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大学生成“废物点心”状

时间:2022-10-25 05:16:30

警惕大学生成“废物点心”状

一个19岁的男大学生,为了给女友“一个意外的惊喜”,在农历大年三十这一天从四川赶到了长春,不想却联系不上女朋友,他就在街头跪地痛哭起来。民警赶到后一时也无法帮他找到女友,他就继续哭;最后终于找到了女友,他又扑到女友怀里失声痛哭。他的这个春节就这样在泪光荧荧中过去了,还让民警临时客串了一把“保姆”。

一个已经成人的大学生,在一个繁华的省会城市,即便遇到一些困难,仍然有很多办法可供选择:可以报警,可以去救助站,可以让家人紧急汇一点钱过来,可以到候车室去对付一宿……总而言之,他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但他都没有做,而只知道哭!整个一个“废物点心”的样子,如果不是当地热情负责的民警主动伸出援手,还真不知道他将怎样收场。

当然,如果这仅仅是一个性格脆弱的大学生的个案,我们似乎也不必大惊小怪,当笑话听就可以了。问题在于,大学生呈“废物点心”状在当今社会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以“大学生”和“废物”为关键词“百度一下”就能搜出近60万个网页;3年前,一个署名“黑狐狸”的网友了一个名为《我是北大培养的废物》的帖子,由此引发的讨论现在还在激烈进行当中;而麦肯锡咨询公司去年也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严重缺乏有能力的大学生。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和能力,让在华的跨国公司和有雄心发展国际业务的中国公司感到头疼。

《毕业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但“废物点心”式的大学生是成不了社会栋梁的,他们只会成为社会的负担。在天下太平的时候,他们的表现就如此糟糕,万一偶遇一点风浪,他们会怎样窝囊,我们也就不难想见了。为国家民族的未来着想,也许我们应该立即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大学生会被培养成了“废物点心”?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扭转这一局面?

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许多人立刻就会想到“应试教育”。不过在我看来,“应试教育”其实还仅仅是一个表象,问题的本质是,在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下和社会文化心理的氛围中,学生完全是被作为工具来塑造和使用的:首先他是父母炫耀于邻人和亲友的工具,在被纳入教育体制之后,他又成了学校赚钱的工具、教育系统牟取政绩的工具,至于他本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怎样的,却根本没有人真正关心过。待他毕业之时,恰恰是他作为一件工具的使用价值已经被榨干用尽之日。正好比他来到世间,本来是一块好的原料,但教育系统需要他被做成一个油壶,就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油壶,但当他被输送到社会上时,社会上根本就不需要油壶,他又不能做别的用途,于是就处处呈“废物点心”状。

我们不要只会哭鼻子的“废物点心”大学生!但最近20多年的教训表明,中国的教育制度,积弊太深,小打小闹的改革,总是不能解决问题,现在需要进行一次真正的“休克疗法”:紧紧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主题,彻底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重新设计我们的教育制度,这一改革要动员全社会来共同参与。法国的“老虎”总理克里蒙梭一战时曾经说过:“战争太重要了,所以不能交给将军们。”现在我们是否也可以说:“教育太重要了,所以不能交给教育系统的官员们。”

上一篇:反扒队长的擒贼传奇 下一篇:从京畿乡村影像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