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合作 思维拓展

时间:2022-10-25 05:03:30

团队合作 思维拓展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是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时创设问题情境的一种教学方式,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种教学行为。

1.兴趣引导。

(师通过“脑筋急转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火柴盒内只剩一根火柴棒。A先生想点亮煤油灯,使煤炉起火,并烧开热水。问:应该先点燃哪个物品比较好?

(2)1+1=?(让学生随意想象)

生1:1+1=11。

生2:1+1=1角+1分=11分(或1.1角)。

师(追问):为什么这个时候1+1不等于2角或者2分呢?

生3:单位不同的不能直接相加。

【说明: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到“单位相同的数才可以相加,单位不相同的时候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这样不仅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埋下伏笔,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过程回顾。

师依次出示口算题,要求学生把答案写到本子上。

5/13+2/13= 4/11-2/11= 3/5+1/5= 11/15-4/15=

6/7-5/7= 7/16-3/16= 11/20+3/20=

师:这几道题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能直接相加减呢?

生:因为同分母的分数,分母不变,分子可以直接相加减。

【说明:复习了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知识。】

二、创设情境

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入手,借助直观道具,为学生提供身边熟悉的生活实例和材料,激起学生心灵与感情的共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1.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列式。

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生活垃圾以及环境污染,并说明罪魁祸首之一就是我们平时的生活垃圾。

【说明:从小培养学生不乱丢垃圾的意识和习惯,进行自觉地把垃圾分类处理的环保教育。】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图略)

根据情境中的数据,提出以下问题。

(1)废金属和纸张垃圾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

(2)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多多少?

引导并指名学生列式:1/4+3/10,3/10-3/20。

2.出示去姥姥家的情境图,根据学生回答列出不同的方案。

(1)师:从图中可以得出从家到姥姥家有几种走法?

生1:1/3+2/3。

生2:1/4+1/2。

生3:1/3+1/2。

生4:1/4+2/3。

(2)选择一种方案,并算出结果。

(3)比较四道算式,找出不同点。

三、探究新知

通过比较、分析、讨论和操作,师引导学生学习下面几个新知识。

1.学生尝试练习1/2+1/5。

2.展示不同的算法,判别正误。

出现的问题:(1)1/2+1/5=1/7;(2)1/2+1/5=2/7。

【说明:师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随机渗透转化的思想、估算的思想,从而导出新课内容。】

师:现在想一下,刚才在计算1/2+1/5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直接把1/2和1/5相加呢?

生1:不是。是先把1/2和1/5换算成同分母的分数,然后再相加。

师:你们怎么会想到先通分,再相加呢?

生2:因为通分之后,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而同分母分数相加我们之前已经学过。

四、合作探讨

实施这一教学策略旨在形成学生互动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既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机会,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分组练习,加强渗透,如通过前面的初步了解,对第二个情境的其他三种方法进行计算。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讨论,并让学生大胆地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如讨论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为什么要先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它的依据是什么,要怎么转化……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可以每组为单位让代表发言,讲解各组讨论的结果,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视觉方面的观察,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入手,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

五、巩固与练习

1.填一填。

6/7-3/7=( )/( )

3/8+1/4=( )/( )+( )/( )=( )/( )

3/5-4/7=( )/( )-( )/( )=( )/( )

2.判断计算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3/4+2/7=5/11

(2)8/9+1/3=8/9+1/9=9/9=1

(3)2/3-7/24=16/24-7/24=9/24=3/8

(4)1/6+2/9=9/54+12/54=21/54=7/18

1/6+2/9=6/36+8/36=14/36=7/18

1/6+2/9=3/18+4/18=7/18

3.计算(课堂作业,完成后各小组组长报结果,同桌相互修改)。

3/4+1/5= 5/6-3/10= 11/24-3/8=

4.点击生活。

让学生仔细观察,举例说明身边一些关于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事例。

【说明:通过巩固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归纳所学内容,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概括规律性的知识。】

反思:

1.有效地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整合。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主要切入点是“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这一原理,先通过复习同分母分数的相加减,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然后通过“脑筋急转弯”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只有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减”。情境创设中根据所提问题列出四种方案,让学生选择最好算的一种方案求出所需时间,学生自然而然地会选择1/3+2/3来计算,这样既复习了同分母分数的计算,也为探究新知埋下了伏笔。同时引导学生举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事例,从小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和养成节约的好习惯。然后通过对比引入新知,学生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比较容易理解“异分母分数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从而引发新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明白异分母分数的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使学生很快进入新知的探索状态。

2.学生汇报时可能会出现正确或错误的几种不同思考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多给学生自我发言的时间和机会,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调动学生主动交流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对新知识加强理解。此外,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鼓励学生总结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即只有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然后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总结,让学生养成“问过而知新”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数学的多样化。

课始通过“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对学生在计算时的探讨、学习方面的选择进行了尝试,体现了数学的多样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责编 杜 华)

上一篇:让语文教学走入课改深处 下一篇:趣味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的...