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合作:“把成功经验拓展到内地”

时间:2022-10-25 05:22:37

粤港合作:“把成功经验拓展到内地”

香港的贡献

今日中国:在《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下,香港的金融等优势行业将如何与广东嫁接,促使广东产业结构的提升?

唐英年:《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的意义在于为粤港两地未来发展作出了明确的定位,强调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并且为各个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清晰的目标和路线图,是从目前到2020年双方共同遵守实行的一份行动纲领。

我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香港的贡献应该在于协助珠三角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提高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例,并以现代服务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另外,珠三角企业要做大做强,还需要一个走出去的过程,不论是通过产品出口还是并购海外企业,在世界市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香港将是珠三角企业走出去的一个窗口、一个过渡的平台。

在金融方面,粤港合作的理念是在配合国家整体政策和有效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先行先试,为内地的金融发展和开放累积经验。

在“框架协议”中明确列出粤港金融合作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强化香港金融业的定位,建设以香港金融体系为龙头、珠三角城市金融资源和服务为支撑的金融合作区域。目前,CEPA《补充协议六》中有关设立合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和银行业设立异地支行两项先行先试措施已经先后得到落实。截至2011年2月,已有4家香港银行在广东设立12家异地支行。近期,两地会重点加强推动粤港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广东企业赴港融资、两地机构互设以及金融基建设施等方面的合作,并争取内地早日推出港股组合交易所买卖基金(ETF)。

除此之外,通过粤港全方位的合作,香港也可以在城市规划管理和制度建设方面,为珠三角地区提供经验。

在“十二五”规划中,粤港合作肩负着国家发展的历史使命,是推动区域合作的重要环节。其中,特别提到要将在广东对港澳服务业先行先试的开放措施逐步拓展到其他地区,就是再一次肯定了广东作为服务业开放试点的作用,把成功经验拓展到内地其他地方。这对香港服务业的发展是一副强心剂。

破解合作难题

今日中国:粤港台作需要破解什么难题?

唐英年:随着两地合作的进一步深化,要处理的问题已经远远超出如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而是触及到市场进入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例如,粤港在环保方面共同制定更高的减排标准和目标,进一步简化人、车辆、货物过境通关安排以及香港长者到内地退休养老等各个方而实行全方位合作。这里面除了政策性问题以外,还牵涉到两个法律制度、两种社会制度之间如何做好衔接的问题,既要确保“一国两制”和符合基本法,又要最大程度地利民便商。这就需要双方充分解放思想,以解决问题为共同努力的目标。实施过程当中难免有各种挑战和难题,应该多考虑对方的角度,并且从实际出发,不妨先易后难,从试点入手,吸取实践经验后,再进一步优化改善,然后逐渐拓宽实施范围。

今日中国:您曾经说香港人有着自强不息共同努力的精神。而广东人则具备务实包容、敢为人先的精神。您认为这两种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什么?在粤港合作中如何使其发挥到极致?

唐英年:我认为这两种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迎难而上、灵活进取。粤港合作初期虽然困难重重,但通过提高效率、释放生产力,合作方通过发挥比较优势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当双方合作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制约,这时双方就亟须寻找新的突破点。

例如,香港属于比较成熟的经济体系,服务业占整个经济的比例超过90%。香港要实现新一轮飞跃性的增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广东的任务是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在经济结构方面要有适当的调整。况且,我们的竞争对手都在你追我赶。可以说,粤港双方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都有迫切的危机感。

中国人有一句老话:穷则变、变则通。我们要寻求新的突破,就必须求新、求变。迎难而上是精神,灵活进取是手段。这是粤港合作双方共有的特质,再加上两地的互补性很强,只要拧成一股合力,结合各自的优势,可发挥的力量不可低估。

弘扬中华文化是香港的使命

今日中国:您曾经谈到希望能够将西九文化区打造成为一个国际级的文化枢纽。您为什么如此看重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唐英年:西九文化区是香港特区政府为支持香港文化艺术发展所作出的一项重要策略性投资。它位于香港西九龙填海区南端,占地40公顷,其中23公顷将辟作休憩空间,供公众享用。西方文化区将分阶段提供15个不同种类和规模的表演艺术场地,包括大型表演场地、音乐厅、室乐演奏厅、戏曲中心、大剧院、中型剧院和黑盒剧场。此外,西方文化区还将兴建一所具备博物馆功能并聚焦20至21世纪视觉文化的文化设施,以及专注于文化艺术和创意产业的展览中心。该区各项文化艺术设施将由2015年起分阶段落成启用。

西方文化区对香港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香港要建成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大都会,在经济基础、制度建设、多元化、国际化方面,都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是,相对于纽约、伦敦等真正的国际大都会,香港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西方文化区的意义,并不限于建一批文化艺术场馆,而是通过这样一个文化区的建设为香港引进更多的人才、理念、创意,使这个城市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元。

这里面还有两个比较实在的考虑,一是丰富香港市民的文化生活,提高整体的生活素质;二是借此推动香港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我比较看好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景。几十年的积聚,香港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意的文化艺术人才,特别是在将文化艺术市场化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而香港最独到的地方就是中西荟萃,并因此进发出新的意念和文化产品。

我认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对世界经济固然有很大的贡献,但把眼光放远一点,更大的贡献将在于文化方面,把几千年来丰厚的文化遗产发掘出来,与世界分享。

虽然很多人认为香港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城市,但只要深入一点去了解,就能够感受到中国许多传统文化风俗在这里留下很深的烙印,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习惯。香港的作用不应该局限于经济方面,还应该有“作为向海外弘扬中华文化的窗口”这么一种使命感,发挥融汇东西方文化的一种催化作用。

这就是我对西方文化区最大的期望所在。

让市民享受优质生活

今日中国:作为一位普通的香港市民,粤港合作对您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您对粤港合作的未来有着怎样的期待?请您描绘一幅粤港融合的图景。

唐英年:不管是作为政务司司长还是一个普通的香港市民,我希望看到的是这个地区成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经济上有活力、可持续;同时,经济发展的成果能惠及普通市民,让市民享受到优质生活。

我讲的融台,其实就是要减少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障碍,让各种要素比较自由地流动,让普通市民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要有更多的选择。比方说,经济往来更频繁,交通更便利,一个香港市民可以选择在香港居住、在珠三角上班,也可以选择在内地居住、到香港上班,各适其适。又或者是在周末很轻松地自驾游,早上出发到珠三角游玩,晚上回家。同样,住在广东的市民可以乘高铁到西方文化区看看展览表演,当天往返。这些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上一篇:把握大局 坚定信心 下一篇:ECFA效应:台湾茶大陆“开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