,因此,也可以根据一般系统论来分析和概括中、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研究层次。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一般的研究基本上都从其内涵、目的、任务、对象、内容、形式、手段、经费投入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但是,如果从系统论的角度归纳,以上研究的问题无非就是从职业教育系统的边界、结构、性态和运行规则来进行系统的内部研究,而系统环境的层面几乎尚未涉猎。因此,为了更加系统地研究职业教育,首先要根据系统的边界大致将其分成职业院校系统及其环境两部分,然后再根据此系统描述的物理属性——社会属性维度,或者说实体性由强到弱、社会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从物理层、表现层、规则层三个层次进行研究。这样,就能够比较缜密地从物理层、表现层、规则层和环境四个层面来研究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分析层次。具体来说,物理层就是职业教育系统的物理结构,表现层就是职业教育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通过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目的性和功能性,规则层就是职业教育系统的运行规律或者约束规范。

根据系统论的原理,前三个层次还可以继续划分成更加细致的层次来进行研究,如物理层可以根据结构层次划分为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各种子系统和要素;表现层主要从该系统的目的、行为和功能三方面进行考察,其中行为主要包括教学和管理两大部类活动;规则层主要是诸如政策、制度、规章等和社会意识形态范畴的观念、理论等系统规范以及系统自身的运行规律。

三、中、高职系统衔接的理论模型

“教育衔接直接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如何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是国内外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广义的教育衔接泛指一切教育之间存在的学制、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招生考试制度、专业设置等方面的衔接关系。狭义的教育衔接是指上下级学校间的连接关系及其结合方式。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如何衔接是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重要因素。”可见,中高职衔接的层面从广义上来说涉及学制、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招生考试制度、专业设置等多个方面,从狭义上来说就是指中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相互结合的方式。但是,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较晚,因此在教育体制改革并没有紧紧跟上社会经济的变革而产生了中高职衔接的问题,一方面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被压抑的生产力瞬时间爆发,而我国生产力水平参差不齐的局面并没有因为改革开放而立即得到解决,因此社会经济领域对于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人才需求陡然高涨,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开始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加速扩展,受教育者追求高学历的愿望也空前高涨起来,中等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已经不能够满足生产力水平发展的步伐和人们对自身教育水平的高要求,于是,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原有的一种“高端”教育形态已经成为“过去时”,而且中等职业教育的终结性质也越来越不能够满足不断发展的生产技术水平、知识经济以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于是中高职衔接的迫切愿望终于变成了高涨的呼声,接着变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实际行动。但是如此规模巨大的教育体制改革,还从来也没有秉着科学的改革理论来进行,因此只能在小规模范围内开展所谓的“五年一贯制”“3+2”等中高职衔接的探索性试验。为了改变这种零敲碎打式的教育体制改革,还需要建立一种较为科学的中高职衔接模型。

根据上述职业教育组织结构的四层次分析模型,可以建立如下页表2所示的中高职系统衔接的理论模型,依照此模型分析当前中高职衔接的层次和切入点。具体来说,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其物理层还可以继续划分为系部、专业、教务部门、教研部门、招生部门、就业部门、实习实训部门、师资、课程(标准)等子系统或者要素;表现层还可以继续划分为培养目标、教学、管理、就业指导、科研、社会服务等目标、行为或者功能;规则层还可以继续划分为教学理念、学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等思想意识形态、规律或者规则等。无论如何,其所处的环境几乎是一致的,如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产业结构等。表中所示的中高职需要衔接的四大层次中黑体字条目是当前中高职已经实现或者必须实现衔接的环节。

四、结论

根据以上模型结合目前的情况来看,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环境正在进一步趋同化,比如,原来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分别由职业与成人教育司和高等教育司管理,现在已经统一由职业与成人教育司管理,职业教育的体系逐渐实现了一贯化,这为中高职衔接做好了顶层设计。但是,从表2中高职系统衔接的理论模型来看,环境层的趋同化,并不能说明现阶段中高职衔接已经完全实现,恰恰相反,现在做得非常不够,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并不是物理层的机械衔接,而是中高职衔接的保障制度和机制仍然没有建立起来,不能实现有机衔接。根据系统论的原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实际上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教育系统,这两个系统在层次上有高下之分,在类型上一脉相承,二者之间的衔接需要在系统内部实现物理层、表现层和规则层三个层次的互联互通,而在系统外还需要实现环境层的一体化。但是需要注意,这四个层次从衔接的深度上来看,还有可以分成表层连接层、中层连接层和深层连接层;按照中高职衔接体系建立的先后顺序来说,可以分成基础衔接层和上层衔接层;按照中高职衔接体系行政管理的顺序来说,可以分成顶层衔接层、中层衔接层和基层衔接层。而根据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等相关原理,生产力结构和经济结构决定了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决定了职业结构,然后职业结构决定了职业资格制度和职业教育的课程和专业结构。

可见,尽管中高职衔接是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事情,但实际上是从职业教育体系外部的环境层倒逼的结果,而且国家层面职业资格制度的建立对于中高职其他层次的衔接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这就是说,职业资格制度和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规则层首先决定了中高职衔接在物理层的衔接,从而使得物理层制约了中高职衔接在表现层的各种功能的发挥。因此,当前中高职衔接主要可以在课程与教学、招生与考试、学制以及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试验,而就长远来看,由于国家职业资格体系是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依据,所以建设国家职业资格体系以及依据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建立职业教育的质量管理体系才是中高职衔接改革的根本出路。

上一篇:教师专业发展:从自我取向走向学生取向 下一篇:如何培养工程造价高等职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