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基”国检后的陇西教育

时间:2022-10-25 06:06:13

“两基”国检后的陇西教育

陇西教育承载着一个部级贫困县多出人才、出优秀人才的使命,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在本地区竖起一面“陇西现象”的旗帜,为陇原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照“两基”国检的要求和发达地区的教育,我们还处在“达标”阶段。当前,因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积极投入,使得全县各类学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已初见成效,也基本满足了各类学校发展的硬条件。不过,其路也遥。我们也确实意识到教育的发展与广大群众的期望提升并不同步,教育的均衡发展与质量提升迫在眉睫,眼下,我们也无法回避部分学校“漂亮的校园环境,尴尬的教学质量”。因此,作为全县的教育人,应积极寻找和发展制约陇西教育的那块“短板”――学校的内涵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已成为陇西教育新的基点。

学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就是以师生身心发展为基础的教育质量、效益的全面进步,表现为学校教育质的发展,其主要力量来自学校本身。具体到操作层面,笔者以为应做好下面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思想作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引擎

“思想解放的空间决定专业发展的空间,思考问题的高度决定事业成就的高度”。学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思想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作为校长及领导班子,应潜心学习、静心研究、博采众长、大胆实践,从学校现状实情出发,集思广益,制订切实切时的办学思想,准确定位公众认可的办学目标、办学策略和办学特色,以此来引导和激励全校师生乐教乐学、团队合作、艰苦奋斗、争创一流,逐步形成个性化的办学思想,引领学校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二、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之于教育,犹如灵魂之于生命、思想之于人类”。深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及其文明传承是学校内涵发展可视可感的核心部分。目前,我县大部学校对环境文化这个学校文化的有形载体创造性地做出了一些成绩,也突显不少亮点,实现着“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育人”,让“激励、关爱、和谐、文明”在整个校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是也有相当的建设距离融情感陶冶、人文关怀、生命价值观于文化品味、人文精神和时代气息的发展要求给力不够,真正实现环境育人还待开发。另外,学校文化建设也要加强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健全、合理、有激励性的制度文化,能够规范办学机制,保证学校所有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精神文化建设则对弘扬正气、提升师生的精神品质意义重大,体现为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和真抓实干的奋斗品格以及朝气蓬勃、弥加感染的心灵召唤。很显然,我们的很多薄弱学校,师生并不缺乏智慧和创造力,而缺乏的是一种激励的机制和向上的氛围。

三、以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目前,陇西教育已基本解决了教师队伍数量的问题,而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并未与之形成正相关,教师的专业成长任重而道远。作为培养人的复杂工程,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只能从教师内心生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教师的文化底蕴和专业修养。因此,建议多途径地促成教师的专业成长。

其一,专业培训。教师的专业培训不仅是教育招式、教学技能、教学模式的培训,更是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教育的境界和追求的唤醒、激活、弘扬。师徒结对、专家讲座、专题报告、外出考察、校际交流、继续教育等等,都为教师专业培训提供平台。我们期待的是通过这些平台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合作意识和个性意识,形成自主型、学习型、思想型教师,进而提升教师的敬业精神、专业精神和创业精神。

其二,校本培训。校本培训也就是以校为本的培训,是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在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的基础上所实施的培训,这也是我们目前能够做、还做得不够、也必须做的一项工作。在校本培训中,引导教师系统的阅读(尤其是优秀的教育理论、教育文献)是及其必要的,只有当教师建构出一个自我的认知平台,形成对于教育问题的基本的认知框架,他们才会有基本的判断力、鉴赏力和批判性的思考力,才会敏锐地发现问题、理性地分析问题、恰切地解决问题,实现教育的本土化发展、科学化发展。

其三,教育实践。教育实践不是做教书匠,不是把理性的东西机械地操作,而是科研兴校。学校开展教育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理性发展、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科研之所以能够兴校就在于:教育科研有助于明确办学思想和教育追求,有助于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教育科研给予教师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有助于丰富教师的工作动机和明确努力的方向,从而带给人的是开放的心态、学习的需要、超越的意识和成长的渴望。教育科研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发现规律、构建真理,也不在于写几篇论文(论文是教育科研的副产品),而在于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变为教师教育实践的自觉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缺少教育科研的教育实践是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很简单的例子:人家的成功经验,我们一推广、一移植就失败,原因就在于人家的教育实践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经过了充分论证,在足够的教育理论武装下,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学校有了明确的办学方向,给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积极地心理暗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投入形成了教育合力。而我们呢?

其四,自我反思,自主发展。教师自身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最终都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主发展。教师的自我反思就是教师对各种教育观念、教育言论、教育方法、教育活动、教育实践和教育现象进行的自主判别和认真审视,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检视和反省,从而不断超越自我和发展自我。实践证明,缺乏自我反思的教育教学只是简单的重复,更谈不上自主发展和能力提升。目前我县各学校基本都在要求教师写各式各样的反思,但大部分只是微涉皮毛甚至是隔靴止痒的敷衍,有待于深入透析,不妨加一点理论指导实践,把它作为一种教育随笔纳入教师的职业习惯。同时,学校和教师都要注意积累优秀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录、案例,使之形成共享的教育资源。

四、关注育人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育人质量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生命线。以考试成绩为主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当前以至相当一段时间内的选人用人手段,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并没有淡化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要求,而是力求包括学业成绩在内的全面提升。广大群众对教育的要求,看重的主要不是校园漂亮的外观,而是学校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学生发展的成效。

近年来,全县教育系统着力于旨在改变教学模式、提高育人质量的新一轮课改。先后学习和引进“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345’优质高效课堂”“尝试教学”等课堂教学模式,但我以为,当前所倡导的教学模式,都没有走出著名教授段力佩老先生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茶馆式”教学的本质。段老的这个教改经验,突出的是平等议论这个核心,读、议、练、讲,核心是议,要求学生能在读(预学习)后议、练后议、讲后再议,其本质是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位置,使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优质资源,使课堂成为高效课堂,从而提高育人质量。当我们找到这个本质,已经就是进步,只需要坚定地朝着这个方向探索实践,大可不必被“模式”所禁锢,适合自己(学生)的就是最好的。

教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它一定是一个艰辛渐进的过程,刚开始,有的教师比较茫然,甚至出现了“老人老方法,新人没办法”的窘境,在诸多问题上,都陷入一种犹如一个壮汉力图挑起一担筐而双脚却又正好踩在筐里的尴尬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我县也涌现出一些比较成功的典范,但是有两大问题还是让大部分老师深感棘手:一是课堂上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真的动起来,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二是如何实施对不同学生有差异的针对性教学。我认为只有对这两大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才可谓课改的成功,才能使每个学生在快乐中收获 “鱼”和“渔”,最终达到以提高育人质量为核心的学校内涵式发展。

教育的发展,千家万户的期盼;高质量的人才,国人之福祉。我们期待着每个人都不“掩耳盗铃式”地回避问题,大家参与教育的思路和出路,把一个个成功的碎片镶入陇西教育发展的宏图。以上思想我力图在理论的面包上涂上一层本土的奶酪,是想得到一种抛砖引玉的功效和不吝赐教的机会。若然,吾心足矣。

上一篇:中山纪念堂的文化传承 下一篇:重大通信建设项目档案验收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